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罕见部位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病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后正中入路病变切除术,见囊肿有明显边界,内含清亮液体,局部与脊髓及神经根黏连明显。结果术中完整切除囊壁。病理免疫组化:CK及CK7(+),CK20、TTF1和S-100(-),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病人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随访4个月,腰背痛完全缓解:一结论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颈部和上胸段椎管的脊髓腹侧,位于其他部位罕见。囊肿本身位于脊髓外,且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当发生在椎管内时被称为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该病极其罕见,至今为止中外文文献报道的病例数仅有40余例。由于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病率很低,因此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2003-03—2010-03采用外科手术对收治的32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手术过程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5~77岁,平均(40.6±8.3)岁,其中5~14岁4例(12.5%),15~60岁23例(71.9%),60~77岁5例(15.6%)。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肌电图(EMG)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检索作者医院EMG数据库,收集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患者共71例,对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病,共63例(占88.7%)。其余依次为:肿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AID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在全部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近端无力者55例(占77.5%),有感觉症状体征者27例(占38.0%),肌肉萎缩者12例(占16.9%)。患者的三角肌52例(占73.2%)、股四头肌49例(占69.0%)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其中上下肢同时为肌源性损害者32例(占45.1%)。所合并存在的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39例)、单神经病(27例)、颈或腰骶神经根病(5例)。结论EMG检查有助于检出临床下神经肌肉病变,电生理检查发现肌源性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的同时分析肌病所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类型将有助于揭示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统计分析2012-11—2014-03我院收治的116例体表孤立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表明神经鞘瘤55例,神经纤维瘤43例,脂肪瘤8例,皮脂腺囊肿4例,脂膜炎3例,腱鞘囊肿3例;病理诊断表明64例为神经鞘瘤,52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对神经鞘瘤诊断的符合率为70.9%,神经纤维瘤的符合率为65.1%,神经源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4.5%,误诊率为15.5%;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包膜的回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Ρ0.05)。结论临床在运用超声鉴别诊断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二者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之一,它既有神经系统的临床特征.又有胸部肿瘤的一般表现,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8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部硬脊膜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赵士琴,段美才患儿女,11岁。无明显诱因于1979年2月初开始颈肩部呈针刺样疼痛伴双上肢乏力,远端重于近端,手腕及手指活动不灵。1周后,双下肢出现同样症状。当头颈部屈曲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1979年2月24日入神经科。查...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又称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6%~87%[1]。我院自2000-02~2005-12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8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为100ml以上,并排除外伤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卒中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二级预防工作的开展广泛,血压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都颁布了指南或共识。卒中可以导致多种功能障碍,现已针对卒中后抑郁、吞咽困难、认知障碍、营养障碍及肢体康复等进行了规范和建议,而卒中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同样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提升死亡率和致残率。为规范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ost-stroke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增多,脊髓损伤(SCI)的患者日益增多.脊髓损伤[1]患者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易导致尿潴留、肾积水、感染、慢性肾衰竭、死亡等,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及压力.我科及康复科应用膀胱护理治疗5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毅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07-1009
<正>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泌尿外科医师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脑创伤之后~[1-3],储尿和排尿功能控制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更是对患者的双重打击,1周内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改善也被认为是卒中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6]。目前,通过神经科学、康复科、影像科和泌尿外科的合作研究,对于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分  相似文献   

14.
急性静脉源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静脉源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静脉源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出血来源以静脉窦尤其窦汇横窦乙状窦为主,GOS评分显示30例(71.4%)预后好(GOS 4~5), 12例(28.6%)预后差(GOS 1~3), 5例(11.9%)死亡.结论 急性静脉源性硬膜外血肿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处理方法 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动脉源性出血患者不同,预后较差.术前CT显示跨窦骨折、近窦血肿应考虑静脉源性出血.对静脉窦出血患者尤其窦汇横窦出血要及时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5%~25%[1].又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2].本研究运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其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此类患者发病的血管源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闫金红  李国忠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49-1053
经过全面筛查,仍有约40%找不到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为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可引 起反常栓塞,进而发生缺血性卒中。近年来发现,部分隐源性卒中可能由卵圆孔未闭导致。本文将从 检查方法、作用、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对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脑脓肿是化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脑组织所引起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和形成脓腔,在脑内表现为占位性病变[1]。其感染源有耳源性、鼻源性、血源性、外伤性和隐源性。其中隐源性脑脓肿感染源不明,临床上容易误诊。额叶和顶叶为脑脓肿最高发的区域[2],胼胝体单发隐源性脑脓肿较为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因头晕、头痛9 d,加重伴发热7 d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诊治的28例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分析起病原因、临床症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结果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7.5±273.7)h,存活5例(17.9%),其中2例(7.1%)治愈,1例(3.6%)治疗后植物生存;2例(7.1%)好转;23例(82.1%)死亡,其中16例(57.1%)院内死亡;7例(25%)出院后自动死亡。结论重症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症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应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查,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囊性脑膜瘤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生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3%~18%[1]。囊性脑膜瘤是脑膜瘤中较为少见的一类,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原发脑膜瘤的1.7%~11.7%[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最常见于大脑凸面和矢状面旁,病理类型以脑膜内皮细胞型和非典型多见。囊性脑膜瘤在临床上有时难与其他颅内胶质瘤及转移瘤鉴别,一方面因为囊性成分的存在,因而在影像学表现上呈现多样性;另一方面,部分囊性脑膜瘤可起源于桥小脑角、蝶鞍等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方法选取2010-04-2014-04来我院就诊的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60例患者中ST段下移16例(26.67%),T波倒置15例(25.0%)。其中11例心律失常患者中,频发室性早搏3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室上速1例,室速1例,结性逸搏1例,房颤2例。60例47例好转,好转率为78.33%,13例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21.66%。结论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心电图监测在神经源性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