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量脑出血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量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4例经CT证实的大脑半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少,肢体功能障碍轻。临床误诊达73%,误治达61.5%。 相似文献
2.
小量脑出血早期诊断的探讨(附4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量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4例经CT证实的大脑半球小量(≤10m l)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脑出血(> 10m l)和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少,肢体功能障碍轻。临床误诊达73% ,误治达61、5% 。在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及双侧巴氏征阳性方面与脑出血组有极显著差异(P< 0.01),而与脑梗死组差异不显著(P> 0.05);在既往无卒中史,活动时起病及发病时血压高等方面与脑出血组比无显著差异(P> 0.05),而与脑梗死组比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 0.05~0.01)。结论 小量脑出血早期不易诊断,需CT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3.
小量脑出血与腔隙综合征一附3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报告39例经颅脑CT证实的小量脑出血,均表现为腔隙综合症。对其临床表现特征及颅脑CT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量脑出血,若占位效应不明显,对周围脑组织破坏损伤程度轻微及远离脑室系统,临床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的小量脑出血预后良好,及时行颅脑CT检查对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0-101
我科2009-01-2012-12对80例小量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再次脑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2-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小量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47~82岁,平均62.4岁。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诊治水平,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脑出血病人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 81%病例有诱因,发病急,首诊血压明显升高,与同期305例脑梗死比较,差异显著(P〈0.001)。近半数病人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本组痊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3.1%与19%。结论 依据高血压或头痛史,突然发病、血压高,则首先考虑脑出血,如伴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则支持脑出血诊断。 相似文献
6.
李友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17-118
本科自1996-05~2005-05共收治临床表现酷似TIA的小量脑出血16例,CT扫描前易误诊为TIA。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颈椎侧方穿刺早期诊断小量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永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6(4):250-251
我院神经科1981~1987年经颈穿刺(简称颈穿)收集脑脊液标本检查共800余人次。其中24例小量脑出血在发病2~4小时内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脑脊液对比检查,得到早期明确诊断,其中20例头颅 CT 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8~74岁之间。有高血压病史1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史4例,糖尿病史3例,脑卒中史2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治疗小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量脑出血破入脑室98例。对术后第3d、第5d、第7d脑室通畅率,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3d、第5d和第7d脑室通畅率分别为30.6%、51.0%和91.8%,病死率为15.3%。生存者恢复良好83.1%,恢复不良16.8%。结论脑室外引流治疗小量脑出血破入脑室安全有效,但对大量脑出血破入脑室者不适宜采用此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治疗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06—2019-06收治的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中小量(15~4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7例,其中常规保守治疗36例(对照组),导航下钻孔引流术(钻孔组)51例,对比分析钻孔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入院3周时、入院3个月时瘫痪程度评分、皮质脊髓束的改善情况。结果钻孔组入院后3周、入院后3个月瘫痪程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周、3个月内囊FA值钻孔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后、入院3个月后DTT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患侧CST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钻孔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是治疗基底节区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创伤小且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大脑半球部位出血量小于10ml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小量包裹性脑出血共81例,占同期经CT确诊的住院脑出血的24%。以基底节附近最多,本组共73例,占90%。由于出血量少,血液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可无昏迷、头痛、呕吐、颈强及双侧病理征阳性,瘫痪轻、易误诊为脑梗塞。文章通过对同期住院经CT确诊的脑出血、脑梗塞各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既往无卒中央、活动时起病,发病早期血压高等做为小量脑出血的主要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0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脑出血 继发脑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发生梗死后多无症状,给予活血化瘀或量子血疗治疗病情好转,无加重。结论 脑出血继发的脑梗 死主要依靠CT诊断,确诊后要及时治疗,不必等到血肿完全吸收后再按脑梗死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0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继发脑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发生梗死后多无症状,给予活血化瘀或量子血疗治疗病情好转,无加重。结论脑出血继发的脑梗死主要依靠CT诊断,确诊后要及时治疗,不必等到血肿完全吸收后再按脑梗死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量脑出血的活血化淤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耀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2):147-147
<正> 近几年来,我科在临床上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活血化淤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打破了过去脑出血只用止血药的方法。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将65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预后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估,观察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后,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必须针对可能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脑室出血一向被认为病势凶险、预后差,其死亡率可高达60%-100%[1]。自CT问世以来,改变了这种传统观点,现今脑室积血的临床预后产生了较大变化。四年来我院确认为脑室积血患者72例,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和腰穿脑脊液置换,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因床资料男刀例,女35例,年龄对岁一76岁,平均56.5岁。72例均经头颅O扫描,原发性脑室出血7例,单纯丘脑血肿破人脑室45例,丘脑基底节区血肿破人脑室刀例;分2型:I型中脑导水管以上脑室积血35便,11型为全脑室积血刀例。按住院时间分为2组,A组为po年10月以前住院脑室积血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12收治的60例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创手术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轻度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消除时间(3.78±0.85)d、住院时间(14.89±2.35)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小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降低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梗死130例与108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中青年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6.9%、21.5%、20.8%;中青年脑出血以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2.4%、24.1%、16.7%.(2)2组病人的病变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和脑叶最常见,其次为脑干、丘脑.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差异显著;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危险因素相同;中青年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后较脑出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