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高血糖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血糖危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每天进行3次指尖血糖监测,用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2~4 U·h-1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每6 h对血糖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当患者初次血糖>12.1 mmol·L-1时,静脉输注4 U·h-1胰岛素,若血糖未能下降,适当增加1.5~2.0 U·h-1的胰岛素用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FBG值、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3,5,7 d的FBG分别为(6.34±1.48),(5.73±1.23),(5.24±0.86)mmol·L-1,对照组分别为(8.76±2.36),(8.46±2.19),(7.59±2.19)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3±5.72),(6.25±4.61)d,对照组分别为(9.78±6.34),(6.75±4.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病死例数7例(10.29%),对照组11例(1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糖6例次(8.82%),对照组发生14例(2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高血糖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高血糖危重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更科学地制定胰岛素的用量,快速降低患者的血糖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两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因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分别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观察组)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后血糖变化和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后空腹血糖分别为(7.53±1.32)、(6.29±1.02)和(5.24±0.40)mmol/L低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1.54±2.13)、(7.57±0.74)、(7.03±0.74)mmol/L;观察组严重低血糖白天和夜间发生率、Hb A1c、血糖控制率、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更佳,血糖改善明显,各项指标恢复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乐忠宏 《医药导报》2013,32(6):755-75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并发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并发老年痴呆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每天早、晚餐前分别皮下注射1次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12周后分别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增加情况、凌晨2∶00血糖值、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基线HbAlc水平治疗前后均相似(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分别为(6.50±1.35),(8.00±1.28)mmol·L-1(P<0.01);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分别为(0.33±0.06),(0.52±0.03)U.kg-1(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同重组人胰岛素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平稳地降低患者的血糖,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高血糖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85±0.55)、(12.10±0.76)mmol/L,对照组分别为(7.82±0.52)、(12.13±0.80)mmol/L;治疗1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48±0.60)、(10.55±1.01)mmol/L,对照组分别为(7.51±0.57)、(10.58±0.99)mmol/L;治疗2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6.25±0.38)、(9.48±1.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6.22±0.40)、(9.50±1.17)mmol/L;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两组HDL-C、LDL-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高血糖患者使用阿立哌唑或齐拉西酮治疗,均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可作为继续扩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泰安市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2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5.65±1.30)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8±2.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55±1.64)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61%(1/62),对照组分别为(5.87±1.34)、(8.42±2.98)、(7.28±1.54)mmol/L及9.68%(6/62),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为90.32%(5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6例DM患者均给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治疗,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68例。研究1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方式,研究2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水平及日均胰岛素用量、血糖指标达标时间。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1组FPG为(5.80±1.05)mmol/L、2 h PBG为(7.55±1.13)mmol/L、HbA1c为(6.52±0.84)%,研究2组FPG为(5.76±1.04)mmol/L、2 h PBG为(7.50±1.15)mmol/L、HbA1c为(6.49±0.83)%。两组FPG、2 h PB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日均胰岛素用量(35.07±3.26)U少于研究1组的(43.85±3.82)U,血糖指标达标时间(5.56±1.2...  相似文献   

7.
毛莉华  庄鵷  徐鑫娣  吴晞 《上海医药》2012,33(11):14-16
目的:探讨采用飞信软件对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过程进行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7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中心门诊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共67名,随机分为飞信管理组(F组,n=35)和常规管理组(C组,n=32),随访期为4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并无差异(P>0.05),但经4个月干预随访后,F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比C组更多(分别为0.8%±0.35%和0.4%±0.57%,P<0.001),每月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也是F组患者更少(分别为0.3±0.16和0.5±0.31次/患者,P<0.01)。治疗满意度调查评分,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飞信软件对社区门诊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HbA1C并减少低血糖事件,同时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NPH睡前皮下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试验组予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监测患者每日血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0±2.0)d,短于对照组[(7.0±2.5)d,P<0.05],试验组胰岛素最终剂量为(22.11±13.13)U,低于对照组[(29.22±9.76)U,P<0.05]。试验组血糖总标准差低于对照组[(1.28±0.48)mol.L-1vs.(1.94±0.95)mol.L-1,P<0.05],两组血糖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疗效与NPH联合门冬胰岛素相当,血糖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价值开展深入分析。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遵从“乱数表法”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参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02±2.06)mmol/L、(7.23±1.25)mmol/L、(5.36±1.39)%,均低于参照组的(12.35±1.56)mmol/L、(9.25±1.06)mmol/L、(8.7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明显稳定患者的血糖情况,维持不同时刻血糖均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PBG、MAGE、HbA1c、BMI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β)为(48.7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2±7.27)%,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1.29±0.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相比单一使用阿卡波糖疗效更佳,且对胰岛B细胞功能有积极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腹腔内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难以控制的高糖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腹腔内用药组11例,将胰岛素加入腹透液;对照组8例,皮下注射胰岛素;均据指尖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糖达到目标值;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血糖达标例数、胰岛素单日剂量及腹膜炎、低血糖反应、心血管事件、死亡例数。结果腹腔内用药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2±1.32)%(、7.07±1.53)%(P<0.01),对照组分别为(8.49±1.46)%(、6.98±1.33)%(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内用药组有10例血糖达到目标值,对照组有6例。腹腔内用药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单日剂量分别为(101.27±40.55)IU和(64.75±14.62)IU(P<0.05)。腹腔内用药组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为3例次;两组均无腹膜炎、心血管事件、死亡发生。结论胰岛素腹腔内用药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析患者最近3个月内降糖药物的服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为口服药物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各37例。分析口服药物组和胰岛素治疗组的基本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二甲双胍使用频次最高为47.0%,其次是阿卡波糖22.0%、格列齐特20.0%、甘精胰岛素30R 16.0%、瑞格列奈12.0%。2组患者年龄、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病程为(11.6±7.6)年长于口服药物组的(8.0±2.3)年(P<0.05)。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1%高于口服药物组的2.7%,血糖达标率为35.1%低于口服药物组的59.5%(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血糖及身体状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以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李亚冬  王燕 《中国医药》2012,7(3):296-297
目的 观察预混赖脯胰岛素50联合口服降糖药替代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6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波动大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研究组给予预混赖脯胰岛素50,2次/d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对照组应用胰岛素(优泌林R,N)4次/d注射,监测血糖谱,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12周后,观察2组血糖谱(三餐前后、睡前及夜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生低血糖的次数,胰岛素总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h血糖、3:00血糖[分别为(8.4±0.7)、(11.2±2.3)、(7.7±0.9) mmol/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0.9)、(9.8±1.7)、(5.9 ±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39 ±8)U均低于对照组(43±10)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研究组发生低血糖4例(10.5%),对照组发生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混赖脯胰岛素50联合口服降糖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的降糖方案,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每日多次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1和强化组2,组1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2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1、组2治疗前后FPG、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1治疗前、后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血糖达标时间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胰岛素用量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比,有效性相似,血糖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倪耀军  陈胜  谭静  李斯亭  胡文 《江苏医药》2012,38(15):1778-178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T2DM合并食管癌患者51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25例)和胰岛素泵组(B组,26例)。检测并比较降糖相关指标。结果 A组在血糖控制时间、治疗后日平均血糖、胰岛素日使用量、血糖波动程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血糖日均费用显著低于B组[(36.8±7.6)元vs.(191.7±9.2)元](P<0.05)。结论 T2DM合并肿瘤患者围术期采用甘精胰岛素可以快速、有效、安全控制血糖,日均费用显著低于胰岛素泵降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继续保持原有治疗手段,实验组则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PG(6.76±1.52)mmol/L、2 h PG(10.82±3.26)mmol/L、HbA1c(7.54±1.03)%均低于治疗前的(10.91±2.53)mmol/L、(15.24±3.17)mmol/L、(9.30±1.11)%,对照组患者的FPG(6.91±1.73)mmol/L低于治疗前的(10.86±2.62)mmol/L,实验组患者的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15.24±3.17)mmol/L、(9.30±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BMI(23.34±2.62)kg/m2低于本组治疗前的(25.43±3.26)kg/m2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5.95±3.81)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能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的低血糖发生率,患者依从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5±0.3)U/kg,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为(5.4±0.7)d,低血糖发生率为3.4%(2/58);对照组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7±0.6)U/kg,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为(11.9±1.2)d,低血糖发生率为13.8%(8/58);实验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该治疗方式更加方便、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100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13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使用的基础胰岛素种类, 将患者分为德谷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U100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选择2组中血糖监测数据完整的患者, 分析其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152例患者, 德谷胰岛素组552例, 甘精胰岛素U100组600例, 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8, 12.5)mmol/L比7.5(6.6, 8.7)mmol/L, Z=-19.443, P<0.001;10.0(8.6, 11.7)mmol/L比7.8(6.6, 9.0)mmol/L, Z=-15.449, P<0.001], 但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7,P>0.05)。德谷胰岛素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用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选择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33例。对于本研究的常规治疗组,单纯为患者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则选择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4±1.2)mmol/L、(11.4±4.5)mmol/L、(7.6±0.8)%,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6±1.8)mmol/L、(8.3±3.4)mmol/L、(6.7±0.2)%,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规治疗组为12.12%,联合治疗组为15.15%,两组比较,P> 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血糖的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评价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对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及地特胰岛素组,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测定20例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及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评估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艾塞那肽组及地特胰岛素组HbA1c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8.31±0.99)vs(6.80±0.77)mmol/L,(8.09±1.66)vs(6.94±1.25)mmol/L(均P<0.05)]。动态血糖监测显示治疗后艾塞那肽组的日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0.16±0.60)vs(8.26±0.76)mmol/L,(2.25±0.55)vs(1.42±0.50)mmol/L,(5.38±1.65)vs(3.06±1.58)(均P<0.05)],地特胰岛素组上述指标及两组日间平均血糖绝对差(MOD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塞那肽组M值较前明显升高(3.10±1.29 vs(4.44±1.26)mg/(min?kg),P<0.05),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81.85±8.57)vs(79.51±8.24)kg,(28.27±3.39)vs(27.46±3.17)kg/m2,(均P<0.05)],地特胰岛素组M值、体质量及BM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HbA1c、MBG、SDBG、MAGE、MODD、体质量、BMI及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艾塞那肽尚能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减轻体质量,但与地特胰岛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