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9-18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解剖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死亡,存活17例,其中,严重致残13例。结论:TOBS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患者临床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头颅MRI表现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等梗死灶,为多部位幕上幕下同时受累,双侧丘脑梗死最具特征。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TOB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TOBS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表现以丘脑或中脑梗死为主,可合并小脑、枕叶或颞叶梗死;MBI有助于诊断;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结论TOBS患者病情大多较重、预后差,早诊断,早干预,以利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2例TOBS患者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症状、头磁、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头晕、肢体运动感觉异常、瞳孔异常、眼球运动异常。头磁多表现为丘脑、颞枕叶、小脑、脑干病变。常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等。主要病因为血栓和栓塞形成。结论 TOBS是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发展迅速临床治疗困难,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63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和血栓形成是TOBS的主要病因,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丘脑或中脑为核心合并其他部位梗塞是该病影像学重要特征。结论TOBS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OBS患者的原始性资料。结果 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 TOBS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以及影像学尤其是MR的发展,被确诊的病例明显增多,现就我院2006—10~2009—10收治确诊的14例TOBS临床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以及影像学尤其是MR的发展,被确诊的病例明显增多,现就我院2006—10~2009—10收治确诊的14例TOBS临床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4例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偏盲,认知行为异常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头颅CT或MRI最其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梗死灶,伴中脑、小脑、枕叶、颓叶梗死。结论TOB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诊断优干CT,早期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王云  张远平 《江西医药》2008,43(9):922-92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临床表现,头颅CT/,MR可发现病变,同时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预后较差,致残率、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可知,患者主要病灶部位为中脑(34.62%)、丘脑(24.36%)、小脑(21.79%),本组仅有15例患者出现恶化15例(19.23%),无死亡病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比较特殊的脑血管疾病,采用影像学检查能为治疗TOBS患者提供重要依据,降低病死率并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脑栓塞是主要的病因,栓子主要为心源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突出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意识障碍,影像学特征为丘脑、上位脑干、小脑上部、枕叶、颞叶内侧面多发梗死灶,双侧丘脑蝶型梗死灶具有特征性。治疗后死亡1例,恶化3例,有效2例,显效1例,治愈1例。结论 TOBS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提高认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眩晕、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共济失调,偏侧或四肢无力,偏盲或皮质盲。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显示病灶以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为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诊断TOBS需依赖临床表现和MRI表现,DSA能为病变血管提供定位依据,对早期诊断和治疗TOBS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靳玫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46-4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TO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TOBS多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活动障碍等.影像学改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梗塞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病情急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眩晕、不同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视物模糊、肢体运动障碍多见。影像特征为丘脑、小脑、颞叶、枕叶、中脑等梗死多见,磁共振较CT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愈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辽宁医药》2005,20(3):27-2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自1980年Caplan首次提出以来,并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临床发现的病例也不断增加。现将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21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江川  张志强 《天津医药》2006,34(7):475-47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特殊类型,随着影像学的进展,国内对TOBS进行了陆续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住院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脑疝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恢复良好94例,中残18例,重残8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有弥漫性脑肿胀者即便神志清醒也应及早行减压手术。清除血肿及碎裂无生机的脑组织后,一般即可减轻脑水肿、脑肿胀,消除或减轻血肿本身及脑水肿、脑肿胀产生的占位效应,达到满意的内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临床容易误诊。在此,将我科诊治的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报道如下,并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43例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有6例病因是Stevens-Johnson综合征,35例患者病因是重症肺炎感染后,2例病因不明;所有患者都有喘息咳嗽等症状,31例患者有三凹征,6例患者有低氧血症;肺功能表现:34例是阻塞性的通气障碍,9例是混合性的通气障碍;肺部CT结果:40例肺通气不均,38例马赛克征,31例支气管壁出现增厚,33例支气管扩张,29例斑片影,15例黏液栓;且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随访2个月~2年,除了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其他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重,2例死亡。结论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后所导致,可以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检查进行确诊,以激素治疗为主,预后比较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例越来越多。现将我院收治的26例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TOBS患者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24~76岁,平均59.6岁;高血压18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14例,心脏病11例,心房颤动5例,脑卒中病史4例,长期吸烟史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