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崑,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徽州府歙县澄塘村人,新安医学名家之一,生于1552年,卒年不详。吴崑师从余午亭,以医为业,从三吴出发,遍历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由是医学大进。共撰述医书6种,其中《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2种成书年代不详,已经亡佚。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眼病自古就有一定认识,如金-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指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疮痈痤痱之类”。《河间六书》中亦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内障。明·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亦有“三消久之,精血既亏,  相似文献   

3.
《证治汇补》共八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将相应的疾病分属其下,每证之下"先以病因,详标本也;次以外候,察病状也;次条目,审经络也;次辨证,诀疑似也;次脉象,凭折衷也;次治法,调虚实也;次劫法,垂奇方也;次用药,搘入门也;续以附症,  相似文献   

4.
正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繁多,证候复杂。历代医家基于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积累,提出多种治咳理论,使中医对咳嗽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在跟师陈宪海教授学习期间,发现陈师对咳嗽的诊治和用药有独到之处,曾提出外感肺病的概念和肺病辨证应分层次的理论[1],针对咳嗽  相似文献   

5.
正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乃滋补肝肾之名方。笔者据其方意及异病同治之理,以此方治疗皮肤疾病,效果良好,现择例介绍如下。黄褐斑某女,27岁,2009年11月8日初诊。自诉2年前面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2010年起,应用润肺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7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为本院呼吸科门诊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风寒袭肺"证型。就诊前曾有鼻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汗证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以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1]。北宋儿科大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列23则医案,却专门将汗证列为一则,论述导致小儿汗证的3种不同病机[2],由此可见多见及多变。现代研究表明汗液中含有钠、钾等电解质,长期汗出过多、大汗淋漓,可使小儿体液中电解质紊乱,营养物质消耗,导致  相似文献   

8.
一、麦味地黄汤加味治老年性肺气肿麦味地黄汤是由《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组成的,其主要功能滋补肺肾之阴,临床常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咳症。根据我长期临床的体会,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属性疾病。该病经过缓慢,具有复发倾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述的“白疕(bi)”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又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  相似文献   

10.
夺命汤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其方由吴茱萸、肉桂、泽泻、茯苓组成,原方治疗肾阳虚寒之冲疝证、厥疝证和奔豚气。本人试用此方治疗浊阴上冒之眩晕、厥阴寒证之吐利,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兹将病案录于后,冀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俞根初(1734~1799年),名肇源,以字行,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伤寒学家。俞氏伤寒之学,本仲景六经辨证之旨意,旁参朱南阳、方中行、陶节庵、张景岳、吴又可诸家之说,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诀”(《六经总诀》)新论,所著《通俗伤寒论》被医学界公认为四时感证之诊疗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瘥后调理,常为一般医生所忽略,而这与患者能否痊愈关系甚大。瘥后调理不慎,常易  相似文献   

12.
正《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他吸取了儒家、道家的思想精华,精研《颅囟经》,博采历代诸家之说,专攻儿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分析总结,概括提高,由弟子阎孝忠整理著述。钱乙建立的儿科以五脏为中心的临床辨证方法,至今被作为儿科的基本辨证方法而广泛应用[1]。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  相似文献   

13.
程文囿,字观泉,号杏轩,清康熙年间歙县人,为新安医家代表人物之一。程氏极精医学,读书极博;辑录诸家之菁华为《医述》16卷;集毕生临床之经验著《杏轩医案》3卷,其中多载临床疑难验案,对真假虚实等证,辨析尤为精当。试录其便秘治案1则赏析如下。病案郑媪,年逾古稀,证患便闭,腹痛  相似文献   

14.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省休宁县人.生于明嘉靖年间,幼受儒学,15岁后攻读轩岐遗书及诸家医籍,又问业于汪石山弟子黄古潭先生.并挟医术,遍游各地,广询远揽,访问名贤,探冥搜奇,其术宜精.万历初,客吴兴,为人治病多验,医名日起.著《赤水玄珠》、《医旨续余》、《孙文垣医案》等书,《孙文垣医案》一名《赤水玄珠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全书按孙氏临证所在地区不同而分为《三吴治验》(一、二卷)、《新都治验》(三、四卷)及《宜兴治验》(五卷),共收载验案397则.论病详确,临症精思,论证有独见,治病有特色.此医案中即含治痹验案多则,并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为晚清著名医家,其著作《血证论》阐述了中医血证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治法方药,《血证论》中的第一卷六条总论就血证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阐述的水火为气血生化之源、 去瘀生新法、调和五脏阴阳以生血、补血亦有宜有忌等理论对于临床气血生化不足之证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在中医范畴内辩证属“血证”、“血虚病”、“虚劳病”[1],其中医证型多以气血阳虚证为主,且夹杂痰湿、火热、寒邪与瘀血等病邪[2],在临床上西医虽有一定疗效,但费用较昂贵,且毒副作用较多,该文从《血证论》入手,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的认识并例举部分治法方药及思想特色,旨在为临床诊治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从正,金元四大家之一,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其汗法源于《内经》、《难经》,宗于华佗、仲景、河间,然通过张氏的临证发挥,自成一家,独创外治汗法治疗体系。笔者不揣浅陋,通过收集张氏医案,以窥其外治汗法之机要。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为《金匱要略方论》的简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东汉张仲景所著。全书共分25篇,其中第1篇《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相当于全书的总论;从第2篇《痉湿暍病脉证治》到第17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是论述内科疾病;第18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则属于外科疾患;第19篇是论述不便归纳的如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等病的病脉证治;第20~22篇是专论妇科疾患;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全书共讨论了40多种病证,列方共262首,如除后3篇杂疗方外,计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方出于钱乙(宋)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用治肝肾阴虚的病症。近年来笔者辨证运用该方治疗肿瘤人放疗,化疗时出现的肝肾阴虚病症,收效良好,对提高肿瘤病人生存质量,长期生存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兹举典型医案叙之。  相似文献   

19.
泻黄散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载之名方,书中记“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剿,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煎服。临床以治疗小儿或成人顽固性复发性口疮、舌炎、唇炎等口腔疾病(后统称:口疮)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20.
理肺治呃之法,肇始于《内经》“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后叶天士指出,呃逆属“肺气郁痹”,治“当开上焦之痹,”,“先议治肺经”(《临证指南医案》)。王孟英亦主张从肺治,习用枇杷叶、川贝母、郁金、射干、通草、香鼓、杏仁、枳壳等药。笔者师之,予理肺利膈以治呃逆,但临证上理肺之法非上一端,而有宣、降、清、温、润、补六法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