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背景:如何使肌腱修复后少发生或不发生粘连,尽快实现其滑动功能又不影响肌腱本身的愈合?目的:观察聚乳酸防粘连膜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防粘连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患者60例(共95根肌腱),随机分为2组。生物防粘连膜组采用弘健医用膜包裹吻合口1.5~2.0cm;对照组不使用生物防粘连膜。修复后6个月屈肌腱采用TAM系统评定,伸肌腱采用Miller分级法评定,比较其综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修复后均随访达半年以上,生物防粘连膜组综合优良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综合优良率67%(30/45)(P<0.05)。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临床应用简单便捷,有效降低了肌腱修复后粘连的形成,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对67例(89指)无合并掌、指骨骨折的Ⅱ区屈指肌腱断裂给予修复,术后24~48h起开始被动屈曲并辅以主动伸指练习,幅度循序渐进,3周后开始非辅助训练,并进行理疗、中草药熏洗,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20个月,采用TAM方法评定患指功能,优54指(60.67%),良16指(17.98%),可11指(12.36%),差8指(8.99%)。结论腱周粘连在肌腱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早期活动促进形成非限制性粘连,增加修复腱在腱鞘内滑动度,术后早期锻炼,对防止和减少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粘连和手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屈指肌腱修勾术后有效的活动方法.方法将1998年12月~2000年3月行屈指肌腱修复术的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48指,指导术后早期患指主动屈伸活动;对照组38例51指,术后保护性被动活动.术后6个月随访,分别测定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优19指,良24指,优良率89.6%;对照组优13指,良23指,优良率70.6%.两组比较/=5.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可保证肌腱充分滑动,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对手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24指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根据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分成两组,手术后4周内进行康复的7例13指为早期康复组,手术4周后进行康复的5例11指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近似的康复方法。肌腱功能采用肌腱总活动度测定(TAM)评定。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TA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5.
手指屈指肌腱损伤,特别是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率达50%。早期活动患指是减轻粘连的可靠方法,但存在着修复肌腱再次断裂的可能。修复后系统康复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手指屈指肌腱损伤,特别是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率达50%。早期活动患指是减轻粘连的可靠方法,但存在着修复肌腱再次断裂的可能。修复后系统康复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黄琴  黄涛  陈燕花  夏晓萱 《中国康复》2013,28(6):449-450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指)例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人行MTang法缝合,石膏固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31指)和对照组(18例31指)。肌腱修复后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4周及12周进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4周及12周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Ⅱ区肌腱损伤修复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减轻粘连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12例24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分别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修复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36%,良级17.50%。结论早期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Ⅱ区屈指肌腱修复后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择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71例,按不同时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结果 术后早期进行小幅度主动活动的患指功能恢复效果好,而术后拆除石膏后才开始功能锻炼的患指功能恢复效果差,肌腱粘连明显.结论 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可防止肌腱粘连,有助于肌腱恢复.  相似文献   

11.
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对屈指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不可避免地形成粘连,为此探讨临床应用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60例 12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几丁糖,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 6~24个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 90指 71.43%),良 24指 19.05%),可 6 ( (指(4.76%),差(4.76%),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 90.4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术中应用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Ⅱ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对67例(89指)无合并掌、指骨骨折的Ⅱ区屈指肌腱断裂给予修复,术后24-48h起开始被动屈曲并辅以主动伸指练习,幅度循序渐进,3周后开始非辅助训练,并进行理疗、中草药熏洗,定期随访指导患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20个月,采用TAM方法评定患功能,优54指(60.67%),良16指(17.98%),可11指(12.36%),差8指(8.99%)。结论:腱周粘连在肌腱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早期活动促进形成非限制性粘连,增加修复腱在腱鞘内滑动度,术后早期锻炼,对防止和减少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粘连和手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屈肌腱修复术后且病程3个月以上存在肌腱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 = 20)和试验组(n= 20)。两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评定握力和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结果 治疗前,两组手指TAM和握力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握力和手指TAM均显著升高(| t| > 10.284, P < 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t| > 0.386, P < 0.001)。 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改善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存在肌腱粘连患者的手部肌腱滑动性,提高手功能。  相似文献   

14.
屈指肌腱断裂术后减少粘连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方法与意义 . 方法对 102例 (188指 )无合并骨折的屈指肌腱断裂进行手术治疗 , 术后第 3天开始进行被动屈曲并以主动伸指训练 . 4周后可进行辅助性训练 . 结果随访 6~ 18个月 , 采用 TAM评定患指功能 , 优 145指 (77.1% ), 良 20指 (10.6% ), 可 11指 (5.8% ), 差 12指 (6.3% ). 结论腱周粘连在肌腱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 , 精细手术和早期活动是防止粘连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修补陈旧性鞘管区(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陈旧性肌腱鞘管区(Ⅱ区)屈肌腱缺损31例共33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随访10~22个月。结果: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12指.良15指,可4指,差2例.优良率81.81%。结论:对陈旧性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112列246例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修复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36%,良级17.50%。结论 早期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7.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5例(25指)切割伤手部屈肌腱Ⅱ区断裂的患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评价切割伤屈肌腱Ⅱ区断裂修复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患汉有6例6指行二次手术松解肌腱,且接受治疗的患指TAM评定优良率较以往大大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对切割伤肌腱断裂术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态进展型矫形器对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矫治效果。方法:52例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6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静态进展型矫形器矫治,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评定伤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总被动关节活动度(TPM)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结果:经过2周和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进展型矫形器能够提高伤指运动幅度及伤指运动功能,可能与屈肌腱弹性和延展度改善有关,是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有效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112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术后3周、6周、12周各随访1次,按TAM评定,12周时手部功能优良率达86.61%。结论 对手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树立患者信心,提高患指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选择25例(25指)切割伤手部屈肌腱Ⅱ区断裂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评价切割伤屈肌腱Ⅱ区断裂修复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6例6指行二次手术松解肌腱,且接受治疗的患指TAM评定优良率较以往大大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对切割伤肌腱断裂术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