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采取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碘131治疗。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33%(59/60),高于对照组[85. 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甲减(15. 00%,9/60)、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生率(8. 33%,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甲减(1. 67%,1/60)、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生率(0),观察组2年复发率(3. 33%,2/60)低于对照组(16. 67%,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甲亢患者采取碘131治疗近期疗效更佳,且复发率较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提高重视程度,做好相关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陈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311-5312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2-01/2006—12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90例妊娠期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其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者高,肝功正常组次之。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异常组对母儿影响最大,应重视该类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焦敏侠 《临床医学》2008,28(1):96-97
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时,可致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低血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药疹等,前两者多见,病情重者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甲亢治疗并造成严重后果,故应予以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P〈0.01,x^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抗甲状腺药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瑜 《新医学》2001,32(9):549-549
1引言抗甲状腺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致的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应该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总结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间用抗甲状腺药治疗甲亢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5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在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的甲亢患者有896例用抗甲状腺药治疗,其中用丙硫氧嘧啶PTU治疗162例,用甲巯咪唑治疗73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5例,占总病例的1.7%。15例中女13例,男2例,年龄27岁至59岁,中位年龄41岁…  相似文献   

7.
李慧  李静 《临床荟萃》2016,31(3):254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尤其是临床甲亢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子痫、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严重威胁孕妇和后代健康。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此时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案,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均有致畸作用,此外还可能引起肝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但它们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如何合理给予ATD治疗妊娠合并甲亢对于保障孕妇和后代健康十分重要,特别应注意严格控制妊娠早期(6~10周)ATD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丽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26-3826
目的探讨在甲亢肝损害患者中如何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 A组30例保肝治疗同时应用抗甲状腺药物;B组30例单纯应用保肝药物治疗5~10 d后,待肝损害≤1.5倍正常值再进一步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相同。共治疗4周,比较并观察甲功及肝损害变化。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损害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范围;B组部分患者因抗甲状腺药物未同时应用,致甲功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延误治疗时间临床症状无改善,部分患者肝功无改善甚至加重。结论确诊是甲亢致肝损害后,可考虑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治疗目前还是一大难题,已有许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用于临床,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拉米夫定是公认的抗HBV有效药物之一,但容易产生YMDD变异株感染而复发[1]。我院近年应用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抗HBV治疗62例,既提高了有效率,也降低了复发率。现将62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安全有效,但缺点为疗程较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为预防甲亢复发,彻底治疗甲亢患者,我院采用ATD治疗甲亢症状缓解后,再用中小剂量^131碘治疗甲亢23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检测,观察抗甲状腺药物(ATD)对不同声像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HT)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均匀回声型(A组)和不均匀回声型(B组)PHT患者各31例,用ATD按内科常规治疗2年,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状腺功能(甲功)、甲状腺抗体,同时对患者甲状腺进行二维及CDFI检测,观察甲状腺声像、彩色血流分布并检测甲状腺大小(V)及上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治疗前A、B两组与C组比较,甲状腺有关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V、Vmax、Vmin比C组高,A、B两组治疗前甲功、甲状腺超声有关测值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的甲状腺有关测值V、Vmax、Vmin随着甲功的降低而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甲状腺上动脉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FT3,FT4,TRAb及甲状腺体积V比A组高,TSH比A组低(P<0.05),而A组的V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疗效不好的9例中7例转为不均匀型,B组中疗效好的10例转为均匀回声,其余21例疗效不好者仍为不均匀回声;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疗效较A组差.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对PHT均匀回声型有较好的疗效,对不均匀回声型疗效差,这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总结Graves病(GD)甲亢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值转归,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方法:门诊就诊的GD甲亢患者379例,均选用ATD治疗,服药时间至少3个月,治疗及停药随诊期间定期复查TT3、TT4、FT3、FT4和TSH,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ATD治疗后TSH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落后于甲状腺激素(TH)降至正常的时间; ②停药时TSH正常者复发例数明显低于TSH减低者;③ATD治疗过程中血清TSH值仅与TT3具有负相关性.结论:ATD治疗过程中TSH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落后于TH降至正常的时间;血清TSH值与TT3密切相关,同时可以作为判断ATD治疗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主要灭活器官 ,对其的调控有着重要作用。肝脏疾患将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降解及其结合蛋白合成 ,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功能受到影响。同时 ,过量的甲状腺激素造成肝循环障碍 ,机体的分解代谢亢进 ,致肝细胞缺氧 ,营养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损害 ,两者相互影响。我科自 1993年 1月~1999年 12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病患者 45例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均为本科住院的患者 ,其中男3 3例 ,女 12例 ,年龄 17~ 69岁 ,所有病例按甲亢病诊断标准及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麟士 《临床荟萃》2002,17(24):1479-1481
正常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 2 %~ 4 % ,当由于多种疾病或药物等因素 ,引起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 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者 ,即称之为脂肪肝 (fattyliver,FL)。肝内积聚的脂质依病因不同 ,可以是甘油三酯 (TG)、脂肪酸、磷质或胆固醇酯等 ,其中以TG为多。临床上通常将脂肪肝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酒精性脂肪肝 (AFL) ,以西方国家为常见 ,近年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增多趋势 ;另一类为非酒精脂肪肝 (NAFL) ,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但更多的还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过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吸碘率对Graves甲亢患者经甲巯咪唑治疗后选择停药时机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间48例Graves甲亢患者经甲巯咪唑正规治疗2年,患者甲亢症状消失,血清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恢复正常,准备停药。所有患者暂停药5天行甲状腺24小时吸碘率检测,根据24小时吸碘率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吸碘~(131)正常组和吸碘~(131)升高组。吸碘~(131)正常组15(15/48)例停服抗甲亢药;吸碘~(131)升高组33(33/48)例再分为停药组和用药组。用药组12(12/33)例继续服抗甲亢药直至24小时吸碘率正常才停药,停药组21(21/33)例停服抗甲亢药。吸碘~(131)正常组和吸碘~(131)升高组均于停药9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甲亢复发率,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吸碘~(131)正常组甲亢复发5(5/15)例,用药组甲亢复发3(3/12)例,共复发8(8/27)例;停药组甲亢复发17(17/21)例。停药组甲亢复发例数高于吸碘~(131)正常组、用药组例数之和。吸碘~(131)正常组+用药组甲亢复发率与停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危险因素有TRAb强阳性、甲状腺肿大Ⅲ度、停药前甲状腺24小时吸碘率升高、年龄小于25岁。结论甲状腺24小时吸碘率检测对Graves甲亢患者经甲巯咪唑治疗后选择停药时机有价值;Graves甲亢患者经甲巯咪唑治疗后选择停药时应全面考虑,除甲亢症状、体征消失外,还应进行血清检测FT3、FT4、sTSH、TRAb及甲状腺24小时吸碘率检测,三者相结合可降低Graves甲亢患者经甲巯咪唑治疗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甲状腺体积、腺体回声、血供及各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供丰富.术后1~3个月腺体体积缩小,血供明显减少.血流参数各项监测值栓塞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抗甲状腺药物(ATD)致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的患者,服用ATD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服用ATD后3~16周,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0.09~0.499)×109/L(2次细胞计数);依据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轻、中、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16例,B组14例,C组10例;3组患者立即停用ATD,给予盐酸小檗胺和利血生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第1次应用G-CSF 4~24小时复查血常规,以后每天复查血象,直至血中性粒细胞≥2.0×109/L考虑停药;有症状患者同时加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中性粒细胞轻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3~0.499)×109/L]、中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1~0.299)×109/L]患者其粒细胞计数可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重度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09×109/L)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较轻、中度缺乏的患者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重度缺乏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应用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不升,以后中性粒细胞上升较慢,其中7例患者粒细胞达正常水平,另3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严重感染死亡,死亡前1天中性粒细胞仍然不升高。结论G-CSF对轻、中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效果明确,且对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G-CSF对重度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延迟,疗效不满意;第一次注射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评价G-CSF是否有效的指征。  相似文献   

18.
100例甲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一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8例,行双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92例。结果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甲亢危象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无甲状旁腺损伤及再出血。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8~12(平均10)d出院。随访0.5~6年,治愈96例,复发4例。严格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细致、彻底止血、保留适当腺体,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肝功能损害是甲亢的临床表现及合并症之一。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2月门诊和住院共诊治甲亢 12 9例 ,其中 36例出现肝损害 ,占 2 7 9% ;误诊 14例 ,误诊率 38 9%。为提高对甲亢并肝损害的认识 ,现对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2~ 6 1岁 ,平均年龄 35 7岁 ;病程 1个月~ 1年。1 2 临床表现 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 2 6例 ,腹胀 7例 ,黄疸 4例 ,食欲缺乏 10例 ,恶心、呕吐 3例 ,肝区痛2例 ,厌油 1例 ;心悸、乏力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TD致粒缺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1~62岁,其中3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为男性患者,40岁,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3例在2~3个月发生,1例在9个月后发生.1例以低热、臀部皮肤感染起病,其余均以突发高热、咽痛起病.经治疗后均痊愈,粒细胞在停用ATD后2周内恢复.结论 粒缺为ATD应用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ATD治疗的前2~3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