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雷再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95-2196
输血是治病救人不可替代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一条渠道。为了确保受血者安全,减少和避免患者医院内感染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感染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输血前均接受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对本院1246名住院拟输血患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梅花  邢文晓 《河北医药》2011,33(6):933-933
为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地防止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对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检测至关重要。对本院6746例输血前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治疗和急救过程中,输血是常用的医疗措施。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和规范,大力提倡无偿献血和成份输血,从而大大降低了经血传染病的传播。但由于病毒性疾病感染途径的多样性,故而需要获得患者输血前检测资料进行区别。因此开展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状况,对于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  相似文献   

6.
血液传播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医学疾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都可以通过输血和手术传播。是输血和手术等医源性感染,还是在接受治疗前就已被感染,需要获得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的检查指标进行区别。近  相似文献   

7.
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双美  邱万臣 《河北医药》2010,32(10):1314-1315
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仍然存在^[1]。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人院前就已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梅毒螺旋体(TP)感染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液传播是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因通过输血可感染TP,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医患之间因输血引起纠纷,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TP抗体检测作为献血者献血前和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常规筛查项目之一。为了解宣城市人民医院输血人群在入院前的梅毒感染状态,我们采用ELISA法对宣城市人民医院输血前患者进行常规检测TP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梅毒患者是梅毒的主要传染源,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能占到95%以上,其次是经胎盘传播,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输血传播[1],报告病例中,绝大部分为早期梅毒,早期梅毒患者,不仅是梅毒的传染源,也增加了感染HIV的危险性。为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员中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安全输血,避免梅毒在输血中传播,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治病救人不可替代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一条渠道.为了确保受血者安全,减少和避免患者医院内感染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感染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输血前均接受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1.
经血液传播疾病在世界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尤其是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已为国际医学界所关注,并成为现代医疗卫生活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1 医院感染1.1 输血感染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用血量不断增加,而输血引起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目前最严重的输血相关感染是  相似文献   

12.
陈存仁 《淮海医药》1998,16(2):39-40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可通过输血、注射、垂直传播等途径重迭感染人体,乙肝病人重迭感染丙肝比HBV单独感染的病人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更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异常在40-100/L的HBV患感染HCV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输血前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1905输血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为阳性144例,阳性率为7.56%;抗-HCV阳性54例,阳性率2.52%;抗-HIV阳性1列,阳性率0.52%;抗-TP阳性48例,阳性率为2.52%。男女两性的感染率是没有明显差异的(P>0.05)。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年组和老年组HBsAg阳性率高,青少年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抗-HCV、抗-TP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抗HIV阳性率略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为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在我国一些地区供血(浆)者中,曾发生丙型肝炎暴发流行,HCV抗体阳性率高达70%以上,可见HCV也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临床输血与血液制剂安全的重点病毒性传染病。为探讨丙型肝炎的传播与流行规律,为控制丙型肝炎的流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不同血型的献血者HC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抗-HCV和ALT筛检献血血液、国内厂商的抗-HCV试剂盒质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呈正相关。输入异常ALT水平组血液的患者比输入正常ALT水平组血液的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χ2=7.00,P<0.001),输入经抗-HCV筛检的血液比输入未经抗-HCV筛检的血液的丙肝发生率减少79.7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315.06,P<0.001)。献血者ALT异常数与抗-HCV阳性两者有关联性(χ2=176.81,P<0.001),但关系很疏远(Pearson列联系数C=0.046)。国产ELISA抗-HCV试剂盒的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合计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62.84%,不确定率是37.16%;总体阳性重复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1),合计总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90.01%,总不确定率是9.99%。两次配对比较都证实国产ELISA抗-HCV试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05,χ2=30.11,P<0.01)。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血站的ALT检测有必要应该IFCC推荐方法,规范操作,减少误差,保证血液安全。建议血站用高质量的ELISA抗-HCV试剂,并增加HCV-Ag或HCV-RNA检测以缩短感染的"窗口期",减少HC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度,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输血感染和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有艾滋病、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和梅毒。输血并不是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被感染,就应该了解输血前上述指标的情况。输血前检查不但可以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还可以减少医源性感染,对保护医护人员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HBsAg、抗-HCV、梅毒TP、抗-HIV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47628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以上四项检测,按项目、姓别、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47628例患者中,总阳性6316例,总阳性率13.26%。其中HBsAg阳性4308例,阳性率为9.04%;抗-HCV阳性772例,阳性率为1.62%;梅毒-TP阳性1212例,阳性率为2.54%;抗-HIV阳性24例,抗-HIV阳性率为0.05%;梅毒TP男性略高于女性;抗-HCV、梅毒阳性率TP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可发现隐性感染者,为临床治疗、经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梅毒螺旋体检测作为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项目之一,是输血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所致的全身性、慢性的性传播疾病,其传播途径为经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输血安全形势严峻[1-2]。近年来,南平市采血量和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为了解南平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
王富国 《淮海医药》2002,20(6):498-499
血液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内环境 ,组成成份复杂 ,并在全身不停地运行 ,起着连接和支持体内各种结构的重要作用。输血是现代医学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1 ] ,输血治疗某些疾病独特的疗效 ,不能为其它治疗方法所代替。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输血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但一旦感染后果是严重的 ,输血感染有两种原因 :一是采后血液细菌污染 ,输血后发生感染 ;二是供血者体中带有病原体 ,输注给受者而感染。输血后传播疾病常见感染为 HIV、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巨细胞病毒和移植物宿主病、朊病毒等。据统计 ,我国输血后乙肝感…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与梅毒的途径之一。为了解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状况与流行病学特征,从而为保证输血安全提供依据,笔者对本中心2002~2006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血液相关5项传染性指标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