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顾客大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分别取抽取患者术前、输血1 h后以及输血24 h后的静脉血,测定样品的血常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即APTT),凝血酶原时间(即PT),纤维蛋白原(即FIB)以及活化凝血时间(即ACT),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回收式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患者在输血1h后,其APTT、PT、ACT指标均有所延长,FIB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似,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均在正常范围内,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血象及凝血象的变化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未行异体输血但在术中施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术的68例失血量较多的住院外科手术患者,观察其手术前及术后24h血象及凝血象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24h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及凝血酶时间(TT)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自发出血、术后大出血及手术切口渗血等凝血系统功能异常情况。结论回收式白体输血可以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播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创伤性颅脑损伤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99例,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108例和异体血组9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以及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自体血组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少于异体血组,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冷沉淀少于异体血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PT、PT-INR、APTT、FIB、TT计数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输血不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时对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观察组采取自体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后的对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结果 与输血前相比,两组输血后1 h的a PTT、PT和ACT均明显升高(P 0. 05),Plt和Fbg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输血后24 h的a PTT、PT、ACT、Plt和Fbg与输血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 0. 05);两组输血后的血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输血后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低切相对粘度与输血前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 0. 05),但观察组的红细胞聚集性较对照组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 自体输血以及异体输血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显著的差异,但回收式自体输血有助于维持血液流变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输异体全血400mL;B组于手术切皮前放血400mL,同时输入等量羟乙基淀粉,术中自体血回输给患者。结果A组输血后1h及术后24hpH值和HC03一下降较B组明显(P〈0.05);B组稀释后Hb明显低于A组(P〈O.05);血常规其余各值、PT、APTT、FIB在各测定点两组变化一致,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有利于维持肿瘤患者围术期内环境稳定,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瓣膜置换术患者3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各17例,A组合并有房颤,B组未合并房颤。检测两组患者切皮前(T1)、给鱼精蛋白后10 min(T2)、关胸时(T3)、术后4 h(T4)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等凝血相关指标,记录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对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每组各37例。自体组患者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组接受异体输血。术后1 d和术后5 d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1 d和术后5 d时,自体组患者APTT、TT、PT水平及D-D、FDP含量与异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自体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组,外周血中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显著低于异体组。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术中均采用北京京精自体3000P 型血液回收机自体血回收技术回输自体血,对照组15例不用自体血回收技术,根据术中出血量决定是否输入库血。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测量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G)、D-二聚体等。比较两组患者 ACT、PT、APTT、TT、FBG、D-二聚体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CT、PT、APTT、TT、FBG、FDP-G、D-二聚体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3000P 血液回收机回输血液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与不回输自体血液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30-133
目的研究产科手术患者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其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产科手术需输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对照组(常规异体输血),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输血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比容及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两组输血24 h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比容及FIB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组间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两组PIt值均降低,APTT、PT及ACT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组间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能维持产科手术需输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稳定性,与异体输血比较,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3.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在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行急性等容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观察患者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输自体血前(T2)、输回收血后(T3)、输术前采集的全血后(T4)5个时点的HBG、HCT、PLT、APTT、PT和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记录ANH时采血量、回收洗涤红细胞量。结果全部手术患者ANH时采血量平均为(590.00±137.27)ml,术中回收洗涤红细胞量平均(562.50±179.09)ml,输异体血0ml;不同时点的HBG、HCT、PLT、APTT、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在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HBG、HCT、PLT和FIB在T1与T0、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急性等容稀释联合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异体血,解决RH(D)阴性血源稀缺难题,可安全用于RH(D)阴性稀有血型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与肝素治疗急性心梗过程中对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随机分成2组,巴曲抗栓酶组25例(男20例,女5例)用巴曲抗栓酶10B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稀释后于2小时内点完。对照组23例(男19例,女4例)用肝素钙1000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以12-16滴/分的速度静点。每天1次,疗程3天。每天用药前及用药后4小时抽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显降低FIB,对PLT、PT、APTT及ACT影响不大。肝素组显延长PT、APTT及ACT,对FIB影响不明显。结论:巴曲抗栓酶能显降低FIB,使用方便、安全,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输注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 NK 细胞输注.两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 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3+、CD8+及CD4+/CD8+).结果两组治疗后C3、C4、IL-2和 IL-10水平升高,血清 IgG、IgA、IgM 和 TNF-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 CD3+、CD4+、CD8+及CD4+/CD8+细胞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IgG、IgA、IgM、C3及C4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IL-2、IL-10、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输注能促进 T 细胞亚群平衡,调节肿瘤手术患者体液免疫,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给予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相关指标(Hb、Hct、PLT、PT、APTT)、炎症介质(TNF-α、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和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PLT、PT、APT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 结论 相比于异体输血,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功能,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