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Ⅲ期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Ⅲ期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3例Ⅲ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1岁,平均22.4岁。肺转移15例,骨转移7例(跳跃转移5例,骨肉瘤病2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1例。经术前化疗,并行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切除手术。结果经术前化疗,1例就诊时肺部有1个结节的患者转移瘤消失,1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者,切除原发病灶后,出现多处转移,不能行转移灶切除手术;2例骨肉瘤病者仅切除原发病灶;5例跳跃转移者中的2例,切除原发和跳跃转移病灶后,各出现1个肺转移灶。16例行开胸术,其中6例再次出现肺转移灶而行二次开胸术,3例患者二次开胸术后出现肺外转移而放弃治疗。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的肿瘤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168个月(平均74.6个月),无瘤生存9例,带瘤生存4例,死亡10例。Cox模型分析提示转移病灶的数目与预后相关(P<0.05)。肺转移与跳跃转移病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及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是Ⅲ期骨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首次肺转移灶切除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转移瘤的数目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2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例资料。病变发生于手指2例,均进行截指术;发生于足部19例,其中6例行MM扩大切除术,13例行MM扩大切除术+植皮术。病灶范围0.5 cm×1.0 cm~4.0 cm×5.0 cm。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进行放化疗,仅有2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21例中至今生存16例,2年生存率为76%(16/21),无转移或复发。其他5例分别因脑转移2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全身广泛转移1例而死亡。结论手部MM发现要早于足部MM,且预后良好。足部MM具有很高的转移风险,一旦转移死亡率高。早期发现、诊断并选择扩大切除术或早期截肢治疗,同时行全身检查,如已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同时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转移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45例临床资料:原发肿瘤包括肺癌23例(51.1%),肝癌5例(11.1%),肾癌5例(11.1%),乳腺癌4例(8.9%),黑色素瘤2例(4.4%),其他肿瘤6例(13.3%).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或低热16例,患侧腰背部胀痛8例.高血压6例.均行B超、CT、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确诊.35例行手术治疗,10例放弃手术.结果:完整切除转移癌者30例获得随访,生存6~62个月,平均34.2±4.7个月,最长存活已5年2个月;5例失访.10例放弃手术者中,6例获得随访,生存4~8个月,平均6.3±2.7个月,均死于肿瘤晚期或多发转移.结论:对原发肿瘤应重视术中及术后肾上腺部位的检查及随访.B超及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重要检查方法,PET对诊断肾上腺转移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完整切除肾上腺转移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控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颜性分析.结果:17例超声检查中5例发现可疑病灶.7例接受乳腺强化MRI检查者4例发现可疑病灶.同时接受的PET-CT检查者仅1例发现可疑病灶.术后13例患者中10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 ~9 mm),随访1~7年,1例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于术后9个月超声检查时发现乳腺原发病灶,病灶直径11 mm,由于患者接受过全乳放疗,因此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后未再行化疗,于二次手术后13个月出现肝转移,7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4年死于脑转移.结论:隐匿性乳腺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类型的乳腺癌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性.寻找原发灶仍是诊断上的难点.相比较乳腺强化MRI有一定的优势.PET-CT与MRI相比并未显示明确的优越性.对于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手术方式仍以改良根治术为佳.虽然隐匿性乳腺癌预后较好,还应当依据NCCN指南对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不同生物学行为跟骨肿瘤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发病年龄5~74岁,平均32.4岁。其中原发肿瘤32例,转移瘤2例。随访时间1~10年。收集患者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随访状况、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资料,分析4种不同生物学行为肿瘤的手术方案、辅助治疗情况及肿瘤转归情况。结果 跟骨良性潜隐性肿瘤19例,行单纯切除或刮除植骨术,术后未见复发。跟骨良性侵袭性肿瘤5例,行整块切除或刮除植骨术,术后均未复发。原发恶性肿瘤8例,其中低度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1例行刮除植骨,另1例行刮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其余原发恶性肿瘤均行跟骨整块切除重建或小腿截肢术。8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5例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个月,平均转移时间为术后30个月。转移瘤共2例,1例行穿刺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行小腿截肢术,2例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对于跟骨良性潜隐性肿瘤及良性侵袭性肿瘤,行囊内彻底刮除及...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囊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4.5岁(45~78岁);囊性转移病灶数目为单个19例,2个2例;病灶平均直径36 mm。卡氏(KPS)评分≥50分。采用CT定位导向穿刺引流囊液后,再用MASEP-SRRS旋转式伽玛刀进行伽玛刀治疗,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5%,平均50%;边缘剂量16~22 Gy,平均19.5 Gy。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平均2.3月)行CT或MRI检查,肿瘤完全消失12个病灶,缩小〉50%9个病灶,肿瘤实质变化〈10%及增大各1个病灶。病灶周围脑坏死及脑水肿各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局部肿瘤控制率为95.7%(22/23)。临床随访6~36个月,平均23.5月,症状明显改善1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半年生存率90.5%(19/21),1年生存率62.5%(10/16),2年生存率25%(3/12),3年以上存活1例。中位生存期14.1月。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是颅内囊性转移瘤理想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NEC)的 MRI表现及临床 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学证实pNEC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7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胰尾5例,胰体1例,胰头1例。6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分叶状。病灶直径约 2.2~11.6 cm,平均5.9 cm。MRI平扫7例T1WI上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 期6例呈轻-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持续强化。7例强化不均匀,内部均见无强化坏死区,5例 见不完整的假包膜; 4例累犯胰周结构,3例见肝脏转移。7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 例行姑息手术,术后均辅助全身化疗。术后分别随访至14~65个月,5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 pNEC的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预后 一般好于胰腺导管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阴茎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术在阴茎癌原发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阴茎癌患者33例.患者平均年龄46.8(24~70)岁.其中肿瘤位于包皮的10例,位于阴茎头的21例,位于阴茎根部的2例;原发肿瘤分期T1及以下的30例,其他分期3例;包皮广泛切除及补充切除8例、阴茎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术18例,包皮环切术+阴茎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术6例,保留阴茎的阴茎头部分切除术1例.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5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局部复发率15.1%(5/33),平均复发时间6(2~14)个月.性功能恢复满意率93.9%(31/33),排尿功能恢复满意率100%.结论 根据适应证选择阴茎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阴茎癌安全有效,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满意.局部复发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收治的32例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食管双原发灶30例,三原发灶2例,共66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段22个,胸上段10个,胸中段19个,胸下段15个.66个病灶中,鳞癌65个,腺癌1个.32例中术前确诊26例.3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探查手术,1例行姑息切除手术,余27例行完全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食管残端阳性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28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43.3%和14.8%.结论 完善的术前检查可显著提高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确诊率,手术是其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微波对肩胛骨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瘤进行原位灭活,保持肩胛骨完整性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998年6月至2008年2月对累及肩胛骨的1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采用微波原位灭活进行治疗.男12例,女5例;年龄13~59岁,平均48岁.肿瘤类型:原发恶性骨肿瘤12例,转移瘤5例.肿瘤部位:14例累及S1区,3例转移瘤同时累及S1和S2区.17例全部采用肩胛骨背侧人路,根据肿瘤累及区域采用弧形或"口"形切口暴露肿瘤,周围软组织在铜网保护下,用2450MHz微波将肿瘤局部温度加热到50℃,持续20 min,然后全部或部分剥离坏死肿瘤组织,保留肩胛骨的支架作用.1例肩胛骨转移性腺癌患者术中切断进入肿瘤的部分腋神经,切除肿瘤后适当游离远、近端直接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20min;手术失血量300~100ml,平均460ml.所有患者无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10年,平均4.2年.3例肩胛骨Ewing肉瘤患者术后8~24个月出现肺、脑和全身多发性转移而死亡.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0~22个月因肺转移及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6个月复发,带瘤生存.5例肩胛骨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6~14个月出现非肩胛骨转移而死亡.其余5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3例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前伸、后屈无受限.结论 微波原位灭活手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肩胛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