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石油工人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工人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我国石油工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于1990年3月对河南石油勘探局1074名石油工人进行厂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性别、本人肝病史、同事肝病接触史、野外工作、经常出差等因素为我国石油工人HB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搞好野外场所的公共卫生,对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职工,加强个人防护,减少HBV感染之机会,是降低我国石油工人HBV感染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余市大学生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新余市五所民办院校就读了两年的大学生作调查对象。把其中在新生入学体检HBsAg为阴性,而就读两年后体检HBsAg为阳性的237名学生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学生240人作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这477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人口特征、既往史、家族病史、密切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余市民办院校学生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同室同学是HBsAg阳性,经常共用刷牙缸,经常共用剃须刀,经常校外就餐,有扎耳环孔史,经常与同学共餐,未接种乙肝疫苗,其OR值为1.286-20.587。其中OR值最大的是未接种乙肝疫苗,OR=20.587。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接触也是乙肝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大学院校主管部门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加强对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并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大学生的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冯第  王占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56-256
乙型肝炎历年来存我国甲、乙炎传染病发病位次中居首位。多因素分析表明,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乙肝个人史及家族史、针灸史、医疗机构就诊史等,为了掌握我市丰满区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凶素,就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制定针对性肝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全国人群中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随着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不断增多,流产室为乙肝病毒携带着实施手术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流产过程中工作人员与血液接触甚密,且术中的各种器械、敷料等都是直接接触血液。如忽视此项工作的管理,术中用品处理不当或工作人员自身防护不够,不仅可造成流产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会给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有效防措施,防止乙肝病毒在流产室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民工子女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开展民工子女HBV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宝山区民工子女HBV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做HBV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宝山区民工子女HBV总感染率为30%,主要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母婴传播、家庭乙型肝炎病史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结论: 加强对民工及子女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提前免疫预防、培养卫生的生活习惯是防止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优生对策。方法选取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8例合并HBV感染孕妇为合并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乙肝抗原阴性孕妇28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孕期性行为、孕产史、人流史及男方HBV病史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合并感染组分娩史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人流史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孕期性接触人数占比和男配偶有HBV病史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合并HBV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孕妇孕产史次数和人工流产次数,其中多个性伴侣接触史的男配偶有HBV病史的孕妇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1997年对我院ICU进行主动重点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住过ICU的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ICU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ICU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医院内感染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2008年5月~2011年5月对我院住院的神经内科的12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纳入的12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共发生医院内感染119例,感染率9.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检出中,最多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检出102株(54.5%)。年龄大于60岁,有糖尿病史、有慢性基础疾病史,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及肾疾病等、有侵入性操作患者和有意识障碍能显著性增加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应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应该合理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0.
欧阳帆 《求医问药》2014,(18):251-252
目的 :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调查其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次及感染率,归纳总结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100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14%),发生消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7%),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9%),发生其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4%)。经统计分析,在55例男性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2例(占患者总数的40.00%),在45例女性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26.67%),男性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0例年龄>50岁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5例(占患者总数的41.67%),在40例年龄≤50岁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22.50%),年龄>50岁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50岁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4例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3例(占患者总数的51.56%),在36例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78%),住院时间>1个月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70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42.86%),在30例未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13.33%),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年龄>50岁、住院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对1074名油田职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总感染率分别为9.8%、26.2%、14.1%和41.0%。从人群分布来看,HBV感染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差异。各工作单位之间HBV的感染率也显著不同。结果提示,野外工作环境可能是造成油田职工HBV感染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074名油田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血清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74名石油职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总感染率分别为9.8%、26.2%、14.1%和41.0%,进一步对105例HBsAg阳性者检测HBeAg和抗—HBe,阳性率分别为24.8%和46.7%,对151例抗—HBc,阳性者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11.3%.根据HBV三项感染标志(HBsAg、抗—HBs、抗—HBc)的组合,其发现八种不同类型组合的血清学模式.本文对此八种血清学模式的意义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乙肝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高危险HBV感染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09名卫生工作者中,83.5%至少有一种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显著高于自愿献血员的59.0%(p<0.001)。在卫生工作者五组中,妇产科医师的标志物总流行率为100%;其次,肝炎工作者为90.0%,再次,临床化验室技术员为85.7%。妇产科医师和产科护士两组的HBsAg流行率显著高于临床实验室技术员,手术室护士,及肝炎研究者三组(P<0.001);前两组的HBsAg和抗-HBs并存流行率亦较高(P<0.025)。肝炎研究者单纯抗-HBs流行率高于其他四组(P<0.025)。单纯抗-HBs阳性相当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效果。肝炎工作者认识HBV感染为他们的严重职业性危险,因此及时彻底洗净双手。此结果提示及时彻底洗手具有良好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HBV宫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妊娠后经筛选HBsAg阳性3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至婴儿出生后6个月,以HBsAg和(或)HBV DNA检测阳性婴儿的母亲为宫内感染病例组,其余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本资料,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BsAg,PCR方法检测HBV DNA的水平,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三酰甘油、胆固醇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HBV DNA、羊水污染、孕期性行为与HBV宫内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妇HBeAg阳性(OR=2.76,95%CI=1.19~7.94)、孕妇HBVDNA阳性(OR=9.62,95%CI=2.58~35.33)、孕期性行为(OR=1.53,95%CI=1.07~6.40)是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妇HBeAg和HBV DNA阳性、孕期性行为可能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沉淀法对18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了DNA聚合酶(DNA--P)的测定。在各类肝炎中DNA—P的阳性检出率以慢活肝最高为66.6%,依次为急性肝炎45%,携带者33.5%,慢迁肝31.5%。本文分析了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与DNA—P检出率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DNA—P检出率与HBsAg滴度增高呈正相关γs=0.99,P<0.01。HBeAg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62.4%,抗—HBe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29.5%,抗—HBs阳性8例、DNA—P均为阴性。抗—HBc—IgM强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86.4%。作者认为1/3无症状携带者DNA—P活力增高表明病毒在复制,因此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又鉴于18例抗—HBe阳性血清DNA—P活力增高,因此在判断HBeAg~-/抗—HBe~+患者病毒复制情况时,应予慎重。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9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医院感染24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8%,其中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41.7%,其次为泌尿道,占29.1%。丘脑梗死、侵袭性操作、血糖、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意识障碍程度、中线移位、住院日、老年及吸烟等九项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胆固醇则为医院感染的保护因子。结论:脑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重视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