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献忠 《临床医学》1992,12(3):99-100
隐孢子虫肠炎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肠道感染,系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自1976年Nime等首先发现人体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有病例报告,并被认为是人类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国内韩范等首先在南京发现本病,近年来各地报道不断增多,应引起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鑫  向林林 《临床医学》1996,16(2):30-31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检测的方法很多,我科实验室1992年12月~1994年7月采用WHO推荐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10例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检出阳性患儿37例,占33.64%。本文就其所致肠炎的病原学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滴虫性肠炎临床少见,常被误诊。13年来,我院儿科收治本病12例,均误诊或被合并症所掩盖而漏诊。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2例均来自农村,男5例,女7例。年龄8个月~11岁,<7岁8例。以腹泻为突出表现,其中粘液血便10例,水样便2例,每日2~10次,伴里急后重6例,腹部隐痛或不安,哭闹5  相似文献   

4.
5.
梁乐生 《临床荟萃》1990,5(7):303-304
伪膜性肠炎(Pscucbrar.ous Colitis,PMC),随着老年患者增多,慢性感染性疾病长期反复治疗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几乎全部与使用抗生素有关,其临床病情严重,并有肠膜伪膜形成为特征。近年来,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简述如下。 一、病因 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PMC。以青霉素类、(主要是氨苄青霉素)最为常见,约占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及氨基甙类SmZco,二性霉素B,  相似文献   

6.
林爱雪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99-700
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进展浙江省绍兴卫校附属医院儿科(312000)林爱雪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的多发病,在冬季其发病率占感染性腹泻的80%。其发病机理是轮状病毒直接侵袭小肠粘膜,使其绒毛缩短,细胞结构破坏,双糖酶活性减低,肠道内水、电解质运转...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死性肠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钟  王连源 《临床荟萃》1998,13(4):185-185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由抗生素所致的结肠炎及腹泻日益增多。我们近来连续遇有2例住院患者,因使用抗生素而致伪膜性肠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放射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立勉  潘秀珍 《新医学》1999,30(11):628-628
1 引 言放射性肠炎常为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在腹(盆)腔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为0.6%~17%,平均6%,而以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约占3/4,原因之一为宫颈癌常见,亦与宫颈癌根治所需照射量较大有关。因此放射性肠炎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9。2 发病因素取决于以下因素:1照射剂量时间:一般4.5周低于45戈瑞(Gy)时发生率很低,一般估计5周内超过50Gy时发生率约8%;2部位和活动度:小肠、结肠耐受剂量为45~65Gy,直肠为55~80Gy,由于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比较固定,易受照射损害,炎症…  相似文献   

11.
手术后伪膜性肠炎,常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应用抗生素之后,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异常增生,产生毒素,而引起肠道黏膜急性炎症,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伪膜,故又称为“抗生素肠炎”,“手术后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等。现在由于手术后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临床上时有发生。作者曾收治15例,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1—10~2007—03共收治急性出血性肠炎手术患者17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农民,住院号24515。因不规则发热、腹痛、乏力、纳差及消瘦4月余于1986年10月5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6月初始觉脐周及下腹持续性隐痛,间歇性低热;同年7月17日下腹疼痛加重,并排暗红色血便2次,每次量约800g左右,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曾输血输液,10余日后好转出院。此后常有不规则发热,体温38~39℃,腹痛,食欲不振,体力日差,于1986年8月5日入本院中医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霉菌性肠炎是指继发于身体其它疾病的肠道霉菌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不断增高,近几年来,对小儿腹泻病采用微生态疗法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促菌生是大连医学院研制的一种微生态制剂,近年发展很快,治疗小儿肠炎治愈率达94.5%。但在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方面鲜见  相似文献   

15.
霉菌性肠炎继发于重度营养不良、霉菌性口腔炎或二重感染等。病程长,患儿营养状况差,并发症多,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我科1990年(?)10月收治12例霉菌性肠炎,以酮康唑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隐孢子虫肠炎是由隐孢子虫(CS)感染引起,以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1907年Tyzzer在无症状的鼠胃粘膜中检出并定名。1976年Nime在美国首次发现人CS病例,并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改进,发现的病例日益增多。该病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症患者及小儿,尤以2岁内婴幼儿为多。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属关节内骨折,症状轻,加之儿童肘关节骨骺多,临床易误诊,致肱骨小头骨骺提前骨化,肘关节功能障碍。笔者收集我院2001~2005年误诊的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经过。误诊率29%,死亡率7%,痊愈病例无一有后遗症。腹痛,且进食后加剧并伴发热、便血是本病的特征。治疗上应以禁食、支持、激素为主,抗生素仅起到预防感染作用。用维生素K1代替阿托品作为解痉止痛剂,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当有手术指征时,不应迟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