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历代帝王把它尊为"圣人",捧到天上,那就完全神化了。其实,孔子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本能需要,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也讲究美食。虽然他没有对  相似文献   

2.
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调味,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史,很大一部分载录的是食物调味。三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家宰》有烹饪调味叙述,列出“八珍”、“三羹”等美味名菜。春秋战国时期,洛阳有烹饪调味专著,那时人们对菜肴的色、香、味有了一定需求,渐进演绎为以孔子和吕不韦为代表的两大菜系,强调饮食的五味、五香等。《中庸》称:“五味调和便成美味。”《国语》讲:“以和五味以调口。”民间有“调和五味羹”之说。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养生家。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仕途不得意之时,仍非常重视养生之道,堪为中国历史上养生之师表。孔子重视树德养生,主张修身养性,困境中不忘乐观,讲究饮食起居,坚持锻炼身体,其丰富的养生思想内涵和健身哲学理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足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养生,顾名思义是修养、调养、颐养生命,其目的是达到人的健康与长寿.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不仅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对养生有着独特的看法,在平时生活及行为中处处体现.  相似文献   

5.
6.
郭新绵 《养生月刊》2004,25(5):394-396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医药卫生养生保健的论述,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孔。  相似文献   

7.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饮食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5年7月号)刊出“孔子的养生之道”一文指出:“从《论语》来看,孔子的养生秘诀主要有四:1.豁达开朗,修身砺性。……;2.克己修身。……;3.讲究饮食卫生。……;4.邀游于艺。……”  相似文献   

9.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的王道士在清理洞窟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多件。这些文献被祢为"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古代的学术海洋"。但很少有人留意,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文化菜”,这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中国人把饮食烹饪当作一种艺术,而中国的文人,又对文学艺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些文人难免自觉不自觉地涉足饮食烹饪这个艺术领域。另外,中国文人的那种传统士大夫趣味,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文人把下厨做菜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当作一种积极的休息。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养生思想和儒家的养生思想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正如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关系一样。两千年来孔予的思想被发喂得连孔子再生也会吃惊。这里谈的孔子的养生思想并不完全是儒家的养生思想,虽然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1,31(11):1211-1211
在《论语》中,孔子曾系统阐述了自己的饮食之道。他强调粮食不嫌磨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食物经久变臭了,鱼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得难看了,不吃。食物的气味变得难闻了,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没到该吃饭的时间,不吃。不按一定的方法宰割的肉,不吃。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养生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养生思想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屡遭困顿,但他讲究饮食起居,乐而忘忧,有坚强的意志,得以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4.
李杨  程伟 《江苏中医药》2018,50(3):73-75
隋唐时期饮食与医药在互相渗透、相互交融的关系中发展着。一方面,一些西域食物引入中原并被接受,这些食物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日常饮食结构,同时也扩充了医疗用药的种类,体现了中医药博采群方的特点。另一方面,隋唐时期的一些饮食习惯也体现了中医药学思想,例如食之味追求均善五味、食之时追求因时而膳、食之量注重饮食有节等,同样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了当时社会常见疾病的发生,如脚气病、食物中毒等。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医学体系发展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具有同源性,食与医,互相参校、启发,相得益彰,历久弥深。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养生思想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屡遭困顿,但他讲究饮食起居,乐而忘忧,有坚强的意志,得以颐齐天年。  相似文献   

16.
在长达1100余年的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一个民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其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就有明显的差异。《礼记·王制》中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书记录了先圣孔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论语·乡党》一节中对饮食方面的论述,表达了孔子对食物的制作、品质、数量、烹调方法的具体要求。虽然孔子表述时的生活处境和社会饮食水平有限,但就字义来讲,今天仍然有指导我们科学饮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懂得美食意义,并用它来充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民族不外乎法国和中国。所以这两个国家的美食史不仅与它的文明史一样的悠久,而且还成为本国文明史的一个部分。一个菜肴,或者一种烹饪饮食方法似乎可以令人嗅到一个民族文化的悠久和深远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造诣颇深的饮食文化理论家、烹饪艺术家。他12岁时为县学生,旋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40岁起就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论文赋诗,享文章之盛名达50余年。他一生中,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慈禧私厨,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做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多道。自是皇家饮馔,挖空心思,可谓慈禧一餐之费,百姓万家之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