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5-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的文献,检索词“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rheumatoidarthritis,angiogen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19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进一步增殖分化、迁移,导致血管新生,形成血管翳,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不同水平进行抗血管新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策略。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新生血管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抗血管新生从理论上为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更为精细的治疗靶点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术背景:现代研究认为,关节炎(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某些易感基因,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导致机体发病,因此关节炎的基因疗法主要通过抑制或增强其发病机制中的某些环节来实现.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的:概述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的相关研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关节炎提供新的启示.检索策略: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7-10有关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的文献,检索词为"arthritis, interleukin-10",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白细胞介素10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②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共收集到6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通过查找原文,重点引用25篇.文献评价:引用的25篇文献中白细胞介素10治疗关节炎的机制研究10篇,全身性基因治疗研究8篇,局部性基因治疗研究4篇,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组织的体外实验3篇.资料综合:目前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主要采用直接体内基因治疗的方法.收集到的文献均显示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可有效地治疗关节炎,对全身的关节产生保护性作用.病变关节腔内的局部注射治疗可以避免静脉或肌肉注射造成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不必要的治疗暴露.结论:目前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白细胞介素10基因疗法有望成为治疗人类关节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选择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已成为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为此本文就聚合物基因载体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enetherapy,non-viralvectors,cationicpolymer/DNAcomplex”,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基因治疗,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基因复合物”,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聚合物基因载体的设计及优化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献中,26篇涉及基因转移体系,2篇涉及Polyplex转染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聚合物载体的优化。资料综合: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两类基因转移体系:病毒载体转移体系和非病毒转移体系,以及非病毒转移体系的分类。然后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基因载体的发展现状,列举了几类近年设计的新型阳离子聚合物载体,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优化的方法。最后介绍了以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细胞转染的机制,并探讨了如何对聚合物基因载体进行优化。结论:在非病毒转移体系中,聚合物基因载体由于其设计灵活及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低转染效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对聚合物基因转移机制的进一步理解,聚合物基因转移体系将成为人类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的文献,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rheumatoid arthritis,angiogen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n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19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进一步增殖分化、迁移,导致血管新生,形成血管翳,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不同水平进行抗血管新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策略.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新生血管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抗血管新生从理论上为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更为精细的治疗靶点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关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5相关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prostatecancerandgene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相关癌胚抗原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前列腺癌,基因治疗”。资料选择:选择符合关键词的文献,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基因治疗的载体。②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策略。③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问题。开始查找全文,所查文献为RCT研究类文章,未排除是否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相关文献。4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6篇文章中54篇内容与纳入标准无关,33篇系重复研究,9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根据文献按照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策略及治疗的靶向性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其中2篇关于前列腺癌研究发展及治疗现状,8篇为关于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22篇为各种基因治疗策略的分析,9篇为前列腺癌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相关问题。结论: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前列腺癌,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且副作用较大,利用激活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近几年来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0-01/2005-09关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Estrogen,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性关节炎,雌激素,多态性”,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实验研究类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对检索出的文献查找全文,删除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的文献,保留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53篇此类文章,符合纳入标准20篇,其中2篇关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13篇是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的关系,5篇是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排除33篇,为重复和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化为特征的关节疾病,与众多因素相关。目前虽无法明确影响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但是雌激素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是肯定,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也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相关,且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和BtgⅠ位点的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帕金森病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最适合基因治疗的疾病之一,总结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策略的应用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Parkinsondisease,genetherapy,stemcells”,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共收集到93篇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实验性文章,其中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文章优先。资料提炼:在72篇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相关文献中排除相似的研究,选择18篇文献,在21篇有关干细胞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文献中选择1篇与基因工程联合应用有关的文献。资料综合:将筛选到的19篇文献按导入编码多巴胺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酶类基因(5篇),导入抗凋亡蛋白基因及编码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9篇),调整基底核环路的功能活性(4篇),以及与干细胞联合应用(1篇)来归类。结论:介导基因递送的载体中以重组的病毒载体为主,导入上述相关基因对帕金森动物模型行为均有改善,多基因联合治疗及与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是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要旸  侯森  冯喜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25-129
目的: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选择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已成为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为此本文就聚合物基因载体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ene therapy,non-viral vectors,cationic polymer/DNA complex”,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基因治疗,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基因复合物”,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聚合物基因载体的设计及优化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献中,26篇涉及基因转移体系,2篇涉及Polyplex转染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聚合物载体的优化。 资料综合: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两类基因转移体系:病毒载体转移体系和非病毒转移体系,以及非病毒转移体系的分类。然后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基因载体的发展现状,列举了几类近年设计的新型阳离子聚合物载体,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优化的方法。最后介绍了以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细胞转染的机制,并探讨了如何对聚合物基因载体进行优化。 结论:在非病毒转移体系中,聚合物基因载体由于其设计灵活及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低转染效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对聚合物基因转移机制的进一步理解,聚合物基因转移体系将成为人类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将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基因转入靶细胞,由靶细胞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作用下靶细胞被刺激分化,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骨愈合。随着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骨修复的生长因子基因被成功克隆,使得基因治疗骨缺损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就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65-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gene therapy,bone defe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骨缺损,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7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目的基因的选择,3篇涉及靶细胞的选择,7篇涉及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3篇涉及基因转移方法,4篇涉及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结合治疗骨缺损,5篇涉及多基因联合治疗骨缺损,2篇涉及骨缺损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在骨再生基本理论认识和基因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靶细胞的选择、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以及基因转移方法的选择等。靶细胞的选择及基因转移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骨髓基质干细胞成为首选的靶细胞,基因的体外转移较体内转移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也已得到公认。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阐明骨缺损修复的自然过程,从众多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分子中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成分应用于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并进一步改进基因表达载体,以确保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相信通过骨再生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完善,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将最终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于骨缺损患者。结论: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可以有效地激活骨缺损部位的骨再生活动,同时又可以避免直接应用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排斥和系统毒性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这项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和转染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for cutaneous gene therap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utaneous gene therapy offers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use of viral vectors for corrective gene transfer. Skin presents a formidable barrier to microbial invasion and is nourished by small blood vessels, thus ruling out the possibility of directed virus delivery through cannulated blood vessels. However, skin is physically accessible and its resident keratinocyte stem cell population is susceptible to direct in vivo transduction with retroviral vectors. Furthermore, keratinocyte stem cells transduced in culture have been shown to persist and to express the encoded transgene when grafted to immunocompromised mice. Cutaneous gene therapy trials are likely to involve virus-mediated transduction as a principal means of gene transfer.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特点,探讨SA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类(MLSB)、四环素类、糖肽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20株S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MLSB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糖肽类基因、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结果 PCR结果显示20株SA中13种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分别为mecA75%、TEM90%、aac(6')/aph(2″)70%、ant(4',4″)15%、ant(6)-Ⅰ25%、ermA100%、ermC55%、msrA20%、msrB55%、tetM65%、qacA60%,vanA、vanB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多数SA菌株具有耐多药特征,存在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MLSB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且对胺类、胍类消毒剂耐受。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