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蛋白特征及抗原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蛋白特征和抗原变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系小鼠对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重要的人类传染病病原体之一,主要引起性传播疾病和沙眼,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肺炎。Ct小鼠肺炎菌株(MoPn)是小鼠肺炎的天然病原体,研究Ct MoPn对小鼠的呼吸道感染,对分析宿主-衣原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MoPn株通过呼吸道感染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鼠C57BL/6和C3H/HeN,探讨不同种系小鼠对Ct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差异及其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e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高,多数儿童在两岁前都感染过RSV。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也会暴发流行。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往往不同,一般可致鼻炎、中耳炎、哮喘、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以后两种疾病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约150~300nm。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一。该病毒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导致婴幼儿中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流行。本文就其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毒感染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疾病,许多变态反应参与的疾病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后引起免疫功能发生变化较早的是单核/巨噬细胞,它除对病原体有非特异吞噬作用外,尚有特异性杀伤功能,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相似文献   

6.
多重实时PCR检测三种呼吸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可同时快速检测引起人呼吸道感染的甲型流感病毒(IA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方法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IAV、RSV和SARS-CoV的多重实时PCR方法。结果经熔解曲线分析,证实了该法可同时或分别检测3种重要呼吸道病毒。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7 TCID50/ml、1 TCID50/ml和10^-0.5 TCID50/ml。采用相同的反应体系和条件,分别对其他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2型,柯萨奇病毒B3和B5血清型及腺病毒2、3和7血清型)进行扩增,均未检测出扩增产物。此种方法可在4h内完成。结论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适用于3种重要呼吸道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黄瑞玉  周才  林珠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40-140,142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起病后,患儿具有反复咳喘等与哮喘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治愈后还可有高达36%的患儿复发喘息或发展为哮喘病,为此许多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认为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发病机制,即存在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为探讨这一关系,从2004年5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对25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T-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进行检测,并与28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炎症,临床表现以肺炎为主,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流行,本文介绍通过套式PCR检测CPn,共检测109例呼吸道感染者之咽拭标本,检出13例阳性(阳性率12%),提示CPn的呼吸道感染有我国并不少见。实验结果表明,套式PCR用于CPm检测方法的建立,在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儿童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博卡病毒感染的疾病相关性。方法收集从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148份,并采集了2份博卡病毒呼吸道样本阳性患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方法,对鼻咽抽吸物及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148份急性呼吸道鼻咽抽吸物中检出11份博卡病毒感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4%,所获得的2例博卡感染血清核酸扩增也呈阳性。该11例博卡病毒阳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炎症状,部分患者伴随有腹泻症状。结论博卡病毒感染患者均有下呼吸道感染表现,博卡病毒可能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博卡病毒血清阳性提示,博卡病毒有可能引起病毒血症;博卡病毒感染除表现下呼吸道症状外,有可能引起肠道等其他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王荣林  周向阳 《医学信息》2007,20(12):2117-2117
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引起3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上除了常规抗感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促进病情恢复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004年~2006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其跨膜蛋白包括融合性F蛋白、吸附性G蛋白和小疏水SH蛋白,它们在病毒的吸附、穿入中具有重要作用,F和G蛋白还是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因此在疫苗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常见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受感染。故可引起散发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支原体肺炎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Mp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而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等,肺外病变比较少见。近年国内报道Mp感染儿童较多,成年人较少,无明显季节性,长期以来,Mp感染并不受临床医师所重视,导致漏诊和误诊及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呼吸道定植着微生物群落,近年高通量DNA测序技术颠覆了肺部无菌的传统认识,实际上肺部是有细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与呼吸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称为"肠-肺轴"。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肺部免疫,肺部炎症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并引起疾病。对"肠-肺轴"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宿主呼吸道结构成熟、局部免疫形成和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近年围绕呼吸道疾病方面,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人们试图应用微生物导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抗生素甚至疫苗)恢复疾病状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动态平衡,这可能是未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靶点。进一步设想应用"组学"如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更深入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对呼吸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和因果关系。积极寻找具有抗炎特性的新型益生菌或微生物群将是未来改善呼吸道炎症的潜在候选方法;进一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潜力的新型代谢物,纯化微生物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本文就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副流感病毒是一类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可引起所有年龄组人群的呼吸道感染,尤其可引起婴幼儿及儿童严重呼吸道疾病。本文基于副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性状就其近年来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HI)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在我国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是有荚膜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最具侵袭力。HI还是引起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首位病原菌,还可引起中耳炎和败血症等。国外已成功运用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在HI的检测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尚存在不少问题,如近年的免疫人群感染率上升、对若干年后成人期免疫力下降和感染风险上升的担忧、非工业化国家免疫覆盖率过低、对疫苗免疫压力下的致病菌亚型变异的担忧、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机制的变异等。  相似文献   

16.
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2004年4月荷兰学者vander Hoek L等首先报道发现的一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新的人冠状病毒,它是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感染后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可与其它病毒合并感染,也可单独感染而引起发病。目前检测HCoV-NL63的方法主要是RT-PCR。  相似文献   

17.
HcoV-NL63——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2004年4月荷兰学者van der Hoek L等首先报道发现的一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新的人冠状病毒,它是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感染后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可与其它病毒合并感染,也可单独感染而引起发病。目前检测HCoV—NL63的方法主要是RT—PCR。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蛋白特征和抗原变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微生物,它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症状和体征,而且在肺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器官也可引起一些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肺外表现,而这些临床特点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国内外仍没有安全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相关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呼吸道病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G黏附蛋白和F糖蛋白是疫苗研究的常用抗原,在诱导细胞因子分泌、调节宿主免疫应答、促使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等免疫机理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RSV G和F蛋白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及相关免疫应答调节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