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2006年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秉尧  徐清华  单英杰 《中国药房》2008,19(20):1579-1580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7.3%),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1.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9.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义  张佐妹  雷力力  荆洪英 《中国药房》2010,(14):1319-13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收集到的3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以≤18岁和≥60岁的患者ADR发生例数较多(占45.93%);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80.13%);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48.5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27.97%),其次为消化系统(16.10%)。结论: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卢清涛 《中国药房》2009,(8):619-6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10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报告中,>60a者ADR发生率最高,占50.5%;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2.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3%。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5~2007年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10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ADR中,女性占总例数的65.69%(67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90.20%(92例);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84.31%(86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例数的74.51%(76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  杨成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59.6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分别占51.71%、43.4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占72.9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6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陈宇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21-22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12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和年龄、引发的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有87例,占69.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有117例,占93.6%;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2.4%.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丁光选  赵美珍  宋会英  徐广华  薛斌 《中国药房》2007,18(20):1578-1579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的23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8.98%),≥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0.51%),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0.7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6.86%)。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素华 《中国药房》2010,(30):2863-28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235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例ADR报告中,60~7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7.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0.21%;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2.77%;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5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和静脉注射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苏丹  谢小菊  刘广军 《中国药房》2007,18(32):2538-254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9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5例ADR中,19~60a成年人较多(占52.6%);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51.6%);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5.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1.1%)。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与ADR知识宣传,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某院562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562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在562例儿童ADR中,男304 例(54.1%),女258例(45.9%);1-3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47.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共372例(66.2%);引发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44.8%),而抗感染药又以头孢菌素类为主(57.5%);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4%)。结论:给药途径、品种等多种因素与儿童ADR 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211例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严重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ADR中,严重的ADR有15例(7.11%),涉及的药品有76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15例,54.50%),其次是中药制剂(44例,20.8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82例,86.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143例,67.77%)。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的监测,加强对新的、严重的ADR监测的培训与上报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67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上报至广东省ADR监测中心的367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7例ADR中,涉及药品69种,其中抗微生物药32种(占46.3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6.8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等反应。结论:临床应控制抗微生物药的使用,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夏华  吴广通  石玉岚  米丽 《中国药房》2009,(32):2541-254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将我院2004~2008年收集的ADR报告5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51.8%,中药制剂占10.7%;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占51.8%,无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要严格把握抗感染药及中成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3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萍  刘辽  王晓丽  孙瑾 《中国药房》2009,(20):1584-158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上报的35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报告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7.6%);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9%);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4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254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31.89%;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7.48%和40.9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为61.81%;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构成比为29.92%。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164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春香  蔡威黔 《中国药房》2011,(30):2861-2863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7-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164例儿童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品种类、ADR分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4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有88例(53.66%);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92例(56.10%);引发ADR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ADR分级以轻中度为主。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儿科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7%(126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 (10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1.53%(98例)。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