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8,(2):176-179
目的:研究大理卫矛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和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槐二醇(2)、蒲公英萜酮(3)、Sorghumol(4)、十七烷酸(5)、十八烷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表木栓醇(9)、木栓酮(10)。结论: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理卫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6为首次从卫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大理卫矛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藤瘤(Wisteria sinensis Sweet Caulis)化学成分。方法紫藤瘤(15 kg)95%乙醇渗漉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经过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赛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紫藤瘤(Wisteria sinensis Sweet Caulis)化学成分.方法 紫藤瘤(15 kg)95%乙醇渗漉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经过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赛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栓皮栎叶抗炎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药理实验确定了栓皮栎 (QuercusvariabilisBlume)叶片的活性部位 ,并从活性部位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 ,其中羽扇豆醇和木栓酮据文献报道具有抗炎活性 ,蒲公英赛醇及胡萝卜苷为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水蓼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药水蓼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对体积分数为75%的水蓼全草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谱学分析方法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1)、木栓烷醇(friedelanol,2)、乌索酸(ursolic acid,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3β,13β-二羟基-11-烯-28-乌索酸(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5)、没食子酸(gallic acid,6)、(-)-clovane-2,9-diol(7)、槲皮素(quercetin,8)、槲皮苷(quercitrin,9)、芦丁(rutin,10)。结论化合物5、7为从蓼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从水蓼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棕榈酸(2)、木栓酮(3)、短叶老鹳草素(4)、青蒿酸(5)、β-谷甾醇(6)、苯甲酸(7)、胡萝卜苷(8)、猫眼草酚D(9)、3-甲氧基槲皮素(10)。结论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鹅不食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菊科石胡荽属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Br.etAschers.)的干燥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2),β-谷甾醇(3),棕榈酸(4),木栓酮(5),短叶老鹳草素(6),苯甲酸(7),紫花牡荆素(8),艾香素(9),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5,7~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桔梗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桔梗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 (1)、木栓醇 (2)、黄芩素-7-甲醚 (3)、胡萝卜苷(4)、α-菠菜甾醇 (5)、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6)、白桦脂醇 (7)、△7-豆甾烯醇 (8)、β-谷甾醇 (9).结论:化合物1,2,3,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定心藤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心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定心藤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1)、二十三烷酸(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汉防己碱(5)、香草醛(6)和柯因(7)。结论: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定心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蓝刺头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蓝刺头茎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2)、木栓酮(friedelin,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5(丁烯3炔1)联噻吩[5(but 3 en 1ynyl)2,2′bithiophene,5]、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6)、卡多帕亭(cardopatine,7)、异卡多帕亭(iso-cardopatine,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Champ.)的化学成分,为活性测试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1个倍半萜:(-)-clovane-2β,9α-diol(1);2个三萜:降香萜醇乙酸酯(bauerenyl acetate,2)、熊果酸(ursolic acid,3);1个寡肽: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acetate,4);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丁香酸(syringic acid,5)、香草酸(vanillic acid,6)、琥珀酸(succin-ic acid,7)、辛二酸(octanedioic acid,8)、二十六酸(hexacosanic acid,9)。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兔儿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头兔耳风Ainsliaea macrocephala(Franch)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大头兔耳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利用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头兔耳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西米杜鹃醇(1),豆甾醇(2),Bis(2-ethylhexyl)phthalate(3),正十八烷酸(4),2-羟基亚麻酸(5),9-十八碳烯酸甘油三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蜘蛛香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含氯元素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rupesin B(1)、chlorovaltrate(2)、volvaltrates B(3)、1,5-dihydroxy-3.8-epoxyvalechlorine A(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植物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叶蒿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及其极性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硅胶、ODS 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异鼠李素(4)、十七烷酸单甘油酯(5)、东莨菪内酯(6)、伞形花内酯(7)、山柰酚-3-O-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葡糖苷(9)、山柰酚-3-7-二鼠李糖苷(10)、甘露醇(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白叶蒿中分得。该试验结果可为白叶蒿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苏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对紫苏梗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齐墩果酸(2)、常春藤皂苷元(3)、芹菜素(4)、2,6-二甲氧基苯醌(5)、肌醇(6)。结论:化合物1、3、4、5和6均为首次从紫苏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α-羟基乌苏酸(2),蔷薇酸(3),胡萝卜苷(4),紫云英苷(5),翻白叶苷A(6)。结论:化合物1~6均为从小果蔷薇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金刚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金刚藤Smilax bock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金刚藤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rutin,Ⅰ),异台黄杞苷(isoengeletin,Ⅱ),咖啡酸正丁酯(caffeic acid n-butyl ester,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dimethoxy-4-hydroxy-benzonic acid,Ⅴ),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Ⅵ)。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Ⅳ,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廷芳  戴毅  屠凤娟  姚新生 《中国药房》2011,(31):2931-2933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女贞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别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乌苏酸(19α-hydroxy ursolic acid,3)、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4)、3β-O-顺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ci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5]、3β-O-反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tran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6]、3-O-顺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7)、3-O-反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8)。结论: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草珊瑚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草珊瑚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1,13-dihydroisolantolacton(1)、11α,13-dihydro-2α-hydroxyalantolactone(2)、santamarin.(3)、8-epi-ivangust(4)、异东莨菪素(5)、嗪皮素(6)、异嗪皮啶(7)。结论: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北鹤虱(天名精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gel、ODS、HPLC)对北鹤虱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特勒内酯(1)、3-epiisotelekin(2)、11β,13-dihydro-1-epi-inuviscolide(3)、天名精内酯酮(4)、天名精内酯醇(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