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357例次小儿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4种常用抗癫痫药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以利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4种常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占47.1%,高于治疗窗占7.0%,低于治疗窗占45.9%。常规服药的患者有49.8%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联合用药致血药浓度偏离治疗窗达76.2%。结论:儿童使用抗癫痫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联合用药尤其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2.
贾暖  孙成春  董玉波 《中国药房》2012,(30):2827-282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3种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结果: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监测1653例次;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例数占总例数的38.05%,除卡马西平组外,偏离有效浓度范围的比例均高于50%。结论:正确地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10μg/ml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0.62%。结论抗癫痫药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进行TDM对临床抗癫痫药个体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抗癫痫药合理应用的意义,关注临床科室对TDM的认识程度。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由监测结果计算的抗癫痫药有效浓度、高血药浓度、低血药浓度比例显示血药浓度监测极有必要,但患者的个体用药信息缺乏限制了抗癫痫药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结论:TDM虽应用日益广泛,但仍需医师、药师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抗癫痫药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1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3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3.56%;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1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8.
岳一涛  王晓娟  陈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89-1491,F0003
目的 分析4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对180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5.6%;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40.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4%.79.5%联合用药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浓度范围内.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它临床指标综合分析、解释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660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和屯苯巴比妥血药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660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1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26.97%;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0.9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邹静  肖洪涛 《中国药房》2010,(2):137-13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抗癫痫药物(AEDs)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对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进行血清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638例次,359例次(56.27%)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内,202例次(31.66%)低于治疗窗,70例次(10.97%)高于治疗窗,7例次(1.10%)未检出血清浓度;各AEDs血清浓度位于治疗窗的比例分别为卡马西平78.65%、苯巴比妥60.00%、丙戊酸钠57.48%、苯妥英钠23.08%,其中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血清浓度位于治疗窗内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86%、90.57%、94.44%,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范围(χ2卡马西平=6.324,P卡马西平=0.012;χ2丙戊酸钠=122.782,P丙戊酸钠=0.000;χ2苯妥英钠=19.584,P苯妥英钠=0.000),而苯巴比妥在各浓度范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3,P=0.065);53例次联合用药中,12例次血清浓度在治疗窗内,占联合用药例次的22.64%。结论:对癫痫患者进行血清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对促进抗癫痫药物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癫痫药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2013年1-4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个星期随机抽取1日处方,对口服抗癫痫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916张含有口服抗癫痫药的处方纳入分析,抗癫痫药单一用药占68.67%(629/916),联合用药占31.33%(287/916)。单一用药中使用率排序居前3位的口服抗癫痫药分别为:左乙拉西坦30.36%(191/629)、丙戊酸钠27.03%(170/629)、奥卡西平12.60%(78/629)。结论:从口服抗癫痫药使用的品种、联合用药方案及使用剂量来看,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癫痫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且以新型口服抗癫痫药为主,符合抗癫痫药的使用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2例次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50~100 mg/L)内,占总例次数的51.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的63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8.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1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5.
46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确定来年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4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5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4.68%(345例),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静脉给药的ADR占72.08%(333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抗病原微生物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上报的113例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0岁年龄段发生的ADR构成比高(51例,占54.13%);导致ADR的10种抗病原微生物药中β-内酰胺类发生率最高,其中,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1.86%和28.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56例,49.56%)、消化系统损害(13例,11.51%)多见。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病原微生物药ADR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SDC)监测的结果,分析影响SDC的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SDC,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66例次SDC监测患者的结果中,SDC<0.8 ng.mL-1的共90例,占33.83%。SDC在0.8~2.0 ng.mL-1的共133例,占50%。SDC>2.0 ng.mL-1的共43例,占16.17%。疗效明显的患者共监测180例次,占总例次的67.67%,疗效欠佳的患者共监测51例次,占19.17%,发生地高辛中毒的患者共监测35例次,占13.16%。结论:地高辛用药应结合血清浓度监测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案,药师对监测结果应及时分析,并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Excel表对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的1000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用药科室、用药剂量、疗程、溶媒的选择及联合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1000份病历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只有78例(7.8%),而用于颈椎病高达188例(18.8%),脑梗死及后遗症为155例(15.5%),高血压为73例(7.3%),腰椎病为105例(10.5%)。用药剂量合格率15.9%,疗程合格率14.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在适应讧、用药剂量、溶媒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严格按说明书用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