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儿童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6岁以下儿童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AZ)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出有关小儿AZ静脉用药的相关文献及16岁以下儿童使用该药引起ADR的报道,对符合条件的文献按疾病种类、病例数、性别、年龄、剂量、ADR症状及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各类"临床应用"220篇,"个案报道"29篇.文献分布于全国34个省、市.注射用AZ治疗呼吸道细菌、肺炎支原体及恙虫病等感染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1%,主要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和注射部位疼痛,还有引起其它反应的报道.结论:注射用AZ儿童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谢红 《中国药房》2014,(24):2281-2283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1993-2013年文献报道的儿童使用阿奇霉素ADR病例,就收集到的129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9例ADR中,男性患儿72例(55.81%),女性患儿57例(44.19%);4<12岁患儿发生ADR较多(105例,81.4%);原患疾病多为肺炎(42例,32.56%)、上呼吸道感染(39例,32.23%);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36例(27.91%);静脉给药时发生ADR的35例,静脉给药后发生ADR的82例;ADR以消化系统损害(97例次,43.70%)、变态反应(59例次,26.58%)多见;ADR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恢复。结论:儿童应用阿奇霉素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庄俊媛 《中国药房》2011,(24):2260-226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10岁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致胆囊结石,检索万方数据库并查阅2001-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阿奇霉素致ADR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ADR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损害,10岁以内的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龙敏  陈蓉  王颖 《中国药房》2011,(22):2077-2079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0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头孢米诺临床应用及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5篇共1474例,其中临床应用23篇1449例,个案报道12篇25例,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临床应用文献中,有84例记载ADR并分类,ADR发生率为5.80%,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71.4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等。ADR个案报道为:急性肾损害(32.00%)、凝血障碍(20.0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00%)等;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60.00%),约80.00%的ADR出现在用药3d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米诺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ADR)。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8年~2013年中文医药卫生类期刊中有关注射用阿奇霉素临床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对符合条件的文献按疾病的种类、病例数、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结果检索收集注射用阿奇霉素药品不良反应有效病例共163例,其中过敏反应86例(52.76%),其余依次为消化系统症状35例(21.47%)、泌尿系统症状19例(11.66%)和其他系统症状;其中首次使用即发生不良反应101例(61.96%),不良反应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为10 s,最晚为连续注射第7天;163例注射用阿奇霉素药品不良反应中,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32例(19.63%)停药后症状自动缓解,127例(77.91%)经过治疗后缓解,4例(2.45%)死亡。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休克死亡不良反应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阿奇霉素引起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所致相关因素作了分析。结果:阿奇霉素致ADR的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3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0.56%;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占33.80%;无新的和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严格掌握阿奇霉素注射剂的用药指证,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原因,为儿童安全使用阿奇霉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阿奇霉素致儿童ADR/ADE 的报告,从患儿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药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及ADR/ADE 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和报告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岁以下患儿发生ADR/ADE的严重程度为一般ADR 184例(99.46%),严重ADR 1 例(0.54%);74.05%的ADR/ADE集中在3~12岁患儿;静脉滴注73.53% ADR/ADE发生在用药后3 h内,口服用药74.70% ADR/ADE发生在用药后24 h内;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为123例(66.49%);累及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61.09%)为主。在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及好转180例(97.30%),死亡1例(0.54%)。结论:临床不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是ADR/ADE 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将不良反应的伤害降到最低;药品生产企业仍需完善注射剂说明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孙宏 《中国药房》2011,(12):1099-1101
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阿洛西林"或"阿乐欣"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0-2010年万方数据国内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文献12篇,共26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且发生率占ADR发生率的26.9%。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小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7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731例ADR报告就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ADR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9类药物,15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33例,占45.55%),其中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6例,占4.92%),奥硝唑注射液(26例,占3.56%),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21例,占2.87%);其次是抗肿瘤药物(61例,占8.34%)和心血管系统药物(52例,占7.11%),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顺铂(9例,占1.23%)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9例,占2.60%);静脉用药引发ADR为426例(58.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0例,占38.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54例,占21.70%),重度ADR 23例(3.15%),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6例(0.82%),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干扰素α、注射用美洛西林、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多西他赛、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挖掘和评价,为临床安全使用阿奇霉素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对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收集的阿奇霉素ADR的病例报告进行数据清洗、统计,通过报告比值比(ROR)法挖掘出与阿奇霉素相关的ADR信号,并对ADR信号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共提取出以阿奇霉素为怀疑药物的报告数为1 146份,分类并数据清洗后共得1 555例次ADR。按照系统器官分类(SOC)的阿奇霉素ADR共涉及8个系统或器官,数量较多的有胃肠系统损害(1 036例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3例次)、用药部位损害(95例次)、全身性损害(83例次)。ROR法挖掘出阿奇霉素的ADR信号11个,分别是腹泻、疼痛、恶心、腹胀、血管炎、呕吐、胃肠道反应、厌食、注射部位疼痛、哭闹、腹部疼痛,其中血管炎和哭闹在说明书中未具体说明。结论:通过对数据库中阿奇霉素ADR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晨  周福永  李静静 《中国药房》2014,(38):3617-3618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3-2013年收录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ADR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ADR共28例相关病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ADR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所致的ADR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症状均良好。结论:临床应重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的ADR,可以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周福永  蔡志琴  胡金芝 《中国药房》2014,(36):3431-343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收录的血栓通注射剂致ADR文献报道,对收集到的76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59例(占77.6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即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占43.71%)、神经系统损害(占19.21%)、呼吸系统损害(占17.88%)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布洛芬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1986-2013年文献报道的儿童使用布洛芬致ADR病例,就收集到的15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DR中,男性患儿9例(占60.00%);所有患儿均为口服给药;ADR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占73.33%),最快为首次服药后2 min,最慢为服药后第5天;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43%);ADR经停药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恢复。结论:布洛芬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美国国立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检索2000–2011年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69篇,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9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发生于18岁以上的各个年龄组;其中,41例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类型以神经系统、过敏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最多;其发生时间最早为用药后5 min内,最迟为用药3周后;预后除造成3人死亡,1例未彻底好转,其余经停药、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勤  黄滔敏 《中国药房》2013,(44):4192-4195
目的:探讨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13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文献,获得眼用制剂致ADR文献137篇,合计208例患者,就其ADR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眼用制剂致ADR以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盐酸丁卡因滴眼液最为常见,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噻吗洛尔滴眼液致ADR也较多见;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给药后24h内;其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眼用制剂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合理使用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陈茂蓉  童荣生 《中国药房》2010,(32):3043-304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4月收载的关于来氟米特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剂量、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文献37篇,符合标准的病例45例。女性ADR发生率(75.56%)高于男性(24.44%),50~60岁发生ADR最多,为28例。39例患者给予剂量10~30mg,qd。用药后最常见胃肠道ADR发生在1~15d。来氟米特的ADR以消化系统最多(75.56%)。用药时间短(10d内),ADR较轻的患者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无需停药;但用药时间较长(10d以上),ADR较严重的患者需要立即停药,对症处理。结论:临床医师在合理应用来氟米特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ADR,以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波  庄洁  韩健 《中国药房》2010,(6):533-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收集的2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6例ADR报告共涉及120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4.63%);抗微生物药发生率最高(42.28%),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13.01%)、循环系统药(10.57%)、中药制剂(7.32%);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所有中药制剂的50.00%;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63%);严重的ADR有11例(4.47%),新的ADR有1例(0.4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吉非替尼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俊兵 《中国药房》2010,(2):162-16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4~2008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有关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23篇,共3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不良反应中,61~7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29.03%);消化系统损害10例(32.2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例(25.81%)、间质性肺炎6例(19.35%);30例为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约30%的不良反应在用药10d内发生;死亡3例,均为间质性肺炎。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朱浩 《中国药房》2013,(46):4380-4382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186例(47.33%),中药类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80例(20.36%);患者年龄以41-60岁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居多;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178例,占45.29%;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00例,占25.4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