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5例ADR报告共涉及134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4.49%);抗微生物药发生ADR最高(47.19%);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在所有中药制剂中最多(82.35%);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08%)。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玉英 《抗感染药学》2007,4(3):140-141
目的: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自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1月收到的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途径给药ADR 94例(98.85%);抗感染药物ADR 18例(18.95%)、中药制剂ADR 59例(62.11%),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居多。结论:发生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俊凤  王海桃 《中国药房》2010,(10):924-92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213例ADR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查的方式,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报告中,女性(128例)多于男性(85例);涉及药品128种;ADR主要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其次是中药制剂;ADR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0.09%)、消化系统损害(30.09%);用药剂型主要是注射剂(65.73%);18.31%的ADR需要治疗。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制剂和抗微生物药的监测,重视中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ADR。  相似文献   

4.
张茜  彭磊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4):554-556
目的分析该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13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1.17%);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2.55%);137例ADR共涉及8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3.28%),其次是中药制剂(16.79%);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0.11%);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4.1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全  曾永兰 《中国药房》2007,18(29):2304-2305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儿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36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ADR报告中,女性(293例)多于男性(71例);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66.21%);涉及药品116种,主要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占69.97%),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0.4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78%)、消化系统损害(22.3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关注妇女和儿童的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和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上报的208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ADR/ADE涉及78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70.67%),其次是中药制剂(14.90%);0~1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赵滨红 《中国药房》2007,18(18):1417-141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87例涉及中药制剂的ADR报告分别从临床表现、相关药品及剂型、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7.3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67.82%)。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吕子涛  李连茂  崔恩臣 《中国药房》2009,(32):2535-253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64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有137例(65.6%),其次是中药制剂,有41例(19.6%);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186例(占8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8例(占55.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集的105例ADR病例报告。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较多,占55.24%(58/10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0.95%(85/105);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为主,占43.81%(46/105),中药制剂次之,占21.90%(23/105);ADR所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占42.86%(45/105)。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是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尽可能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45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1例ADR报告共涉及16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5.18%);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33.26%),其次是消化系统药(14.41%)、营养药(9.98%)、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7.32%);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25.0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3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苏青 《中国药房》2011,(18):1711-17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3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最高(168例,占50.60%),其次为中药制剂(76例,占22.89%);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218例,占65.66%);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23例,占67.1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26例,占37.9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ADR转归中,331例ADR治愈或好转,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提高AD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地区2008年100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丹  赵宝玲  冯新 《中国药房》2010,(6):542-545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江西地区2008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003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53.76%),其次是中药制剂(16.68%);静脉滴注是最易引发ADR的给药途径(65.45%);严重ADR报告225例(2.24%),新的ADR报告412例(4.11%);严重ADR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99例);在225例严重ADR中,有后遗症、死亡各12例。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品种类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列举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类别、例数、多发药品及临床表现。结果:136例ADR中,以女性多于男性,≥60岁的患者占41.18%,≤10岁的患者占39.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在药品种数上稳居前2位。抗菌药引起ADR最为多见,占48.53%,其次是中药制剂,占40.44%;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3.68%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同时应规范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集的19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0.52%),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07%;190例ADR报告中,有5例严重的ADR;ADR病例中有174例治愈,16例好转。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平顶山市ADR监测中心2013年上报的3 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 75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 619例(占43.17%),女性2 131例(占56.83%);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的ADR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889例,占23.71%),其次为中药制剂(628例,占16.75%);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2 244例,占59.8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