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中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问题,探讨沟通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具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沟通方法。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有效沟通,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常、高效运转,更好地服务患者。结论沟通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效沟通了解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 运行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持续改进以满足临床药学服务需求,促进PIVAS的发展。方法:由经验丰富的PIVAS调研人员到临床科室进行双向的有效沟通,倾听意见或建议,解决静脉调配药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合理用药服务。结果:通过临床调研工作的开展,使临床科室对PIVAS服务满意度得以提升,促进药品合理应用。结论:临床调研工作能增强PIVAS与临床科室之间沟通,更有利于彼此工作的开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启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根据单双月份对所配置药物进行分组,其中单月组配置药物为人性化护理措施实施期间的配置药物(人性化组),双月组配置药物为常规护理措施下的配置药物(常规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明显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医院2008年一季度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退药次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与结论解决退药问题,应重视退药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发挥药师的作用,临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有利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模式静脉输注药物配置和现代模式静脉药物配置的优缺点,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参与临床用药过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药护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目的.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服务模式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供应室下收下送过程中如何与临床科室沟通。方法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下收下送主动了解临床一线无菌物品如何使用及使用过程。结果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科室之间的和谐,满足临床需求。保证无菌物品优质快捷的供应和安全使用,达到临床需求和供应服务为一体。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在沟通协作中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中心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室矛盾。  相似文献   

7.
我院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意义。方法介绍我院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结果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室(中心)的软件和硬件,拓展了医院药学的服务内涵,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结论建立与临床相适应的静脉药物配置室(中心)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筹建思路及实施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丽红 《中国药业》2007,16(10):49-50
目的给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探讨相关问题。结果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能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但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符合要求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安全用药中的效果,为改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单纯配置、记录不合理医嘱基础上,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实施行政干预、药师直接参与及反馈信息等手段,提升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比重与力度.并统计我院2002年1~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未成立时的临床用药及医嘱等资料.比较建立前后不合理处方率、不合理医嘱纠正率,并记录建立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研究组出现81219例(5.46%)不合理处方,纠正率为9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754例(26.99%)及2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研究组护理人员静脉药物配置出错率为0.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有效发挥药师职能,加强沟通,减少不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医疗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消毒供应中心如何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如何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方法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科室之间的和谐,满足临床需求。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在沟通协作中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从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罗建华  徐萍 《药品评价》2010,7(10):49-51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9年第4季度和2010年第1季度提交的不合理医嘱汇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药师的干预.不合理用药比例由2.80%下降为1.74%.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输液浓度、载体选择、配伍禁忌、给药方式、使用剂量、给药频次、药物剂型选择等方面。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置前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可及时发现纠正不合理用药.通过与医师沟通.及时予以纠正。为患儿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星  任建业  李建富  李佳薇 《中国药房》2011,(42):3950-3952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PIVAS63562条用药医嘱中药师所记录的不合理医嘱206条,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经医师更正或终止的医嘱有203条,干预有效率达98.54%。PIVAS药师审核医嘱并对发现的不合理医嘱采取有效的干预,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本管理的探讨,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成本管理上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通过完善成本核算,切实有效地控制成本开支,努力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人力成本,可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从而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分析和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立PIVAS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果与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立PIVAS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参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充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并需要着重解决好成本-效益、人员配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制度健全、临床药学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先明  周丽芳  薛进 《药学研究》2019,38(11):667-670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与临床科室重复沟通次数,减轻工作量的同时,提高药学服务品质。方法 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8人的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根据“二八”法则,找出重复沟通的主要内容,对其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关联图进行要因分析,对要因进行真因验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最终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重复沟通次数由活动前的1264次/15天,降到活动后的717次/15天,目标达成率104.6%。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在减少PIVAS与临床科室重复沟通次数是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傅若秋  孟德胜  卢来春 《中国药房》2010,(13):1191-1192
目的:为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建立PIVAS的必要性及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建立PIVAS是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建设标准、收费标准、品种覆盖面、用药时效性等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方允  王丽 《中国药房》2009,(10):796-798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对PIVAS药品损失记录与影响工作效率的电话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配置差错和退药问题;临床要求打单发药的电话最多,严重影响了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科室内培训,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可全面提高PIVAS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马秉霞  王相峰  张永凯 《中国药事》2017,31(11):1364-1369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与临床科室电话咨询沟通中涉及的问题,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改进前)PIVAS接收的电话咨询记录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并实施了优化PIVAS信息系统、建立微信通知平台、简化临床科室名称、统一时间处理不在PIVAS范围的无效医嘱、完善工作制度等改进措施。统计整理2017年2月15日至3月17日(改进后)的电话咨询数量,与改进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PIVAS的电话咨询数量由改进前的1809例/月降至840例/月,其中医嘱作废下降率为61.54%;审核医嘱停药下降率为60.15%;成品输液分科差错下降率为59.62%。结论:通过优化PIVAS信息系统,实现了当日各批次医嘱查询互不影响、有效拦截不在PIVAS的医嘱、药品库存不足时及时提醒临床科室、简化临床科室名称降低了分科差错率、统一时间处理无效医嘱减少了患者出院处理无效医嘱的等待时间。总之,完善PIVAS相关制度,提高了药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了临床科室电话咨询频次。通过有效沟通,使PIVAS与临床科室互相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丽梅  任俊辉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0,(13):1217-1218
目的:探讨"慎独"精神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结合本院配置中心工作特点,评价培养"慎独"精神在配置中心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慎独"精神。结果与结论: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保持"慎独"精神可减少配置中心工作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从而全面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