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动诱发电位刺激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不能监护脊髓全部的功能,本组实验拟采用经硬膜外腔脊髓单刺激和串刺激(trainstimulation),肌肉记录的方法来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为临床使用MEP监护脊髓手术提供实验室数据。1 材料与方法 Dantec的KeypointP诱发电位仪记录MEP,单刺激:波宽02ms方波,滤波范围10~5kHz,串刺激:3、5个电泳冲(图1),每个脉冲波宽为05ms,波间期为4ms。刺激强度2~25mA,滤波范围500~10kHz,观察时间为50~100m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EG、SPECT和PE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经MR和CT检查除外脑部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的癫痫病人,经电视录像-动态脑电图监测、SPECT和PET检查定位,比较三者定位方法的灵敏度和一致性。结果:PET定位的阳性率为908%;SPECT为742%;动态脑电图为60%,三者的完全一致性为225%,部分一致性为512%。在完全一致性和部分一致性方面,SPECT与PET为783%,EEG与SPECT、EEG与PET分别为624%和708%。4例皮质脑电图(ECoG)证实局灶性癫痫样放电与PET检出的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完全一致。结论:PET是诊断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价值优于EEG、MR、CT和SPECT。EEG、SPECT和PET三者有较高一致性,其中以PET与SPECT的一致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抽动症患者脑SPECT与CT/MR及EEG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SPECT、CT/MR、EEG对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TS患者进行99m锝-双半胱乙酯(9mTc-ECD)脑SPECT显像,并于2周内行CT/MR和EEG检查。结果脑SPECT对TS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4%、100%、8367%;EEG检查的阳性率486%,明显低于SPECT(P<005);CT仅发现1例侧脑室轻度增大。结论SPECT脑显像对确定TS的病变部位优于EEG和CT/MR。  相似文献   

4.
目的APOE(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Alzheimer病(AD)存在明显关联。为了在我国AD患者中进一步证实这一种关系,我们对40例散发AD患者进行了APOE基因型的研究并对照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而后PCR扩增APOE基因片断,HhaⅠ酶切产物判定基因型。结果通过对40例AD、16例复发梗塞痴呆(MI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发现:(1)AD患者APOE等位基因频率(475%)显著高于对照组(10%),P<001;(2)AD患者杂合子ε4基因型频率(475%)较MID为高(187%),P<005;(3)在AD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APOEε4纯合子;(4)起病于60至70岁AD患者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起病者。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D与APOEε4等位基因的关联,AD病例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APOEε4纯合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病人致痫灶的术前和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34例病人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作者根据(1)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2)电生理检查(包括EEG、长时脑电监测),(3)影像学检查(CT、MR和DSA等),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应用ECoG和深部电极对致痫灶行精确定位。结果:术后经3个月~3年随访,无发作(用药和不用药)16例,占471%;改善17例,占50%;无变化1例,占29%。结论:术前EEG、术中ECoG和深部电极是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必备技术。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7.
小脑蚓部肿瘤术后短时精神障碍的SPE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inglephotonemi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对小脑蚓部肿瘤术后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从1993年6月至1996年5月我院行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35例,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对156例颈髓肿瘤(髓内100例,髓外56例)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部位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处理方法。11例使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行术中运动功能监护。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56例颈髓肿瘤手术全切率872%(髓内840%,髓外928%),运动功能改善率808%(髓内760%,髓外893%)。结论颈髓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肿瘤的切除要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脊髓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30例脊髓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连续监测的临床研究结果。SEP记录包括脊髓SEP(SSEP)和皮层SEP(SCEP)。麻醉药物对SEP有一定程度影响,SCEP相对较大。认为,至少术中SEP潜伏期延长不超过8%和波幅降低不超过50%,不会引起术后并发症,超过该范围由于病例较少,尚不能肯定与预后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脊髓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硬脊膜表面刺激、诱发肢体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脊髓手术实施术中运动功能监护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患者脊髓手术中MEP监护情况与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中MEP的改变与术后肌力的转归情况相吻合,可以反映锥体束的完整性,且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结论经硬脊膜表面直接刺激诱发MEP的方法,可用作脊髓病变手术中的运动功能监护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同时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波。结果发现,MEP潜伏期异常率为75%,高于SCV(66.7%)和MCV(58.2%)及F波(60%);至少有1项MEP指标异常者11例,占91.7%。分析认为,MEP异常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对包括神经根在内的周围神经全长进行测定。将MEP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提高MEP的阳性率。MEP对周围神经病是一项有较大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brainevokedpotentials,BEP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和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析39例AD、32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4项BEPs主成分指标。结果4项BEPs均有指标入选判别方程。BEPs指标在正常人组和AD组间的判别准确性为9385%;在正常人组和精神分裂症组间的判别准确性为9571%;在2组患者间的判别准确性为8889%;在三组被试者间的判别准确性为8557%。结论脑诱发电位对临床诊断Alzheimer病和精神分裂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诱发电位,对36例此类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测,并与30~40名健康者作对比。结果全部患者至少存在1种以上的诱发电位异常。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胫后神经与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mSEP)的异常率分别为83.3%、88.9%、80.0%和62.5%。不同类型小脑共济失调的诱发电位异常率不同,各型BAEP的异常率普遍较高,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的MEP与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的tSEP异常率也很高。MEP测试时,刺激皮质在患者中所记录到的双峰波、多相波以及波宽增加,表明皮质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结论多形式诱发电位改变应列为慢性小脑变性分类学上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EEp)、晚期癫痫(LE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统计学上数据处理,研究EEp、LEp与年龄、损伤类型、损伤部位、GCS的关系,以及对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EEp、LEp的发生与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与损伤类型、损伤部位及GCS有显著性差异(P<001),EEp与LEp的药物治疗(P<001)及LEp的药物疗效与手术疗效(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颅脑损伤后EEp、LEp与年龄无关,LEp与开放型颅脑损伤密切相关,发生率高,额叶后部、顶叶损伤后EEp、LEp发生均比其它部位高。提出颅脑损伤后应早期抗癫痫治疗,LEp药物无效者应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后颅凹肿瘤切除术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后颅凹肿瘤切除术前后的监测价值。方法:地35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BAEP动态监测,并以100名听力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术后BAE宾和临床过程及预后是平行一致的;术前BAEP异常者术后早期多有V波潜伏期延长;术后6 ̄10天检测,术前异常者多有明显恢复;术后潜伏期的恢复较波幅的恢复明显。结论:BAEP适用于后颅凹肿瘤切除术后监测;术后BAEP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颈髓肿瘤病人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规律。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20例延颈髓肿瘤病人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测试,其中12例术后进行了复查。结果 延颈髓肿瘤病人MEP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异常率为100%(20/20),肌力减退愈重,MEP异常愈显,腹侧肿瘤的MEP异常较侧后方肿瘤的MEP异常更显,MEP的改变与肌力的改变明显相关。结论 MEP改变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诱发电位(EP)、CT和脑电图(EEG)。方法:对46例DEACMP患者进行EP、CT和EEG检查,结果:异常率体感诱发电位(SEP)83%、视觉诱发电位(VEP)63%,脑士听觉诱发电位(BAEP)30%,CT71%,EEG100%。SEP中的P40、N50,P60和N75峰潜伏期(P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VEP的P100PL较对照  相似文献   

18.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脑梗死的辅助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MEP检测并对其中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93.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CMCT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复查MEP10例中9例有明显改善,结论:MEP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运动功能的评估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无损伤磁刺激方法定位清醒猕猴左侧拇短展肌(APB)的皮层代表区,用自制的“8”字形线圈在猕猴头顶每隔1厘米为一点,每点刺激8次,以在APB记录到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平均值占外周刺激最大反应的百分数(M%)来表示APB的地形图(MAP)。结果发现用有效刺激范围内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刺激而得的M%的乘积来表示MAP更为准确;同时我们还发现磁刺激APB皮层代表区的感应电流的有效方向范围与刺激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