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模式(功率、时间),为临床保留胆囊治疗胆囊息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厚度适中、炎症较轻的新鲜胆囊,氩气刀功率分别取20、30、40、50、60,5个挡,烧灼时间取1 s2、s以及3 s,3个挡,共计15个处理组。每组7个烧灼点,直视下操作,氩离子凝固器导管距标本3.0 mm进行烧灼。标本固定后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烧灼点深度,使用自拟评分系统经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肉眼观察:烧灼面颜色依功率增加和烧灼时间增多依次加深,为泛白或泛黄色,60 W 2、3 s组个别标本出现黄褐色焦痂,镜下观察30 W 1 s以上个别标本可见平滑肌损伤,评分后统计学结果显示:功率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功率为20 W,烧灼3 s所获得效果最理想。结论氩气刀功率为20 W,烧灼3 s可以有效损伤胆囊黏膜层,但并不损伤平滑肌层,是内镜下治疗胆囊息肉的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消化道息肉患者42例进行APC治疗.用DEVEL公司APC 9000型氩离子凝固器,电凝功率为60 W,氩气流量为2.4 L/分钟,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秒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 42例患者127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18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 cm的息肉109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胃肠镜有3例(7.1%)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3例,腹胀6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息肉便捷、疗效较好、安全,为消化道内镜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诊断胃息肉患者3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50例纳入治疗。应用ERBE公司的APC300型氩离子凝固器,设定电凝功率为60W,氩气流量为2.4L/min。观察治疗的临床结果及并发症,并于治疗后1月胃镜复查随访疗效。结果APC治疗共计52枚胃息肉;其中直径>1cm者14枚予圈套器联合APC治疗;直径<1cm者38枚仅予APC治疗。治疗1月后胃镜复查,27例(90.0%)原病灶处局部黏膜愈合完整,无糜烂及溃疡,无明显疤痕形成;2例(6.7%)原病灶处局部黏膜充血、糜烂,未见溃疡;1例(3.3%)病灶仍有残留,再次行APC治疗。应用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共计271枚。1月后随访,44例(88.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胃镜复查发现,47(94.0%)例患者病灶基本消除,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3例(6.0%)残留少许疣状灶及糜烂,予再次APC治疗。APC治疗时及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治疗部位疼痛、腹胀等情况,均于术后当天至2天后消失,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是一种操作简便、治疗作用肯定的内...  相似文献   

4.
食管支架置人术是食管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食管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肿瘤仍继续生长,易侵入支架引起食管的再狭窄。而一些治疗方法如微波、高频、激光等均对支架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由于其产生温度低,可控制治疗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窥镜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意义。方法 应用透明帽法对29例早期食管癌和42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黏膜切除。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l、4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内镜下应用透明帽法共对71例患者进行了局部黏膜切除,共切除病灶88块。切除标本每块平均为21.8 mm±1.02 mm×18.2 mm±1.02 mm。(2)本组术后5例出血,其中1例动脉出血,4例渗血,应用内镜压迫、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及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均成功止血;71例无一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4例发生狭窄,术后一个月应用水囊扩张,每一个月扩张一次,连续扩张3~4次,狭窄均缓解,进食无明显不适感。(3)58例(81.7%)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被完全切除,其余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残留病变。术后4个月内镜复查,病理证实3例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复发,随访时间24.6个月,无明显不适感。结论 应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直肠出血是放射性直肠炎的迟发性后遗症。在接受骨盆放射治疗后,有2%~5%的患者发生黏膜末梢血管扩张。由于药物疗法通常无效,所以提倡用局部治疗如福尔马林灌洗、Nd∶YA G激光治疗、氩离子凝结术(APC)治疗,但经验都有限。方法:1997年1月至2001年8月间,50例因放射性直肠炎导致直肠出血而接受APC治疗的连续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有贫血,其中6例需要输血。9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10例患者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APC治疗使用50W电功率、氩气流量2.0L/m in下的非接触性凝结技术。脉冲持续时间<0.5s,每隔3周1次。结果:A PC治疗中值…  相似文献   

8.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19例患者经APC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17例达到完全的鳞状上皮再生,2例患者均为异位黏膜面积较大,经过再次APC治疗随访未发现复发,所有病例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PC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是一种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予以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术后给予常规抑酸药物口服治疗2个月。于术后第1、第6、第12个月进行内镜随访,并统计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经APC治疗后食管鳞状上皮完全再生,均获治愈,其中27例患者(90.0%)经1次治疗,3例患者(10.0%)经2次治疗。治疗后12个月后复查发现4例复发。未发生出血、穿孔和食道狭窄、严重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息肉、食管乳头状瘤、消化道出血和Barrett食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系统对上消化道病变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 胃息肉104例及食管乳头状瘤5例,全部治愈;上消化道出血6例,其中4例消化性溃疡及1例胃癌出血均一次止血成功,1例进展期胃癌并出血止血失败;4例Barrett食管患者经APC治疗均一次性消除Barrett黏膜.结论 APC用于胃息肉、食管乳头状瘤、上消化道出血及Barrett食管的治疗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