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小脑角为颅内各种肿瘤的的好发部位 ,由于其解剖结构独特 ,故该部位的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现对我科1995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经手术治疗的 4 6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择初次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复发后再次手术者不在其中。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共 4 6例 ,男 13例 ,女 33例 ,年龄 18~ 70岁。其中听神经瘤 2 5例 ,脑膜瘤 10例 ,胆脂瘤 7例 ,三叉神经鞘瘤 4例。听神经瘤中有 1例为 2型神经纤维瘤病 (NF 2 ) ,双侧听神经瘤 ,伴凸面脑膜瘤 ;有 1…  相似文献   

2.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是近十多年来颅底神经外科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手术入路,尤其是涉及到中后颅窝的肿瘤就更为适合.本科自1988年5月至1999年10月共应用该入路手术5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均为肿瘤病人,男17例,女41例,年龄26~65岁,中位年龄41岁.桥小脑角(CPA)区肿瘤51例,岩骨-斜坡(P-U)区肿瘤7例.其中听神经瘤43例,三叉神经瘤3例,脑膜瘤9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2例.肿瘤直径2~2.9cm23例,3~4cm21例,>4cm14例,其中1例肿瘤直径最大将近8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27例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史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诊断和手术径路根据术前MRI检查结果确定.结果 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胆脂瘤复发.结论 MRI对桥小脑角病变具有诊断价值,根据术前MRI结果选取手术径路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小脑角是位于小脑和脑桥的外侧和岩骨嵴内1/ 3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解剖结构复杂 ,神经血管多。如何全切肿瘤并尽可能保全周围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点和难点。我科从 1988年 2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患者 10 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7例 ,女 6 1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 1.3岁。病程 2周~ 11年 ,平均 2 .15年。肿瘤直径 2 .0~ 3.9cm 4 8例 ,4 .0~ 7.0cm 6 0例 ;位于左侧 5 6例 ,右侧 5 2例。病理诊断 :听神经瘤 75例 ,脑膜瘤 2 0例 ,三叉神经鞘瘤 6例 ,上皮样囊肿 4例 ,小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 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6.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绝大多数为听神经瘤 ,其次为脑膜瘤 ,由于其结构复杂、位置深 ,难以暴露 ,并与重要的脑组织、神经、血管、静脉窦常有粘连 ,故手术难度较大。显微手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的完善及切除病变 [1 ] 。我院1994年 5月至 1998年 12月 ,应用显微技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 42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 19例 ,女 2 3例 ,年龄 19~ 6 8岁 ,平均 43岁。肿瘤最大直径 8cm,最小 1.5 cm,其中 <2 cm4例 ,2~ 4cm15例 ,>4cm2 3例。肿瘤全切除 31例 ,次全切除 6例 ,面神经保留 2 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27例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史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诊断和手术径路根据术前MR I检查结果确定。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胆脂瘤复发。结论MR I对桥小脑角病变具有诊断价值,根据术前MR I结果选取手术径路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47例中其中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6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95.7%为脑外病变,4.3%为脑内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CT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为89.4%和72.3%。结论 桥小脑角区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CT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桥脑小脑角肿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常见的为神经鞘瘤、胆脂瘤、脑膜瘤等。其中以听神经瘤最多见,复发率较低。加强桥脑小脑角肿瘤病人的术后护理,对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现将我科对桥脑小脑角肿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2年6月—1993年12月共收治桥脑小脑角肿瘤患者25例,其中女18例,男7例,年龄为27-58岁,27-40岁15例,40-58岁10例,平均年龄为41.6岁,发病以成人多见。25例中,听神经瘤17例,占桥脑小脑角肿瘤的68%,胆脂瘤1例占4%,脑膜瘤2例,占8%,其它5例占20%,除一例死亡,二例未愈,治愈率达88%。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肿瘤是常见的肿瘤,种类繁多,在CT表现上,对其中常见的听神经瘤,脑膜瘤及胆脂瘤可作手术前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现就我院1983年2月~1984年1月经检查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26个肿瘤(其中1例双侧听神经瘤)作一分析。定位改变鉴别肿瘤位于桥小脑角或在小脑半球内,存在一定困难,文献报告下列征象多见于后颅窝脑外肿瘤:1.脑质被推压移位,致使脑池增宽;2.岩骨骨质被侵蚀破坏;3.宽基底与颅骨相连;4.肿瘤边缘清楚,水肿带轻。据此,本组定位表现分析如下: 在位置上本组26个肿瘤都是宽底与岩骨后缘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对各种中桥脑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各种桥脑小脑角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听神经瘤28例,脑膜瘤4例,三叉神经瘤5例,胆脂瘤及髓母细胞瘤各2例,蛛网膜囊肿3例;良性肿瘤占95.5%,恶性肿瘤占4.5%.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特征性的MRI表现,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0.5%.结论 MRI对桥脑小脑角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8年10月~2005年10月间诊治的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桥小脑角脑膜瘤临床表现类似听神经瘤,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32例,部分切除21例,术后?刀53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41例;无改善或加重24例,其中死亡2例.40例随访3个月~15年,34例恢复良好,6例死亡,5例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脑膜瘤依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可早期定位与定性诊断;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术后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CT、MRI对桥小脑角肿瘤的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 CT、MR等影像学资料。 结果  12例桥小脑角肿块呈椭圆形或半球形 ,直径为 2 .5~ 5cm,3例肿块呈亚铃状横跨于颅中窝和颅后窝之间。纤维型脑膜瘤 MRI T2 呈等或低信号 ,雪旺细胞瘤 T2 呈高信号 ,转移瘤 MRI T2 呈略高信号。表皮样囊肿的 MRI征象不同于蛛网膜囊肿。 结论 综合分析肿块的形态学和强化特点 ,结合临床能鉴别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庭功能及听功能检查在内听道、脑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例内听道小听神经瘤、2例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1例脑桥小脑角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前庭功能及听功能.结果2例内听道听神经瘤、3例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中DPOAE检测、ABR测定均不正常,纯音测听不正常3例,4例镫骨肌反射检查异常,5例前听功能检查异常.结论前庭功能及听功能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内听道、脑桥小脑角肿瘤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赵刚  周志中 《吉林医学》2001,22(1):44-44
脑脊液鼻漏是桥小脑角区肿瘤、三叉神经痛等颅后窝病变开颅术后并发症之一 ,在听神经瘤组统计中有人报道仅次于面神经、听神经损害 [1 ] 。笔者回顾了 1985年 3月~ 1999年 5月间收治的 484例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 12例脑脊液鼻漏的资料 ,并结合文献报告 ,分析其产生的解剖机制 ,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乳突旁直切口进行桥小脑角区开颅手术 484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2 0 6例 ,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 12例 ,占 2 .5 %。 12例鼻漏资料如下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4岁~ 6 5…  相似文献   

16.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14例,胆脂瘤12例,三叉神经瘤8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干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40%)和脑膜瘤(21.5%)。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不同特点,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星志 《华夏医学》2001,14(6):842-843
颅内上皮样囊肿为颅内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2 .4% [1 ] ,多发于颅内中线结构的颅底蛛网膜下腔 ,有薄囊膜及豆渣样囊内容物 ,易于手术切除 ,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 ,近 15年来 ,我院对 2 5例该病患者手术治疗 ,其中 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患者 ,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10~ 6 6岁 ,平均 33.5岁 ,病史 2月至 2年 ;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视蒙、耳鸣、行走不稳等 ;肿瘤位置及最大径 :鞍上 1例 ,直径3.0 cm,后颅窝 5例 ,主要位于桥脑小脑角区 ,直径 <5 cm 2例 ,5~ 8cm 3例 ,此 …  相似文献   

18.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 6 5 .0 %~72 .2 % ,多数发生在前庭神经的内听道段 ,向内生长至桥小脑角。由于面神经与听神经同行进入内听道 ,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同时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较困难。现将我院 1992—2 0 0 2年收治的 36例大型听神经瘤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4 6岁 ;肿瘤位于一侧 35例 ,双侧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2. 临床表现 头痛 17例 ,伴呕吐 7例 ;头昏、头沉胀 8例 ;眩晕 8例 ,耳鸣 2 9例 ,听力减退 36例 ,其中 2 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5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针对该疾病我院一致认为使用显微手术切除,观察显微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全切具有45例;次全切为5例;大部分切除具有4例;部分切除具有2例。结论现阶段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为显微手术,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整体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及时护理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对其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9年1月~1993年6月行后颅窝开颅手术38例,其中术后发热者22例,手术后发热率57.9%。现将后颅窝开颅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后颅窝开颅术后发热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6~58岁。最低体温37.2℃,最高体温40.1℃。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33天,最短者7天,平均13.6天。1.2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原发病各为: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4例,听神经瘤3例,桥脑小脑角脑膜瘤3例,颅底凹陷症2例,桥脑小脑角上皮样囊肿2例,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畸胎瘤、桥脑小脑角胆脂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