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组织公平感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教师工作倦怠提供帮助。方法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和Niehoff&Moorman(1993)所编制的组织公平感问卷对6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学校组织公平感与教师工作倦怠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和互动公平与教师工作倦怠回归十分显著,它们都是教师工作倦怠的负向预测因子。结论教师对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其工作倦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给广大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高校教师缓解心理压力 ,维护心理健康 ,社会、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同时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 ,以保持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3.
4.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将高校教师分为在职和离退休两个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0位在职高校教师,随机抽样法抽取36位高校离退休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 高校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比一般人群好,但前者在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比后者的差,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离退休教师的差,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调查宁夏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师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夏10所高校1 461名教师进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人口学问卷测查,测查结果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高校教师症状量表SCL-90总检出率为31.21%,相当重及严重症状者1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42%;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男性教师躯体化、强迫、焦虑因子与女性教师比较存在差异,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教师各因子分比较回族高于汉族,均存在差异.结论:宁夏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而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172名高校教师进行SCL-90测试。结果:大学教师躯体化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男教师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高于女教师,女教师的抑郁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教师。差异均呈显著性;40岁以上教师组的躯体化问题较多。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处于较好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卫生现状提出干预对策,呼吁全社会应该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校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经受着更大的心理挑战和压力.很多高校教师在面临新的环境和工作时,没有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我心理,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失眠、敏感和焦虑等心理症状.来自社会、职业及教师本人等方面的因素是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认清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分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及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自编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和SCL-90,对西安交通大学等陕西省部分高校318名教师进行了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年龄、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②陕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得分与全国常模呈显著差异.③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从满意度维度来说,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领导支持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成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SCL-90方法对两所成人高校的2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成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结论 应加强成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理解,“好生活”就是“精神健康”的生活。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也会争论不休,但毋庸置疑的是精神健康构成好生活和幸福感的底线保障,而社会公正又是一个社会或个体具有良好精神健康状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为中医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CCSMHS对1409名中医学生施测。结果:中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中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男女学生在性心理障碍维度、强迫维度、精神病倾向维度存在差异;在躯体化、抑郁、社交攻击、强迫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结论:中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随着年级增加,中医学生会遭遇更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出生顺序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顺序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方法:调查广州某高校11183名大学生的出生顺序,分析其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在人格特征方面,独生子女最为外向;长子最为内向(=9.215,〈0.01),次子次之;在神经质因子上,长子最易焦虑与紧张,次子次之,独生子女情绪最稳定(=3.194,〈0.05);次子的掩饰性最高,即最容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而独生子女掩饰性最低(=7.545,〈0.01);在心理健康方面,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长子、次子和幼子的心理健康3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575,〈0.05)。 相似文献
18.
徐晓东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326-328
互联网不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温床,而是暴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载体。个性压抑是导致大学生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互联网又往往容易成为宣泄被压抑情绪的工具。部分学生在习惯了网络宣泄后,开始依赖网络、沉迷网络,恶性循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加重。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尊重学生个体的存在,鼓励个性的展现,从而寻求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