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肾原发性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生殖系原发恶性淋巴瘤见于肾脏、睾丸、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均为B细胞型.部分学者认为肾有两组淋巴丛,即肾内淋巴丛和肾外淋巴丛.肾内的毛细淋巴管分布在肾小体和肾小管周围,沿血管逐级汇成小叶间、弓形和叶间淋巴管,经肾门淋巴管出肾.被膜内的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或与肾内淋巴丛吻合,或汇入临近器官的淋巴管[1].  相似文献   

2.
以树脂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了成人睾丸和附睾的微血管构筑,以睾丸小叶构成微血管环单位,小叶间少有血管连系.小叶动脉分布可分三型:离心单支型;向心单支型;双向多支型,附睾管周围血管较稀疏,蔓状丛起始较血管形态复杂,管径不一,较大静脉壁上有细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睾丸、附睾及精索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采用高频及CDFI观察睾丸、附睾及精索病变的二维声像图、血流状况以及频谱多普勒血流参数。结果显示:(1)CDFI显示睾丸内部丰富血流主要鉴别睾丸炎、睾丸肿瘤及睾丸扭转的复位。睾丸炎动脉静脉伴行,走行规则;睾丸肿瘤动脉分支增多、走行不规则;睾丸扭转复位者血流由无到多的过程明显;(2)睾丸内部无血流或明显减少者主要见于睾丸扭转,睾丸炎坏死及睾丸外伤。(3)CDFI显示附睾的短线短或斑点状血流符合附睾炎诊断并对附睾结核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附睾淋巴管瘤血流不丰富。提示:CDFI的应用对于睾丸炎、睾丸肿瘤及睾丸扭转的鉴别诊断及附鼻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家兔肝脏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及各叶淋巴管的分布密度。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方法。结果:肝脏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仅见于小叶间的门管区结缔组织内,而肝小叶及肝被膜内均未见到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肝脏各叶淋巴管的检出率:右外侧叶占17%,右内侧叶占23%,左外侧叶占27%,左内侧叶占17%,尾状叶占20%。结论:家兔肝小叶内不存在淋巴管及肝脏各叶淋巴管的分布密度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淋巴前通道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眼球、内耳、神经干、骨、软骨、胎盘、腺器官的小叶或腺泡、肺泡等处不存在淋巴管,那么,这些部位的淋巴引流是如何进行的?自七十年代,人们开始重视淋巴前通道在淋巴引流方面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淋巴前通道的研究作一概述。一、概念:淋巴前通道是(?)(1968年)首先提出来的,他将引流组织液入淋巴管的通道称为淋巴前通道(prelympha—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助孕结局。方法 167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取得附睾精子,69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获得妊娠,比较两者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全部患者共41个治疗周期,附睾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5.5%和7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种植率为40.7%、24.6%,临床妊娠率为53.9%、39.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A和TESA结合ICSI是男性无精子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附睾是精子获能、成熟的重要部位,附睾精子优于睾丸精子,应首先选取附睾精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睾丸扭转和睾丸附件扭转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睾丸扭转和28例睾丸附件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鉴别诊断关键点.结果 睾丸扭转诊断符合率93.3%,声像图的共同表现为睾丸上抬、肿大,可呈横位;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坏死时睾丸内可出现小片状弱回声区及点状强回声;精索增粗,与附睾头分界不清;CDFI显示罹患睾丸、附睾及增粗的精索内无血流信号或血流明显减少.睾丸附件扭转诊断符合率96.4%,特征性声像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之间或睾丸旁不均质高回声结节及睾丸、附睾内血供轻度增多.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睾丸扭转和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可靠、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附睾睾丸结核内低回声结节二维声像图及血流特征,提高附睾睾丸结核的诊断率。方法总结48例彩超诊断为结节型附睾睾丸结核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彩超诊断为结节型附睾睾丸结核中,40例经病理证实为附睾(睾丸)结核,超声诊断符合率83.3%(40/48),误诊率16.7%(8/48)。结节型附睾睾丸结核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其中单结节型8例,多结节型32例,血流检测结果:17例附睾内血流信号极丰富,5例睾丸、附睾内血流信号极丰富,12例附睾内血流信号较丰富,6例附睾内血流信号稀少。血流速度4-7cm/s,RI值为0.48-0.78。结论附睾睾丸结核低回声结节的二维及血流.具有一定特性,与睾丸附皇内其他疾病具有不同之处,彩超对附皋皋丸结核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在小鼠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在正常小鼠睾丸及附睾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OPN在小鼠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分析OPN与雄性小鼠生殖能力的关系。结果:OPN在小鼠睾丸、附睾组织及精子上均具有特征性表达。在睾丸中,OPN表达于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以及各级生精细胞,尤其是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胞质中;附睾内,OPN的表达主要见于各段上皮主细胞胞质中,部分基细胞、亮细胞中也可见到免疫阳性反应。并且附睾头部的免疫阳性染色相对较弱;免疫荧光染色则将OPN定位于附睾尾精子的顶体帽区及鞭毛。结论:小鼠睾丸、附睾及精子中均存在OPN的特异性表达,OPN可能参与精子的发生及成熟过程,并与精子的活力和受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方法 肠浆膜下以不同速度注射中华墨汁 ,并进行局部按摩 (对照组不按摩 ) ,对墨汁的引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 以慢速注射时 ,墨汁先在浆膜下沿毛细淋巴管向周围扩散 ,约 1min后 ,部分进入肠系膜缘的浆膜下淋巴管 ,由此开始沿肠系膜内淋巴管快速引流 ,30s内即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快速或慢速注射并对注射局部进行按摩时 ,15s内可完成上述过程。墨汁进入局部淋巴结后 ,首先在淋巴结被膜下弥散 ,约 5~10min后墨汁出现于淋巴结输出管 ,再很快进入肠系膜前淋巴干由此进入肠淋巴干。结论 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属于集中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脉内墨汁硝酸银注射法和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法在34具新鲜胎儿尸体上研究了十二指肠壁内淋巴管分布及淋巴流向.结果表明,在十二指肠粘膜、粘膜下层、环肌与纵肌之间和浆膜下存在毛细淋巴管,但在肌纤维束之间未见到毛细淋巴管.十二指肠的淋巴经过局部淋巴结向上注入腹腔淋巴结,向下注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用色素穿刺注入法、动脉内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注入法及过氧化氢涂抹法研究了23具胎儿和新生儿新鲜尸体及12只狗的胆囊淋巴管的分布、形态结构、淋巴管和所属淋巴结、淋巴液的流向及肝和胆淋巴管之间的相互关系。胆囊的毛细淋巴管起始于固有膜,后依次穿过胆囊壁各层移行为外膜淋巴管,后者经胆囊淋巴结、肝总淋巴结及腹膜腔淋巴结相联系。淋巴管穿出肌层时,即出现朝向外膜的淋巴管瓣膜。胆囊附近肝浆膜下的淋巴可流至胆囊淋巴管中,而胆囊浆膜下的淋巴则不能逆流至肝脏,故在两个器官的淋巴管之间存在淋巴流的单向界限。  相似文献   

14.
胰的淋巴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6具新鲜胎儿尸体上,用300g/L普鲁士蓝氯仿溶液器官内注射观察了胰的淋巴流向.胰周局部淋巴结有12群,胰头淋巴主要汇入胰十二指肠前上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而胰体、尾的淋巴则主要汇入胰上淋巴结和主动脉外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的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 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 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方法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专利蓝和锝99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再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对其中20例病人的腋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A、CK-19在淋巴结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CK-19mRNA.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有44例前哨淋巴结成功显像,成功率91.7%,其中20例病人联合应用专利蓝和99mTc-DX两种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成功率100%.成功显像的44例病人共找到前哨淋巴结(SLN)95个,病理检查发现转移率(阳性率)为37.9%(36/95);非前哨淋巴结(NSLN)457个,转移率为19.7%%(73/4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2).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20例病人共有239个腋淋巴结,其中SLN48个,NSLN 191个.常规病理检查SLN微转移阳性率为14.6%(7/48),NSLN为0;用E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29.2%(14/48),NSLN为1.6%(3/191);CK-19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22.9%(11/48),NSLN为1.1%(2/191);RT-PCR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62.5%(30/48),NSLN为11.5%(22/191).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专利蓝和99mTc-DX两种方法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而且RT-PCR方法比免疫组化方法更敏感;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微转移的检测等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染法淋巴结示踪,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切除后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与前期直接行淋巴结清扫的60例患者对比。结果:60例中可识别前哨淋巴结者54例,检出率为90.0%,高于前期直接清扫组的24例(40%)(P<0.05);其中常规HE染色检出36例阳性,18例前哨淋巴结阴性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例检出有微转移灶,其阳性率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细胞角蛋白20进行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微转移的检测对大肠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山羊脾被膜的淋巴流向。方法 将中华墨汁注射脾被膜内 ,局部按摩 ,30min后解剖观察。结果 山羊脾被膜淋巴流向有 3条途径 :(1)沿脾膈韧带引流到膈肌肌性部 ,部分穿膈肌到达纵隔后淋巴结 ;(2 )向脾门引流 ,再汇合成一条较大的淋巴管到达胰体上淋巴结 ;(3)沿脾胃韧带到达胃体。结论 山羊脾被膜的淋巴流向属于分散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预防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24例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收集术中淋巴引流情况、病理结果、术后上肢臂围等数据。结果24例中,施行改良根治术21例,保乳手术3例,均在腋区成功定位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及淋巴结。最初16例切除的蓝染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术后均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后8例保留蓝染淋巴结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水肿。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上肢来源的淋巴引流并加以保护,从而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研究32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胃癌组织内以条索状毛细淋巴管为多,而在癌旁组织内则以开放的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为主;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有显著差异(P<0.05);未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最大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旁组织间质水肿导致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扩张,有助于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转移是通过浸润癌周围成熟的毛细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