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因子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蛋白激酶C、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病变中作用.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 w后观察其肺部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改良的Takay法测定PKC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表达变化.结果 DM大鼠4 w后毛细血管壁及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胶原成份增多,肺组织NF-κB Western带平均灰度值为(72.17±3.12).肺组织PK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浆升高41%,细胞膜升高75.9%,表现出膜移位现象.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高糖环境下信号传导系统PKC-NF-κB被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kB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成人致盲的常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玻璃体和视网膜上表达显著增高,参与了PDR的病理改变。NF-k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文献显示PDGF-B可以作为NF-kB的下游物质接受后者的调控。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4.
Zhang HP  Xu YJ  Zhang ZX  Ni W  Chen SX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56-75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与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 15例非COPD肺癌患者 (A组 )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15例COPD伴发肺癌患者 (B组 )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外周肺组织。用逆转录 (RT) PCR对PKCα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 ,Westernblot检测PKCα蛋白质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p6 5的表达和定位 ,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 (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1)B组患者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 (FVC)、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73~ 13 96 ,均P <0 0 1)。 (2 )B组PKCα/GAPDHmRNA和PKC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6 4、2 2 2 7,均P <0 0 1)。 (3)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 (t =112 79,P <0 0 1) ;B组NF κB/DNA结合活性是A组的约 3 2倍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0 ,P <0 0 1)。(4 )B组PaO2 与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呈负相关 (r =- 0 70 90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中PKCα表达、NF κBp6 5核表达及NF 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提示PKCα和NF κB的活化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kB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9):541-543,T001
  相似文献   

6.
本室前期研究结果显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作为体内重要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限速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氧化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系衍生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是新近发现的氧化应激反应重要的转录激活因子,在氧化应激反应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外报道蛋白激酶B(PKB)、非典型蛋白激酶c(aPKC)信号通路可能在不同的角度对NRF2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调节。目前对NRF2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很少涉及到整体的模型,不同实验室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所得结果不同。我们通过检测COPD大鼠肺组织中PKB、aPKCλ/l、NRF2和γ-GCS的表达及相关作用,以探讨其在COPD抗氧化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kB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B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结合并增强这些基因转录的蛋白质。近年研究证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核因子kB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最近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就核因子-kB的组成结构、活化调节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核因子(HNF)是一类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肝脏内葡萄糖代谢、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HNF在胰岛也有表达,对β细胞胰岛素基因转录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其家族中各成员对维持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及调节葡萄糖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NF基因突变可致其表达或功能异常,引起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或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而参与了2型糖尿病(2TDM)发病。目前HNF在2T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kB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Res)干预作用。方法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es低(25mg/kg)、中(50mg/kg)、高(100mg/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DM,3mg/kg)干预组,以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法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情况,检测各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中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在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肺泡炎(7d)、纤维组织增生(14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d)等表现。②与对照组[(265.20±8.90)ug/g,(325.60±31.26)ug/g,(325.80±48.75)ug/g]相比,第7、14、28天模型组[(486.00±36.15)ug/g,(770.60±63.29)ug/g,(1065.00±181.31)ug/g]及Res低剂量组[(454.80±46.61)ug/g,(803.20±126.96)ug/g,(962.00±184.12)ug/g3中羟脯氨酸含量随纤维化进展逐渐增高(P值均〈0.05),Res高[(363.80±27.31)ug/g,(511.40±43.62)ug/g,(530.20±161.04)ug/g]、中剂量组[(376.60±30.15)ug/g,(510.00±76.66)ug/g,(596.40±139.00)ug/g]及DM干预组[(349.60±41.53)ug/g,(475.60±38.64)ug/g,(524.80±135.89)ug/g]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类似,但羟脯氨酸含量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P值均〈0.05)。③第7、14、28天模型组(28.02±1.36,42.22±1.29,54.33±0.58)及Res低剂量组(27.61±1.28,42.16±0.99,53.86±0.76)中NF—k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89±0.19,3.01±0.33,2.90±0.28,P值均〈0.05),并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Res高(23.04±1.46,27.80±1.48,33.92±0.96)、中剂量组(23.67±0.59,28.38±0.64,34.28±1.08)及DM干预组(22.14±2.14,27.22±1.89,33.18±1.44)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类似,但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P值均〈0.05)。结论NF-kB的高表达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Res抑制NF-kB的高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k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与免疫、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物学事件有着密切联系。近来大量研究表明其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特异性的调控心力衰竭时期核因子-kB活性必将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被多数学者认可的病因有:高糖一蛋白激酶C(PKC)途径、蛋白质的非酶糖化一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途径、醛糖还原酶(AR)-多元醇途径、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途径一,以及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等。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核因子 (HNF)是一类转录因子 ,参与调节肝脏内葡萄糖代谢、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HNF在胰岛也有表达 ,对 β细胞胰岛素基因转录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其家族中各成员对维持胰岛 β细胞正常功能及调节葡萄糖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NF基因突变可致其表达或功能异常 ,引起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或葡萄糖代谢异常 ,从而参与了 2型糖尿病 (2TDM)发病。目前HNF在 2T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初发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初发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以推断PKC活性变化在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在糖尿病发病2周后,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同时测量血、尿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糖尿病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肾小球高滤过及肾脏肥大现象,此时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健康成人30名,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核因子KB(NF—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肌动蛋白(actin)作为内参。两组人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PBMC中NF—κB P65(Se^536)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0.85(95%可信区间为0.49—1.02)对0.47(95%可信区间为0.26—0.67),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2.00mg/L(95%可信区间为1.21—4.60)对0.83mg/L(95%可信区间为0.10—1.75),P〈0.01],C-反应蛋白(CRP)以中位数表示;在糖尿病组,磷酸化NF—κB P65(Ser^536)与log(CRP)呈正相关(r=0.351,P〈0.05),log(CRP)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稳态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c)呈正相关。结论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PMNC处于炎症状态,其中NF—κB活性的升高可能影响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方法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91例初发T2DM患者(G2组)及60例对照组(G1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活性;分析NF-kB活性与hs-CRP浓度相关性。结果G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活性和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而且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活性与血清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kB表达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核因子κB活化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与蛋白激酶Cα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不同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与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核因子κB活性呈逐渐增高趋势 ,在4周时即有升高 ,其峰值出现于 12周时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 ;其三个不同时相点的核因子κB活性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可见低水平的表达 ,12周时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可见较弱的蛋白激酶Cα蛋白表达 ,主要在新生内膜 ,12周时蛋白激酶Cα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原位杂交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表达明显上调 ,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新生内膜 ,12周时则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不同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表达变化其分布和强度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相类似。通过上述实验结果 ,结合细胞增殖调控的理论基础 ,我们推测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后 ,动脉壁血管细胞受多种因素刺激而激活蛋白激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kB与急性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B是一类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广泛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基因的转录调控,在机体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核因子-kB蛋白家族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简要介绍两类影响其活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槲皮素100mg*kg-1*d-1,治疗共8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力.RT-PCR检测方法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槲皮素对肾小球形态及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存在肾小球高滤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明显升高.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肾小球肥大.给予槲皮素治疗2周及8周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均较糖尿病未治疗组显著降低,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及TGF-β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改变不显著.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力可以纠正糖尿病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并同抑制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