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清扫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6例患者资料,采取保脾脾门淋巴清扫的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脾门淋巴结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20 mL;术后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3~9个,平均5个。术后有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1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进展期近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脾脏同时可以安全彻底地清除脾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远端胃癌手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95例,剔除2例腹腔中转开腹患者共计纳入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远端胃癌手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3年和5年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第一站淋巴结数、第二站淋巴结数和清扫淋巴结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1年、3年和5年复发转移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远端胃癌手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远期随访复发转移和死亡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意义,以及利用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方法:通过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模拟手术及解剖,观察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可供利用的镜下解剖学定位标志;对20例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解剖观察发现,胰腺、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肝胰襞位置恒定而突出,在腔镜下易于识别,可作为腹腔镜下手术的定位标志。20例在腹腔镜下完成D2根治手术,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11—32个。结论:借助于镜下可利用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胃癌根治手术,可引导手术在正确的位置和层面进行解剖分离,更符合安全性的原则和肿瘤根治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16例腹腔镜辅助下实施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胃切除2例、近端胃癌根治8例、远端胃癌根治6例。结果 16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全胃切除280(230~310)min,近端胃癌根治246(210~276)min,远端胃癌根治230(200~2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全胃切除280(260~300)mL,近端胃癌根治110(60~180)mL,远端胃癌根治120(70~200)mL。切口长度为5~7 cm。术后患者肛门排气平均3.5(2~4)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3.5(2~4)d,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近期并发症,无肿瘤的局部复发,无Trocar种植。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微创手术在胃癌根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采用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7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右侧入路的37例胃癌患者纳入B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出院时间),随访6 m的胃癌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出院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B组(P<0.05).两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与左侧入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且左侧与右侧入路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胃癌患者临床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8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 d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少于开腹组,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WBC、CRP、TNF-α、IL-6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2.8%,低于开腹组的5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减少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术中胃周血管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 按照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切除术的标准化手术步骤,对100例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活体胃周血管解剖学观察。 结果 胃周血管虽然存在于不同的平面内,但血液流动的内在联系性使它们围绕胰腺构成了胃周血管网络。在胰尾上缘的胰前间隙,脾动脉第三段可定位胃网膜左血管。在胰颈下缘的胰后间隙,胰腺钩突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可定位肠系膜上静脉。在幽门下方与胰头之前的网膜内可定位胃网膜右血管。在胰体上缘的胰后间隙,可定位腹腔干及其分支。胃胰襞、脾胰襞和肝胰襞是分别定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的解剖标志。 结论 胃周血管多存在变异,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应以胰腺为中心标志,同时以胃周主要血管及其分叉为参考,“顺藤摸瓜”解剖定位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一手术组完成的59例下咽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Focus超声刀进行切割、止血26例(超声刀组),采用电刀及传统结扎、缝合手术3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3.69依43.16) min、(82.85依14.04) mL、(54.46依8.17) mL、(15.00依5.70)d,传统组分别为(303.27依26.24) min、(132.85依10.83) mL、(94.82依13.04) mL、(22.79依12.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93、15.454、14.522、3.193, P值均<0.01)。两组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用Focus超声刀行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影响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短、术后渗出少及痊愈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两种术式中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2~56岁;开腹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3~56岁;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恢复进食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19.32±1.42)枚和(20.01±3.22)枚,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5.82±8.23)枚和(16.93±9.12)枚,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4.83±0.23)枚和(4.92±0.63)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两种术式的腹腔淋巴结清扫效果基本无差异;但腹腔镜辅助手术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胃癌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癌D2根治术后在2012年1月~2016年1月复发的178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2年)组119例和晚期复发(>2年)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复发时间下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等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期复发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11.72±5.85)个月,晚期复发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31.00±7.6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手术类型、原发肿瘤直径、肿瘤Borrmann分型、原发组织分化、原发T分期、原发N分期、受检淋巴结个数、原发淋巴结转移率、原发手术切缘、原发脉管有无癌栓、有无癌结节、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术后有无4~6周铂类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复发形式及无病生存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类型、受检淋巴结个数、原发脉管有无癌栓、N分期及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是胃癌复发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类型、受检淋巴结个数及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是影响胃癌D2根治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N分期及脉管有癌栓是胃癌D2根治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Lymphadenectomy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surgical 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The number of normal lymph nodes could indicate the number of nodes that need to be retrieved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in cadavers without gastric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wenty fresh adult cadavers (14 males, mean age 55, range 24–93 years) were us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were dissect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For total gastrectomy, the medi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that comprised D1 + dissection was 27 (range 15–42). The median and me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that comprised D2 dissection was 33, ranging from 18 to 50. For distal gastrectomy, the D1 + level comprised a median of 21 lymph nodes (range 11–38), and the D2 level 22 lymph nodes (range 11–39). In conclusion, considering gastrectomy + D2 lymphadenectomy a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adequate lymphadenectomy must encompass around 30 lymph nodes. Clin. Anat., 2018. © 2018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min、住院时间(13.4±4.0)d、肛门排气时间(2.3±0.5)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mL与对照组(146.6±36.7)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TNM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 0,0.002 8)。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 9,P=0.032 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病历资料,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指标优于传统开腹组,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淋巴结清除数目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别。腹腔镜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和安全的,而且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异位胰腺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经普通胃镜及EUS共检出的54例异位胰腺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19~76岁,中位年龄49岁。回顾性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及随访观察。结果在EUS下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发生于胃壁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51例随访观察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3例内镜复查病变大小无改变。9例(≥15mm)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行内镜下切除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异位胰腺恶变罕见,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异位胰腺可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料法识别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4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宫颈瘤周注射亚甲蓝,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病理学检查。结果SLN识别率为87.8%(43/49),灵敏度为81.8%,准确率为92%,假阴性率为18.2%。结论本组假阴性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的途径、术前放疗、病理检测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