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首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2021年0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62例,随访至移植+100d,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CM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例患儿中共有36例(58.1%)在移植+100d内首次发生CMV感染,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8(23.5~56.8)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来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与CMV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度aGVHD(OR, 22.025,95%CI,4.144~117.060)、Ⅲ-Ⅳ度aGVHD(OR,12.082,95%CI,1.144~127.653)P值均<0.05,与CMV感染独立相关。结论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与CMV感染的发生相关,应在移植早期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6月本移植中心完成的53例儿童HSCT的临床资料,其中脐血移植(UCBT)3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HC的预防分为2组:(1)常规组(15例),采用水化、碱化尿液、强力利尿和巯乙磺酸钠(Mesna);(2)前列腺素E1(PGE1)组(38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PGE1。结果53例中发生HC11例(21%),其中Ⅰ度2例(2/11,18%),Ⅱ度4例(4/11,36%),Ⅲ度5例(5/11,46%);11例HC中,早发性4例(36%),迟发性7例(64%)。HC发病时间为+2d-+25d(中位时间+15d,移植后为“+”)。15例常规预防组中发生HC2例(13%),38例PGE1组中发生9例(2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移植年龄≥6岁、预防移植物宿主病(GVHD)阳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组的HC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岁(32%vs8%,χ^2=4.68,P〈0.05)、GVHD阴性(35%vs7%,χ^2=5.96,P〈0.05)、CMV未感染组(62%vs 13%,χ^2=7.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发病仅与年龄(OR=3.53,P〈0.05)和CMV感染(OR=4.31,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充分水化、碱化尿液、选择性输注血小板、抗病毒和尿道膀胱冲洗等综合性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结论受者移植年龄≥6岁和CMV感染是儿童HSCT并发HC的重要危险因素,PGE1不能降低HC的发生。儿童HSCT后HC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TM)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进行allo-HSCT的247例TM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并发HC,分为HC组(91例)和非HC组(1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HC的效能。结果247例allo-HSCT TM患儿中,HC发生率为36.8%(91/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供受者血型不一致、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尿BK病毒核酸(BK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BKV-DNA)阳性和≥2种病毒感染与患儿allo-HSCT后并发HC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血型不一致(OR=3.171,95%CI:1.538~6.539)、发生aGVHD(OR=2.581,95%CI:1.125~5.918)和尿BKV-DNA阳性(OR=21.878,95%CI:9.633~49.687)是allo-HSCT TM患儿并发HC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单一尿BKV-DNA阳性或联合其他2种危险因素(发生aGVHD、供受者血型不一致)预测allo-HSCT后并发HC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0.8,P<0.05)。结论供受者血型不一致、发生aGVHD和尿BKV-DNA阳性是TM患儿allo-HSCT后并发HC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监测尿BKV-DNA对H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相关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69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监测移植后全血CMV-DNA拷贝数,分析移植患儿CMV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269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02例,中位年龄65个月(33~115个月),其中165例发生CMV感染,感染率为61.3%,感染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3 d(15~34 d),感染持续时间38 d(25~66 d)。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移植年龄65个月、移植后发生Ⅱ~Ⅳ级aGVHD是发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CMV感染发生风险(P0.05)。发生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使用脐血移植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相关(P0.05)。难治性CMV感染组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患儿年龄大、Ⅱ~Ⅳ级aGVHD能增加CMV感染的发生风险,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风险。脐血移植后易发生难治性CMV感染;难治性CMV感染初次检测到CMV感染时间早,峰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711份库存脐血造血细胞含量及探讨脐血造血细胞含量与白血病脐血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4711例库存脐血总有核细胞数(TNC)和CD34+细胞数分布情况,探讨不同的造血细胞输入量、供受者HLA不相合数、受者性别、年龄、体重和疾病类型间植入率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711例库存脐血TNC和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14×109/kg和4.06×106/kg,按3.7×107/kg有效TNC输入量计算,93.2%脐血可供体重50 kg以下受者移植。89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植入75例,植入率为8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和≥5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34和46 d。75例植入病例中,长期无病存活47例,死亡26例,2例复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Ⅰ~Ⅱ度、Ⅲ~Ⅳ度和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4.7%、20.0%、9.3%。影响移植植入率的因素包括受者年龄、TNC和CD34+细胞输入量;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包括受者年龄、体重和输入CD34+细胞数。结论在无法找到HLA全相合骨髓供者时,可选择脐血作为替代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治疗儿童与成人白血病,TNC和CD34+细胞数仍是选择脐血移植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比较六种常见aGVHD生物标志物水平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半相合HSCT前后的差异,明确发生aGVHD之前检测各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儿科行半相合HSCT的3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检测患儿移植术前、术后及出现aGVHD并治疗后的外周血aGVHD生物标志物(TNFR1、IL-6、IL-8、ST2、Elafin及Reg3α共6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本研究队列中的aGVHD发生率为35.48%;6种细胞因子水平在移植前、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L-8、TNFR1、ST2、Elafin的水平变化较大,在未发生aGVHD组和发生aGVHD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在确诊aGVHD后,因子水平变化与aGVHD药物治疗效果相关。结论 接受半相合HSCT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aGVHD生物标志物与aGVHD的发生及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戈谢病(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10例GD,进行allo-HSCT治疗,非血缘脐血和单倍体移植各5例,男2例,女8例。中位年龄5.7岁。预处理是以白消安和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清髓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以环孢素为基础。脐血组回输有核细胞(TNC)中位数6.5×10~7/kg,CD34~+细胞中位数2.13×10~5/kg;单倍体组回输TNC中位数16.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6.03×106/kg。结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13.5d和+20.5d,无原发性植入失败病例。9例患儿+30d为供者型完全嵌合,β-葡糖脑苷脂酶活力于+3个月恢复正常。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0%,1例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8例无病存活,1例死亡。结论 Allo-HSCT是GD的根治方法,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关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进行非血缘脐血移植的患儿,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幼年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2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石骨症、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Ⅵ型黏多糖和慢性肉芽肿各1例.HLA高分辨全相合6例,5个位点相合10例,4个位点相合5例,3个位点相合3例.预处理选用白消安(Bu)/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球蛋白(ATG)或全身放疗(TBI)/CTX/ATG为主方案.6例ALL采用TBI/CTX/ATG,其中2例加鬼臼乙叉苷(VP16),18例采用Bu/CTX/ATG,其中3例JMML加马法兰,1例ALL和1例AML加VP16,3例非恶性疾病加塞替哌.于0 d回输脐血有核细胞中位数为5.26(2.26~13.3)×107/kg,CD34细胞中位数为2.86(0.79~9.8)×105/k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采用环孢素A和甲基泼尼松龙(MP)或骁悉,出现Ⅲ~Ⅳ度aGVHD者,加用CD25单抗.结果 脐血干细胞粒系植入率为91.7%(22/24),1例ALL未植入,1例CML于+130 d排斥;血小板植入率为83.3%(20/24),中性粒细胞≥0.5×109/L中位天数+15(+13~+28)d;血小板≥20×109/L中位天数+38(+25~+100)d.7例出现Ⅰ~Ⅱ度aGVHD;1例出现Ⅲ度aGVHD,给予MP均控制;2例出现Ⅳ度aGVHD,给予MP及CD25单抗后未控制.随访中位时间28(9~96)个月,均未发生慢性GVHD(cGVHD).现存活14例血型均转为供者型;死亡10例,其中原发病复发2例(急变期CML和婴儿型ALL各1例),Ⅳ度aGVHD合并感染2例,6例感染(CMV间质性肺炎4例,霉菌性肺炎2例).结论 无关血缘脐血是快速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为恶性疾病患儿争取了治疗时间;因其cGVHD发生率低,对非恶性疾病患儿的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非恶性疾病(N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94例儿童NMD,均进行了haplo-HSCT,其中85例加第三方脐血。男72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岁。预处理以白消安为基础。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采用环孢霉素A、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氨蝶呤,于Old输注单倍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第三方脐血,02d输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总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3.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03×10~6/kg。结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15d和+22d。Ⅰ~Ⅱ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2.8%,8例出现慢性GVHD。CMV血症发生率54.3%;26例出现EBV血症,发生率达27.7%,4例进展为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予CD20单克隆抗体后控制。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91例存活(90例无病存活,1例带病存活),死亡3例。5年OS和FFS分别为96.3%和87.4%。结论 Haplo-HSCT为一些NMD患儿争取治疗时机,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Bu+Cy+ATG”典型预处理中加入氟达拉滨 (Flu)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CBT)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植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 2000年 6月至 2004年 6月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对 22例行脐血干细胞移植的地贫患儿,按预处理方案是否含Flu分为无Flu组 (8例 )和Flu组(14例)。无Flu组:Bu,Cy和马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Flu组在此基础上加Flu。观察两组植入率,急、慢性GVHD(aGVHD、cGVHD)的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 无Flu组 8例患儿HLA全相合 5例,不全相合 3例,接受单个核细胞(MNC)为 7 03×107 /kg[ (4 7 ~12 7 )×107 /kg],其中CD34+数为 4 0×105 /kg[ ( 0 6 ~11 7 )×105 /kg], 6例植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0 5×109 /L时间平均为 18d,血小板 (BPC)≥20×109 /L时间平均为 36 5d, 4例发生aGVHD, 1例发生cGVHD;Flu组 14例,HLA全相合 6例,不全相合 8例,平均输入供者MNC为 7 53×107 /kg[ (3 4~10)×107 /kg],其中CD34+数为 5 01×105 /kg[ (0 6~11 7)×105 /kg], 4例植入,ANC≥0 5×109 /L时间平均为 16d,BPC≥20×109 /L时间平均为 72d, 2例发生aGVHD, 3例发生cGVHD;两组植入率、aGVHD及cGVH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Flu组的HLA不全相合病例多于非Flu组。结论 allo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VitC)对川崎病(KD)急性期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的影响,探讨VitC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36例KD急性期患儿(KD组)及15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肱动脉FMD,并比较KD组静脉滴注大剂量VitC(200mg/kg,最大量为4g)和安慰剂(10%葡萄糖)前后肱动脉FMD的变化。结果KD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组静滴大剂量VitC后肱动脉FMD明显增加(P<0.01),静滴安慰剂后肱动脉FMD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VitC能明显改善KD急性期肱动脉FMD,其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50例初发或复发儿童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高危ALL12例,标危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和26例完全缓解AL(AL CR)患儿,以及23例同期住院的非恶性疾病患儿(对照组),检测其骨髓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情况。结果AL组中细胞周期蛋白D3、E阳性率分别为54%和46%,高于AL CR组和对照组(P<0.01);在ALL和ANL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ALL细胞周期蛋白D3阳性率明显高于标危ALL(P<0.01)。化疗前细胞周期蛋白D3、E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缓解后(P<0.01)。细胞周期蛋白D3、E在AL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98,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3、E与儿童AL发病有关,它们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3可能与患儿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细胞免疫和T细胞体液免疫比值(TH1/TH2)的作用。方法将60例2002年11月至2004年4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地塞米松组和γ干扰素组,并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分别用地塞米松、γ干扰素治疗,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及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γ干扰素组和地塞米松组治疗前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γ干扰素组3例,地塞米松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TH1/TH2失衡。地塞米松短期内可起到抗炎、平喘作用,止喘起效快,但T1/T2治疗前后无差异,反复感染、喘息反复出现、容易发展成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甘露聚糖凝集素(MBL)水平及第一外显子54密码子的突变率,探讨血清MBL水平与RRTI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000~200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65例RRTI儿童和238名正常儿童血清MBL水平,测定其中11例低MBL血症的RRTI儿童的免疫学指标(IgG、IgA、IgM、C3、C4),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与55名正常儿童MBL第一外显子54密码子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RRTI儿童出现低血清MBL水平频率明显多于正常儿童(χ2=6.96,P<0.05),其MBL54密码子突变率亦明显增高(P<0.05),低血清MBL血症导致RRTI主要在2岁以前,血清MBL水平越低,感染频率越高,其C3、C4水平也越高。结论儿童MBL54密码子突变导致低MBL血症在2岁以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倾向,MBL水平越低,感染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同时观察Sur vivin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2004年1~7月收治的37例儿童AL骨髓细胞Survivin和P53的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患儿。结果在37例AL患儿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14%,P53表达阳性率为32.43%,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织(P均<0.05),Survivin和P53表达呈强相关性(P<0.05),Survivin在高危(HR)ALL患儿的表达为46.15%,在标危(SR)ALL患儿的表达为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Survivin在儿童AL中异常表达,且与ALL的临床分型有关,提示其在判定儿童ALL预后中有意义;(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AL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与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2003年2~8月采用短程结构式游戏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并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湛江市2所小学4年级儿童共750名,按标准筛选出学习困难儿童83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从该2所小学同年级学习成绩在中等或以上水平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按随机抽样原则经过短程结构式游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总分和认知、情感两个成分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和抑郁体验5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程结构式游戏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儿复杂上尿路感染的因素及致病菌的耐药现状。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复杂上尿路感染患儿178例,分析其尿培养阳性的因素、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复杂上尿路感染患儿的年龄以≤1岁为主,占46.6%。致病因素中以膀胱输尿管反流为主,占61.8%,40例肾瘢痕患儿中有92.5%存在反流。复杂上尿路感染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3%,但与单纯上尿路感染相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01);克雷白杆菌与绿脓假单孢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上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P<0.01,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28%,以大肠埃希菌易产生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及第1、2、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均高,而ESBLs菌株交叉耐药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复杂上尿路感染以婴儿期多见,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复杂上尿路感染及肾瘢痕的主要因素,大肠埃希菌仍是其主要致病菌,但克雷白杆菌、绿脓假单胞菌比例明显上升,致病菌耐药性高,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表面活性蛋白A(BALSPA)水平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2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重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共57例。测定其BALSPA水平,监测血气、PaO2/FiO2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与MAS组患儿BALSP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AS组患儿PaO2、PaCO2及PaO2/FiO2水平较重症肺炎组明显降低(P值<0.01,<0.05,<0.05);ARDS及RDS组患儿BALSPA水平均较上述两组低(P值均<0.001),而RDS组患儿BALSPA水平较ARDS组低(P<0.001),但ARDS组患儿PaO2水平较RDS组患儿低(P<0.05)。PS治疗组患儿的病死率较非PS治疗组明显降低(P=0.049),其PaO2/FiO2与BALSPA水平密切相关(r=0.741,P=0.000)。结论与重症肺炎患儿比较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BALSPA水平无明显降低;ARDS及RDS患儿BALSPA水平明显降低;BALSPA水平能反映新生儿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新生儿肺部疾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共行TOF根治术161例,发生ALI5例。记录5例ALI患儿术前经皮氧饱和度(SpO2)、红细胞压积比(HCT)、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手术、体外循环(CPB)资料,以及ALI发生时间、ALI发生后各项治疗措施、各治疗阶段肺功能指标、计算其肺损伤分数。结果5例ALI患儿,年龄7~24(13.8±3.1)个月,体重7.0~9.5(8.2±0.5)kg,均在静吸复合麻醉CPB下进行,术毕给予改良超滤,平均CPB时间(67.2±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3.6±2.4)min,ALI发生率为3.1%,发生时间为术后8~60h,死亡2例。5例均施行腹膜透析术(PD),2例给予一氧化氮吸入,1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各治疗阶段肺功能指标逐步改善,至治疗后期,肺功能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OF术后ALI治疗困难,合理机械通气、尽早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有利于及时阻断低氧酸中毒导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