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以间断性腹痛腹胀,伴排气排便停止1个月入院,既往因右尺骨骨肉瘤于2年前行右上肢离断术。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  相似文献   

2.
<正> 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是较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国内报道发生率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00‰~350‰,15倍于无胎盘早剥者Pallack报道发生率为1.1%,围产儿死亡率为157‰,为无早剥者的27倍。其诊断、处理是否及时与母儿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就1例胎盘早剥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植物性胃结石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对一例胃巨大结石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因为急性上腹部胀痛伴呕吐考虑肠梗阻急诊入院,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后无缓解,经多次胃镜确诊胃巨大结石,转入外科行"腹腔镜下胃石取出+空肠结石取出术",治疗好转出院。结论:胃巨大结石导致肠梗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少见,临床接诊类似本例患者时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反复仔细的胃镜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变,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确诊的小肠扭转患者的KUB、CT、DSA影像表现。结果1例KUB示磨玻璃样阳性稀少征,2例CT均显示漩涡征,1例显示鸟嘴征,1例DSA示空回肠动脉异位及漩涡征。结论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漩涡征、鸟嘴征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5.
6.
异己手综合征(alien hand syndrome,AH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主要特点为患侧手不受主观意识支配,两手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或竞争性冲突[1]。该病临床虽不罕见,但因其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辨别有一定困难,故非常容易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大脑前动脉闭塞致胼胝体梗死后出现AH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外近年文献对AHS的病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6岁,因阵发性脐周疼痛伴呕吐一天急诊入院。查:急性痛苦面容,腹胀,上腹有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闻及高调肠鸣音。腹透:“中上腹肠腔积气,有多个梯形液平面,膈下无游离气体”。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颜面、双手背及双足背起红斑、水疱、糜烂及皲裂2周。皮损初起为水肿性潮红斑、水疱、糜烂,之后色泽变暗褐色,呈大片焦痂状,不久皮损肥厚,颜色变暗黑色,呈粗糙无弹性的黑色痂盖及皲裂。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萎缩、灶性基层液化,真皮浅层水肿,可见色素颗粒及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周围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烟酸缺乏症。本文就其病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阿奇霉素致心律失常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肠重复畸形在成人有癌变倾向,且其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本病一经发现或可疑该病时,应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腹腔镜探查术创伤小,值得推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按畸形所在位置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而定,为避免损伤正常的小肠血运。一般需切除重复畸形及部分附着的正常小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小肠重复畸形在成人有癌变倾向,且其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本病一经发现或可疑该病时,应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腹腔镜探查术创伤小,值得推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按畸形所在位置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而定,为避免损伤正常的小肠血运,一般需切除重复畸形及部分附着的正常小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胃肠结石病在临床上少见,而胃内结石进入回肠后导致回肠梗阻更为少见。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间断腹痛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 d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腹痛在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3.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 I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临床上常以腹泻、水肿、淋巴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等为主要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IL(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PIL)和继发性IL,原发性多由胸部和(或)腹部淋巴管的先天性异常引起,可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管发育缺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56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乏力、纳差、发热1年余,再发2个月并突发左侧肢体抽动10 d"入院。2017年患者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活检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术后患者规律服药,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后停药。2018年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并发多器官梗死,血培养再次分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提示真菌性心内膜炎可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复发,赘生物脱落可栓塞各个器官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以及后续维持抗真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皮肤蝇蛆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0月收治的1例儿童皮肤蝇蛆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复习199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国其他医院报道的98例皮肤蝇蛆病,总结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 本例患儿为6岁,男孩,临床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多发性皮下结节、虫体钻出后的皮肤损害、镜下血尿、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在皮肤破损周围诱导出蝇蛆,经鉴定为牛皮蝇,给予口服甲苯达唑片治疗3 d出院.出院2周后随访结果显示痊愈.从相关文献检索搜集的98例皮肤蝇蛆病可见,皮肤蝇蛆病发病率仅次于眼蝇蛆病,主要致病蝇种为牛皮蝇和纹皮蝇;好发于畜牧区,主要高发地为四川省西北地区,其次为青海省;以儿童多见.发热、游走性疼痛性皮下结节、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虫体钻出后的皮肤损害是皮肤蝇蛆病的典型表现,可并发心脏、肺、胃肠道和大脑等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典型患者可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丹毒、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和腮腺炎等其他疾病.检出蝇蛆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皮肤蝇蛆病无特异性治疗,多采用去除蝇蛆和对症治疗.阿苯达唑片、氯喹片或甲硝唑片等驱虫剂用于治疗有内脏器官损害患者.结论 皮肤蝇蛆病多见于儿童.对不明原因发热、游走性疼痛性皮下结节、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有虫体钻出的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皮肤蝇蛆病.诊断皮肤蝇蛆病主要依据为检出蝇蛆,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不在子宫体腔内着床并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误诊率高达85%~([1])。根据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内种植部位不同,又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剖宫产瘢痕妊娠、腹腔妊娠、子宫残角妊娠、输卵管残端重复妊娠等。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约占95%左右,其他部位妊娠称为特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29岁,G2P1,主因二胎孕30+6周,阴道出血3 h,下腹痛2.5 h于2016年8月12日01:09急诊入河北省人民医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4~5/40~45 d,LMP:2015-01-09,EDC:2016-10-16。停经3个月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1个月,因能耐受未予治疗,患者孕期精神及身体状态可,未规律产检,孕期较平稳。孕前体重50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 kg/㎡;目前体重53 kg,BMI:21.2 kg/㎡。入院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凝血块,2 h前  相似文献   

18.
Batter 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BS )是在1962年由Batter等首次报道,临床以低钾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的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而新生儿Batter综合征(aBS)是1985年由Seyberth等⑵首次报道,据统计国外发病率为1/104~1/105,主要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孕期羊水增多、伴有明显高前列腺E2血症为特点。目前国内报道新生儿的Batter综合征病例比较少,对病例的误诊及漏诊率也较高•因此结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Batter综合征患儿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性,汉族,32岁。因"停经13周,腹痛2d、加重9h"于2011-04-01急诊入本院。病史采集:10年前因盆腔结核于当地医院行右卵巢切除术,并流产1次,无生育史、近期流产史和输卵管妊娠史。平素月经周期为30d,LMP为20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