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抗生素过敏反应的严重性。方法对近3年的5例新生儿严重抗生素过敏反应进行总结。结果其中1例患儿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次日,静滴30分钟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抗休克、抗过敏及其它对症处理后迅速缓解,改用氧哌嗪青霉素3天后又反复出现荨麻疹。另4例在应用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西力欣等抗生素7~9天后出现喉水肿、全身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均为足月儿,发生过敏症状时日龄为11~27天。2例患儿有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5例患儿血清IgE水平为895~3466×103IU/L。结论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或血清IgE值升高者,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的抗生素的不断问世以及致病菌对既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新生儿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概述如下。新生儿抗生素应用概况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目前主要用青霉素类、氮基甙类和头孢菌素类进行治疗。一、青霉素类现仍然认为,青毒素G(PCG) 对链球菌、假单胞菌属,不产生青霉素酶的萄葡球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因而对这些感染PCG 仍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常用药物。然而,在生后早期,不必要地或长时间地暴露于抗生素,可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NICU中的抗生素治疗大多始于经验性治疗。新生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启动标准及治疗疗程尚不统一。针对细菌培养阴性且临床表现稳定的新生儿,及时终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成为共识。目前NICU中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是优化NICU抗生素使用方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抗生素合理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感染新生儿进行研究,发现感染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60.1%,其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形成败血症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发现培养阳性率最高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61.7%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说明近年来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药敏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已基本耐药,头孢唑啉、丁胺卡那、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可为近期临床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医院感染3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32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感染率为6.7%。新生儿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则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越高。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7.3%在皮肤粘膜。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所致。结论: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应注重低体重新生儿的治疗与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环境质量控制、加强洗手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雨春  刘吉荣 《新生儿科杂志》1997,12(5):197-198,223
选择11例日7龄7天以上新生儿肺炎住院病儿分别于投用头饱呋肟治疗前,治疗后1天、4天、7天做肠道菌群分析,同时检测10例持续应用抗生素3-8周病儿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抗生素对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以治疗后1天最明显,对需氧菌的影响在第7天最明显,而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在肠道菌群比例的严重失调及敏感菌量的再次增多,提示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微生态平衡紊乱及耐药性的产生,为继发感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1例日龄7天以上新生儿肺炎住院病儿分别于没用头饱呋肟治疗前、治疗后1天、4天、7天做肠道菌群分析,同时检测10例持续应用抗生素3-8周病儿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抗生素对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以治疗后1天最明显,对需氧菌的影响在第7天最明显,而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在肠道菌群比例的严重失调及敏感菌量的再次增多,提示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微生态平衡紊乱及耐药性的产生,为继发感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对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前后 (2010年vs 2013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和临床转归。结果 2013年的血源性感染收治率、血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 (6.47%,0.70%)均高于2010年 (2.7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但两年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年间血培养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均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两年间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年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或β-内酰胺酶阳性的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方案的实施对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源性感染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策略由风险评估策略改变为风险评估加感染筛查及监测策略对住院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以及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新生儿4 406例为对照组,按照风险评估策略使用抗生素;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新生儿4 476例为研究组,按照风险评估加感染筛查及监测策略使用抗生素。分别对比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结果 抗生素应用策略改变后,住院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将住院新生儿抗生素应用策略由风险评估策略改为风险评估加感染筛查及监测策略,能够明显减少抗生素使用率,而且不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Shao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900-902
感染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和疾病流行 ,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人们在肯定抗生素治疗效果的同时 ,也意识到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苦果 ,如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的毒副反应、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等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一、新生儿感染的菌群变迁、耐药现状及临床对策1.新生儿感染的菌种变迁及耐药现状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随着年代的不同而在不断地变迁 ,随时掌握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的变化规律 ,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重…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的首选药物,在新生儿病房中被普遍应用,新生儿时期抗生素的使用在消灭侵袭性感染的同时改善了无数患儿的临床预后。但近年来,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建立的影响逐步被认识,由此导致的众多不良后果给临床诊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决策带来挑战。文章综述新生儿抗生素暴露对肠道菌群及近、远期结局的影响,为抗生素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不同抗生素使用策略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胎膜早破新生儿2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抗生素使用策略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95)和对照组(n=128)。研究组入院后以风险评估与感染筛查结果相结合使用抗生素,对照组入院后以风险评估结果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预后。按是否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n=32)及非感染组(n=191),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剖宫产率较高,抗生素总使用率及入院时抗生素使用率均较低,感染发生率较高,但败血症发生率较低(P < 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儿胎龄较小,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剖宫产率高,入院时及复查的CRP及PCT水平均较高,发热为常见症状(P < 0.05)。早产儿、剖宫产为胎膜早破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P < 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新生儿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征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应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如有发热表现,尽早复查CRP等感染指标,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4.
911例新生儿低体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心律失常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10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各种感染63例,占60%,其次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早搏6次/min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注ATP,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小于50次/min,要紧急处理,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本组共死亡9例,多因原发病严重病死。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心律失常的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必治疗,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件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宜从速处理,对三度A—VB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14例新生儿贫血进行了临床分析。贫血的原因:生理性6例(5.3%);病理性108例,其中感染性贫血38例(33.3%)、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5例(30.7%)、失血性贫血25例(21.9%)、其它10例(8.8%)。贫血程度:轻度27例(23.7%)、中度77例(67.5%)、重度8例(7.0%)、极重度2例(1.8%)。对贫血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6天,孕37 4周,第一胎,第一产,因胎儿大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5kg,出生后患儿无外伤及脐部化脓史。患儿因发热2天,胸部皮损1天入院。患儿发热,体温高达39.2C,次日发现前胸部皮肤有黄豆大小的水泡,以后迅速蔓延扩展至整个前胸及背部皮肤约占体表面积的26%。当晚,患儿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体检:体温374℃,脉搏144次/分,呼吸60次/分,体重3.3kg,精神弱,反应差,颜面青紫,前由平,张力高,顿有抵抗,双目凝视,浅表淋巴结本及,无黄染,前胸部有约1X1cm2大小的破溃,无流脓,呼吸节律不齐,心音钝,脚背部皮肤紫红,…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呕吐10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9年来该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及转归。方法 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结果新生儿呕吐1010例(内科66.26%,外科33.73%),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9.24%。生后24h内发病的内科疾病是外科疾病的2.87倍,以咽下综合征和食道闭锁居首;1周内发病多为颅内出血、幽门痉挛、吸入性肺炎和消化道畸形;2周左右发病以肥厚性幽门狭窄为主。死亡26例,内科9例,外科17例(均为消化道畸形)。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5年收治的5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其次是低钙惊厥,惊厥的发生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对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预产期保健、积极纠正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须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