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知晓率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央补助地方甘肃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在全省选取29个项目县(市、区),在每个项目县(市、区)选择3个项目乡开展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各项目县(市、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70.82%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4.14%,平均提高23.32个百分点;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0.53%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7.38%,平均提高26.85个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等四个城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每个城市至少抽取2个小型工地和2个大型工地。4个市共抽取28个工地4123名建筑工人,并对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自填问卷的调查。结果 412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29.4%~58.3%,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人口流动类型、所在工地类型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联系。女性比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增加1.78倍(OR=1.78,95%CI1.46~2.16);大型工地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小型工地工人平均低0.77倍(OR=0.77,95%CI0.67~0.90);文化程度高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文盲工人的1.53~4.89倍;年龄越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低,市际和省际流动的建筑工人较本市区县际流动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要低。结论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60%,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及"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影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今后重点应加强对大型工地、跨省、市打工的工人较多工地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方式要通俗易懂,以便有效地提高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陕西省宝鸡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2008─2012年健康教育项目技术方案》(简称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实施,市级在干预方法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予以适当补充,以增强宣传干预效果。结果宝鸡市12个县(区)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目标人群正确答题总数由基线调查的10 607个增加到效果调查的13 700个,增幅为29.16%,各县(区)学生知晓率增幅15.54%~53.49%,家庭主妇增幅9.60%~47.80%,其中金台区、陈仓区、千阳县、麟游县、眉县、凤翔县等7个县(区)的学生和家庭主妇知晓率增幅都达到了20.00%以上;在市级层面上,学生知晓率从69.35%提高到90.17%(χ2=1 377.12),家庭主妇从68.07%提高到86.73%(χ2=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5年即2003─2007年、2008─2012年,宝鸡市居民总碘盐覆盖率(χ2=121.68)和总合格碘盐食用率(χ2=113.50)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结论宝鸡市连续5年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后,病区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明显提高;并完成了健康教育工作干预模式图,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干预措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提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工作覆盖率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选择中瑞项目覆盖市的大型建筑工地的男性农民工,在干预的3年间开展多次横断面调查,取最初和最后一次调查结果为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结果。其间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结果农民工知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由项目启动时的33.3%上升到终期调查的82.8%,每次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由项目启动时的35.7%上升到87.4%,最近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率,由项目启动时的0上升到74.7%。农民工最近患梅毒比例显著下降,由22.2%降到3.4%。结论协调有关部门,从目标人群入手,不放松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于农民工的防艾宣教是可持续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防治碘缺乏病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在23个省(自治区)选择项目试点县,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选择3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各项目省(自治区)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14%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0.11%,平均提高22.97个百分点;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89%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7.39%,平均提高19.50个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项目试点地区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大学新生"TLS"防艾健康教育效果,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同伴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开展防艾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校2017级大一新生中实施"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后,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从(13.83±2.64)分提高到(16.72±1.93)分(P0.001);艾滋病知识国8条综合知晓率提高了19.5个百分点(χ~2=196.711,P0.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从(1.99±0.89)分提高到(2.51±0.68)分(P0.001);大一新生对该教育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98.9%。结论 "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效果较好。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培训大学生防艾宣讲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宣传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疾控机构艾滋病防治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开展的质量情况,评价其防治能力,找出薄弱环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样选择30个县(市/区),采用普查方式进行书面答题分析四川省基层疾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防治专业知识水平,采用现场资料与网上填报资料的查阅对比分析常规工作中艾防工作人员的防治实际操作能力。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专业知识平均得分为80.67分,以60分为合格,HIV/AIDS感染者现存活数300人、300~500人和500人的县区合格人数分别为40人、50人和5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格人数随县(区/市)疫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治政策、监测检测、干预随访3个内容全部正确比例分为28.48%、11.39%和28.48%,确证阳性上报率为100.00%,报卡合格率为90.37%,高危干预上报符合率为58.62%,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实验室数据一致率为91.70%。结论四川省基层疾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防治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监测检测知识领域较防治政策、干预随访领域差,需加强监测检测知识方面培训,常规工作中高危干预填报工作完成较差,需加强相关培训与数据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当前校园防艾工作现况,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方法在主题巡讲活动前后,调查学生的防艾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防艾教育现状、对防艾知识需求以及防艾相关态度行为。结果主题活动前和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活动前825份,后872分。活动前调查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0%,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38.3%,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25.6%,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41.7%;主题巡讲活动后,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2%,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73.2%,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48.9%,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25.2%。学生防艾知识来源: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占53.0%;学生的防艾知识需求: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宣传分别为60.3%和39.1%。在主题活动前,学校的性质、学生所在年级以及之前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均是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题活动后,仅仅学生所在年级会影响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结论该区当前中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较低,主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防艾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则需要辅助多种宣教途径进行。网络新媒体防艾宣传是今后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疟疾流行区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在山东省5个疟疾流行二类县随机抽取部分中小学生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疟疾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干预组通过健康教育课、疟防知识手册、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进行疟防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不施行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68%和68.2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68,P>0.05)。干预后随访,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17%和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干预组干预后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3,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对全省的疟疾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为高校更科学地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校园内随机整群匿名调查形式,对武汉几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757名大学生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6.3%(426人),其中"当下大学生艾滋病传播最主要的途径"的知晓率为77.4%(586人);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行为持有率为31.4%(238人),其影响因素为性别。仅5.2%(39人)大学生表示所在的大学经常进行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宣传及教育。36.3%(275人)大学生选择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来接受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宣传及教育。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年级、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优于其他人群。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总体知晓度较低。在平时的艾滋病知识宣传过程中,多应用互联网等大学生习惯的方式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当前校园防艾工作现况,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方法在主题巡讲活动前后,调查学生的防艾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防艾教育现状、对防艾知识需求以及防艾相关态度行为。结果主题活动前和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活动前825份,后872分。活动前调查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0%,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38.3%,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25.6%,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41.7%;主题巡讲活动后,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2%,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73.2%,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48.9%,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25.2%。学生防艾知识来源: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占53.0%;学生的防艾知识需求: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宣传分别为60.3%和39.1%。在主题活动前,学校的性质、学生所在年级以及之前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均是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题活动后,仅仅学生所在年级会影响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结论该区当前中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较低,主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防艾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则需要辅助多种宣教途径进行。网络新媒体防艾宣传是今后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新模式,提高公众和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效遏制疫情快速增长态势。方法基于广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实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宣传教育新策略、新措施、新模式,以利不断提高防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性、有效性。结果广西区卫生行政部门创新提出防艾策略"四转变"和"六招术"。将宣传教育转变重点确定为开展以宣传"危害/疫情/关怀/预防"并重的警示性宣传教育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攻坚工程。2016年调查结果广西公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城镇居民94.4%,农村居民94.0%,流动人口92.0%,校内青少年94.6%;2015年广西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吸毒人群96.5%,暗娼人群96.3%,男同人群97.1%;全区防艾工作取得了连续5年"降两率"的显著成效,即:2012-2016年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的病例数连续5年下降,分别为12 229例、10 877例、9 640例、9 190例、8 848例,2012-2016年报告艾滋病死亡病例数连续5年下降,分别为3 888例,3 316例,2 914例,2 717例、2 595例,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增长。结论广西防艾攻坚7年来实施警示性宣传教育,公众和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连续5年"降两率",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增长,表明警示性宣传教育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变化特征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综合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11─2013年巴州暗娼人群进行问卷和血清学调查。结果巴州暗娼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为88.93%,不同年龄段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9.36%,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率58.16%,安全套的使用率随知晓率的上升而增加;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措施覆盖率为59.41%,HIV抗体阳性率0.42%,梅毒抗体阳性率4.66%,HCV抗体阳性率0.79%。结论新疆巴州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要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河南省2009年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2008年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抽取65个县(市、区)作为项目县,确定目标人群,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在项目县、乡、村中的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省65个县(市、区)做基线调查小学生6 565人和家庭主妇3 082人;效果评价小学生6 204人,家庭主妇3 044人。干预后,小学生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61.1%提高到92.6%(χ2=1 756.08,P<0.01),家庭主妇重点地方病知识的知晓率从65.0%提高到92.1%(χ2=655.90,P<0.01);其中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许昌市健康教育项目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效果。方法对4个项目县(市、区)的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43.89%提高为91.32%,成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4.64%提高为94.23%,正确健康行为比例由67.86%提高为92.74%。结论采用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临夏县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夏县碘缺乏病重点乡、难点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通过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活动,临夏县小学生、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由干预前的75.5%、69.1%,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8.2%、96.3%;健康教育干预后家庭主妇自觉购买碘盐的行为具有率为60.8%;正确食用碘盐行为具有率为60.3%;碘盐覆盖率由干预前的96.5%提高到干预后的99.9%;学生和妇女对"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智力低下、生傻孩子和碘盐是最好防治方法"等知识的知晓率有大幅度的提升。结论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碘盐覆盖率,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洪江区吸毒人员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员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方法建立针具交换中心,以同伴宣传员为主,在吸毒人员中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健康教育、清洁针具销售和回收等干预措施,运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共用针具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洪江区吸毒人员以城区、低文化程度、青壮年、未婚男性为主,干预后针具交换量大幅度上升,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率明显下降、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明显上升。结论在吸毒人员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活动有助于提高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降低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男男性工作者(money boy,MB)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沈阳、成都和南京3个城市,在干预现场,对接受干预的、有性交易或准备从事性交易的MB,开展面对面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调查干预活动前后的知识与行为,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有效问卷484份,终期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3份。MB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1.56岁和21.60岁,均以未婚为主。通过开发和发放宣传册,推广润滑剂和鼓励购买安全套,交流使用安全套保护健康的技巧,建立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开展性病规范诊疗,并积极推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活动。干预后,MB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62.66%上升到91.94%;男男安全性行为有所提高;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性病诊治者由53.9%上升到86.8%。结论对于MB的健康干预、有关安全性行为仍应以宣传和推荐安全套使用为重点。综合干预宣传可以引导MB正确选择性病的诊疗机构。  相似文献   

20.
劳可娟 《内科》2013,8(1):54-55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广西灵山县灵城选取5所建筑工地1000名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9.0%,对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6.2%,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为47.3%。结论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59%)离中国艾滋病2010年行动计划要求达85%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