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最初3个月的免疫重建综合征问题. 方法 对收治的HIV/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前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CD 4 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进行描述. 结果 2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中,治疗的前3个月CD 4 T淋巴细胞均上升,病毒载量下降有的甚至检测不到,出现免疫重建综合征12例;并发肺炎6例(细菌性4例、霉菌性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3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结核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肠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血行播散型结核并脑膜炎1例),带状疱疹1例. 结论 HAART可使免疫重建,包括CD 4 T淋巴细胞功能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和其他的治疗益处,同时也会激活一些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HAART联合白介素-Ⅱ促进AIDS免疫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圳市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探索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白介素-Ⅱ(IL-Ⅱ)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对7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和白介素-Ⅱ免疫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病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9.01岁;感染途径以性乱为主,单纯性乱占64.7%(包括男男同性性乱14%),性乱加吸毒占14.6%,其他有输血感染。并发症以呼吸系统为主,消化系统次之,血液及泌尿生殖系统排在其后。两个系统以上受累的占91%。病原以结核杆菌最多,占37.7%;肺孢子虫肺炎次之,占29.8%;再者为细菌性肺炎,占28.6%。共住院100人次,人均住院1.3次,每次住院22.08天,中位数19.14天。人均费用810.8元/天,中位数614.3元/天。44例HAART治疗后CD3^+、CD4^+细胞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增高,CD8^+下降(P〈0.01)。对6例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病例,给予白介素-Ⅱ治疗后CD3^+、CD4^+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上升,CD8^+下降(P〈0.01)。结论深圳市HIV感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临床应注意误诊漏诊。HAART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对部分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患者,给予白介素-Ⅱ可提高CD3^+、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中医药干预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并对影响免疫功能重建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已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HIV/AIDS患者109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成中药干预组和非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采用ART+中药治疗,非中药干预组采用ART+安慰剂治疗,疗程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药干预组患者50例,非中药干预组59例,两组人口学特征及ART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12个月后,中药干预组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为34.0%(17/50),非中药干预组为16.9%(10/59)。多因素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中药干预组是非中药干预组的4.048(1.300~12.606)倍,ART时间大于5年是ART时间小于5年的17.619(3.591~86.457)倍,血液和母婴传播是同性性传播的11.343(1.213~106.04)倍。结论 中药干预治疗、ART时间长短及HIV传播途径是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排除其他...  相似文献   

5.
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研究是近年来AIDS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之一.本文就目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概念和特点、异常的免疫重建,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指标,促进免疫重建的治疗策略3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确实挽救了很多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的关注.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如何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大家一直探讨的问题.该文综述了HAART的局限性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客观评价中西医协同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临床研究检索由两名专业文献检索人员分别...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损害细胞免疫功能,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经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能够有效抑制HIV复制,建立HIV/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AIDS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透析病人慢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3例确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严格限制液量保持液体平衡、设计个体化透析方案、静滴多巴胺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给予中药煎服,每天1剂,6d为一个疗程,间隔7d,长期服用。随访3年,记录血压变化,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肾上腺素a受体,心功能变化抵抗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P〉0.05),但肾上腺素受体抵抗及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病人的肾上腺素受体功能增强血管反应性,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持久。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太生 《传染病信息》2003,16(4):150-15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CL4~+ T细胞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最后导致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1996年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艾滋病(AIDS)的免疫破坏是不可逆转的。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出现后,人们普遍接受了免疫能重建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AART治疗后HIV/AIDS患者的免疫力可以恢复,并能够对抗机会性感染。随着对AIDS发病机制和免疫病理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和手段纷纷涌现,其目标在于更快和更进一步的恢复机体免疫力,以预防机会性感染和增加HIV特异性免疫力。本文对近年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的一些新治疗策略进行如下简述。 1 CD4~+细胞减少的机制和免疫重建艾滋病的最主要免疫病理是CD4~+ T细胞数量的减少。感染HIV后体内CD4~+ 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这种减少一般分4期。第1期以CD4~+ T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晚期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单纯驱虫治疗不能有效防治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生与进展。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简介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是控制疾病进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及笔者在PBC研究中的经验心得。发现PBC发生的风险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表明与"虚""瘀""郁""湿""毒"有关,病因病机关键词是湿热、瘀血、肝郁、气滞、脾气虚、肝气虚、肝肾阴虚,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多见。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首选药物,但仍有多达40%的患者应答不良,中医中药的联合使用对于改善PBC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对以清胰化积方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胰腺癌进行疗效评估,探讨可行性治疗模式。方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通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9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9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28.42%;3年生存率6.32%;5年生存率2.11%。中位生存期为7.1个月。其中清胰化积组102例,中位生存期8.7个月;非清胰化积方88例,中位生存期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80、CA19-9≥500 U/ml、消瘦(体重在6个月内减轻≥10%)、肝转移、手术方式、全身化疗和清胰化积中药是影响该治疗模式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根治手术、全身化疗和清胰化积中药是老年胰腺癌长期生存保护因素。老年胰腺癌Ⅲ期患者可化疗结合清胰化积方中药治疗,Ⅳ期老年胰腺癌患者则应以中药及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病人群发病率较高,目前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胆石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总结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胆囊炎、控制胆道感染、调节胆汁代谢、预防胆管术后狭窄及结石再生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为将来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制订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可逆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ACLF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早期结局预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ACLF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评述了ACLF预后评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旨在指导ACLF的预后判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41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21例),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0.8)d、(3.1±0.8)d、(21.5±2.8)d,较常规组的(5.2±1.4)d、(4.7±1.3)d、(32.1±3.6)d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中西医组发生并发症5例,较常规组的8例显著减少(P<0.01).中西医组病死1例,转手术1例,常规组病死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是目前国内肝衰竭的主要临床类型,临床证候复杂多变,变证多,兼夹证多,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在肝衰竭病因病机、证候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人们对肝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趋于一致,基本的病因病机可以用"湿、热、毒、瘀、虚"来高度概括;临床研究更注重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国情开展临床研究;个体化复杂干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存质量;其在调控免疫、有效控制内毒素血症方面的作用机制初步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血清标志物、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等非创伤性诊断技术在肝纤维诊断中的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应是包括病因治疗、抗炎保肝、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过多沉积的细胞外基质为一体的系统治疗。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而中医药在抑制合成及降解过多沉积的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方面,具有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次和多个靶点的特性,而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希望。但是,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的优势仍需通过设计严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深入研究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也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的治疗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预后,但仍存在一定的UDCA应答不佳的人群,是目前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基于生化应答的评估模型及评分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用于筛选应答不佳者。中西医结合治疗PBC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前景,在改善PBC患者症状、肝脏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提高生化应答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研究设计、疗效判定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