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349例HIV/AIDS病人,分为益艾康组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益艾康+HAART组给予HAART治疗,6个月检测1次CD4+T细胞,1年检测1次病毒载量,连续观察60个月,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益艾康组434例,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益艾康+HAART组治疗915例。治疗60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T计数升降50个/μl为评定值,益艾康组上升者占28.70%;稳定者占17.10%;益艾康+HAART组上升者占46.80%;稳定者占2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病毒载量下降程度与疗前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组病毒载量下降率为64.10%,下降和稳定共计85.89%;益艾康+HAART组下降率为57.50%,下降和稳定共计9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具有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并降低或稳定病人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都安县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近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3个月后,观察其体重、机会性感染控制情况、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水平的变化。结果 109例病人中,78例病人治疗前体重下降,治疗后所有病人体重上升,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治疗前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治疗后有69例恢复了劳动能力;58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经更换方案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104例病人全血CD4水平上升,治疗前后CD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病人临床疗效良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能提高病人全血CD4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349例HIV/AIDS病人,分为益艾康组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益艾康+HAART组给予HAART治疗,6个月检测1次CD4+T细胞,1年检测1次病毒载量,连续观察60个月,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益艾康组434例,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益艾康+HAART组治疗915例。治疗60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T计数升降50个/μl为评定值,益艾康组上升者占28.70%;稳定者占17.10%;益艾康+HAART组上升者占46.80%;稳定者占2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病毒载量下降程度与疗前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组病毒载量下降率为64.10%,下降和稳定共计85.89%;益艾康+HAART组下降率为57.50%,下降和稳定共计9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具有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并降低或稳定病人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14例应用HAART(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奈伟拉平)的AI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CD4+T细胞〈50个/μl的7例AIDS病人中,1例疗效较好,6例短期内死亡;而CD4^+T细胞〉50个/μl的7例AIDS病人中,6例较好,1例在短期内死亡。7例持续治疗的病人,CD4^+T细胞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对多数AIDS病人效果显著,然病情较重者,多难以见到疗效,因此需严格掌握HAART时机。另外,本组免费药物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是多数病人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用克力芝(LPV/r)后,对于免疫功能特别是CD4+ 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66例因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而改用克力芝的AIDs病人,与继续原方案治疗的病人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治疗前、免疫重建不良时和换药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结果克力芝组30例病人,免疫重建不良时的CD4细胞计数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1年后,CD4细胞计数较基线和免疫重建不良时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6例病人基线时、免疫重建不良时及继续治疗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用克力芝可改善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情况,继续使用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加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方法不能改善免疫重建不良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对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代谢参数的动态影响。方法 52例初治HIV感染者,依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200个/μL、200~350个/μL及350个/μL分为A(28例)、B(10例)、C(14例)三组,分析三组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TDF+3TC+EFV)前及治疗后4、12、24周各组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去脂体重(47.25kg)及尿酸(UA)(329.08umol/L)低于B组(分别为53.30kg、352.61umol/L)及C组(分别为53.54kg、398.44u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甘油三酯(TG)升高(2.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0.99mmol/L),HAART后此改变逐渐恢复正常(24周时TG及LDL-c分别为1.61mmol/L、1.17mmol/L);HAART后4周,A、B组空腹血糖(FPG)升高(A组4周、0周FPG 5.93mmol/L vs 5.68mmol/L,B组4周、0周FPG 5.92mmol/L vs 5.58mmol/L),升高的FPG于12周恢复正常(分别为5.66mmol/L、5.57mmol/L);HAART后三组UA均降低,最低时(A组12周270.83umol/L,B组24周290.63umol/L,C组4周315.10umol/L)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UA 24周时亦未恢复正常(三组24周UA分别为320.63umol/L、290.63umol/L、350.50umol/L)。结论低CD4细胞计数者去脂体重、UA及HDL-c降低,TG升高;HAART早期可导致糖代谢、嘌呤代谢障碍,对异常的脂代谢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为保证HAART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全部病人均使用国家免费艾滋病HAART药物,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要求,全部病例均在HAART后1、2、3、6、9、12个月随访1次,统计病人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例病人中90例出现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3例一线治疗失败、2例因药物配伍禁忌更换抗病毒药物。其中90例病人因AZT、NVP、D4T不良反应更换抗病毒药物。另有3例初始HAART方案包含EFV的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自行缓解,未更换药物。将初始HAART方案包含AZT、NVP、D4T的病例分为未换药组和换药组,将两组病人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ART的主要换药原因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在包含AZT、D4T、NVP的HAART方案中,治疗前3个月着重监测AZT、NVP的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着重监测D4T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无关。同时须及早发现耐药,并须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9.
徐庆年  孙洪清  刘莉  王江蓉  卢洪洲 《肝脏》2008,13(5):372-37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予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的血脂代谢变化和脂肪肝发病情况及临床对策。方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HAART方案为(d4T+3TC+EFV),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空腹血脂变化(包括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肪肝发病情况,对照组观察随访指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HAART治疗前后血甘油三脂分别为(1.44±0.35)mmol/L和(2.10±0.54)mmol/L(P〈0.01),总胆固醇分别为(3.91±0.86)mmol/L和(5.45±0.87)mmol/L(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26±0.21)mmol/L和(1.22±0.05)mmol/L(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29±0.33)mmol/L和(3.11±0.29)mmol/L(P〈0.01)。治疗组49例患者到2006年7—8月B超肝脏检查累计发现脂肪肝9例。对照组随访过程中血脂无明显变化,没有发现脂肪肝。结论治疗组患者HAART后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抗病毒治疗前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无显著变化。影像学B超诊断脂肪肝发生率为18.3%(9/49)。提示HAART与血脂代谢异常及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1.
蒙江明  张彤 《传染病信息》2010,23(6):350-352
目的了解南宁国家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228例AIDS患者应用HAART3~18个月后,进行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及分析。结果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共228例。100例在应用HAART6-18个月时进行VL检测,治疗6、12、18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VvL明显下降,下降发生在6个月以前,6个月以后VL比较稳定。151例在HAART3-18个月时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治疗3、6、12、18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增加,分别为195、228、255、277/μl;CD4^+T淋巴细胞累计增值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15、148、175、197/μl。结论HAART对AIDS患者有确切疗效。VL下降主要发生在6个月以前,6个月以后VL比较稳定;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CD4+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的中短期变化规律。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AIDS病人HAART后3、6、12、18、24个月,CD4+T细胞数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12.186个/μL、6.917个/μL、32.081个/μL、36.654个/μL、41.431个/μL;病毒载量平均log下降了2.475拷贝/mL、0.893拷贝/mL、0.140拷贝/mL。结论接受HAART的AIDS病人,中短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济南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减少死亡的办法。方法收集2000-2012年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济南市HIV/AIDS死亡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济南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876例,累计死亡152例,累计死亡率17.35%;其中67.11%在确认1年内死亡,32.89%在确认1年后死亡,存活≥3年的占9.88%。死亡前检测过CD4+T淋巴细胞的占37.5%;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1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前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占11.84%;平均服药时间为1.01年;平均生存时间年2.53年。结论济南市AIDS病例发现晚,CD4+T检测覆盖面、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AIDS知识宣传力度,消除歧视,扩大自愿咨询、主动检测的力度,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AIDS)病人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病人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 HAART开始12个月后,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241.61±148.02)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中医药改善艾滋病(AIDS)病人免疫功能、促进免疫重建的积极作用,为中医药介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1例经HAART后病毒载量控制理想、但免疫功能恢复不完全的AIDS病人,给予介入中医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1例经单纯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的病人,在介入"康爱保生胶囊"进行中西药合用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50/mm3者17例(占80.95%),上升〈50/mm3者2例(占9.52%),下降者2例(占9.52%)。21例病人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67.14±38.89)/mm3,上升比例达94.37%。结论在HAART有效控制病毒载量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中药治疗,将有助于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重建,大大增强HAART的疗效,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艾滋病(AIDS)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对照组(单纯HAART),疗程半年,比较两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35人)和治疗组(39人)治疗后的CD4+T细胞计数和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和P〈0.05),而CD8+T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8),而两组CD8+T淋巴细胞和IL-2上升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CD4+T细胞的效果优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AIDS病人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与AIDS相关死亡病例和非AIDS相关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以及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HIV/AIDS死亡病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死亡的5 265例有效个案进行分析,临床诊断为AIDS相关疾病死亡2 647例(50.3%),意外伤害410例(7.8%),其他疾病或难以确定与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1 973例(37.5%),不详235例(4.5%)。4 382例(83.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发现较晚(46.4%)和家庭经济困难(13.7%)。2004-2011年7月底,累计治疗AIDS病人21 761例,死亡1 718例。在有完整资料的1 694例死亡病例中,825例(48.7%)在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1 065例(62.9%)治疗前最近1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结论未能及时就医或诊断时间较晚,免疫功能低下,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