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Yang H  Xu HB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829-833
目的从文献引证角度透视中华眼科杂志的作者发表论文和被引情况。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眼科杂志作者发表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中华眼科杂志2001至2006年间,共有990名第一著者发表论文1513篇,其中来自479人的705篇论文被引用2611次。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748人,占第一作者人数的75.6%,发表4篇以上的核心作者50人,发表论文325篇(21.5%)。按作者地区划分,北京地区发表论文412篇(27.2%),被引666次,居首;广东地区发表论文235篇(15.5%)被引632次,居第二位。按作者单位划分,17个论文多产单位发表论文851篇(55.6%),被引1611次(61.7%);其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发表论文198篇,被引526次,居机构排名首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发表论文140篇,被引237次,居第二位。结论中华眼科杂志所载文献被引用比例较高,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力较大、学术造诣较深的活跃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群地区分布范围广,发表论文较多的地区是北京、广东、上海。  相似文献   

2.
中华眼科杂志1995至2004年论文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Yu G  Yang H  Zhao Y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763-766
目的 探讨中华眼科杂志载文作者及其机构、地区分布情况,了解科研人员合作类型及其特点,确定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及核心地区。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5至2004年论文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地区分布、系统分布、核心作者、论文多产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刊10年发文2143篇,其中发文1篇作者912人,占第一作者人数的70.59%;作者合作论文1853篇,合作率86、47%,合作度3.56;独著论文290篇(13.53%)。高校发文246篇(11、48%),科研院所发文176篇(8.21%),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文969篇(45.22%),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发文423篇(19.74%)。核心作者82人,发文553篇(25.81%);论文多产单位20个,发文1016篇(47.41%),其中北京地区发文574篇(26.78%)居第一位。结论该刊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率高,并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力较大、学术造诣较深的活跃核心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中华眼科杂志2001至2004年载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i SX  Y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52-655
目的探讨中华眼科杂志的载文规律。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眼科杂志刊载文献篇数、发文栏目、引文频率、基金资助、发表时滞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眼科杂志2001至2004年共发表了926篇论文和16篇信息报道,共计942篇。集中刊载在24个栏目,载文的引文率达89.98%,获得基金资助的比率较其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提高,获基金资助论文占全部发文数量的19.53%,论文发表时滞较长。结论中华眼科杂志的专业学术水平高,是国内眼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杂志。建议增加出版频率或增加版面。(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2-655)  相似文献   

4.
唐雅楠  莫宾  刘武  王宁利  李思珍 《眼科》2012,21(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所发论文的特点,为个人及单位增强科研实力提供建议。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在北京同仁医院登记存档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学术论文。方法 统计分析论文数量、构成、期刊类型分布及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等。主要指标 论文数量、种类、期刊类型分布、研究内容、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结果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2008-2010年共发表论文533篇,其中SCI文章88篇(16.51%),中华系列94篇(17.64%),核心期刊304篇(57.04%)。其中2008、2009、2010年分别发文172篇、195篇、166篇,SCI文章分别为19篇、29篇、40篇。SCI期刊约62种,核心期刊44种。文章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244篇),基础研究(101篇)、专科护理(60篇)、教学管理(9篇)等也均有涉及。533篇论文中,498篇(93.43%)由中、高级职称人员撰写。结论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近年发表论文数量整体趋势相对平稳,发文质量不断提高,反映专业水平和科研实力层次多、角度广。高级职称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要发文群体。(眼科,2012,21:132-135)  相似文献   

5.
Zou F  Xu JN  Zhang YL  Yang L  Wu K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834-837
目的了解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内地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的情况。方法应用相关检索词从PubMed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我国内地学者6年间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并对论文数量、发表刊物、发表单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至2005年我国内地眼科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或作者单位在国际上发表英文论文共392篇,刊载于134种期刊,源自83个单位,主要是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其中发表文章的数量≥4篇的期刊23种,累计发表文章的数量≥4篇的单位25个。结论6年间我国内地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一个侧面标志着我国眼科学研究水平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华眼科杂志1978~1999年发表论文前百名作者名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华眼科杂志作为国内眼科界的主导和权威期刊,自创办以来以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组织和发表了大量代表我国眼科学术水平的论文,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庆祝中华眼科杂志创刊50周年,笔者将中华眼科杂志1978~1999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汇总,利用计算机对文章第一作者的论文篇数逐一进行了统计,从中筛选出在此期间发表论文最多的前百名作者(按相同篇数并列的原则,共统计为116名)。详见表1。表1 中华眼科杂志1978~1999年发表论文前百名作者名录作者论文篇数作者所在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谢立信38青岛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5年五种眼科期刊基金资助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ou F  Yang L  Pan ZJ  Wu K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58-161
目的研究我国5种中文眼科期刊基金资助论文情况,揭示目前眼科领域的基金资助论文特点及科研状况。方法选择2005年出版的中华眼科杂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眼科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共5种国内公开发行的眼科期刊,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对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基金资助论文率、基金资助论文的地区分布及研究方向、基金资助论文的作者合作度、基金资助论文获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及其在栏目中的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005年5种眼科期刊所载基金资助论文率为12.72%(222/1745),其中国家级为4.70%,省部级为4.81%,其他基金为3.21%。基金资助论文作者合作度最高为5.21,基金资助论文产出量以广东省最高,占31.98%(71/222)。各期刊基金资助论文均以获单项基金资助为主,为149项(67.12%)。基金资助论文研究主要集中于视网膜(51/222,22.97%)、角膜(38/222,17.12%)及晶状体领域(25/222,11.26%)。结论5种眼科期刊发表基金资助论文数量、级别均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专业领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七种眼科文献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日忠  时冀川 《眼科研究》2002,20(4):367-369
目的 探讨眼科杂志中常用统计方法的类型、使用频率和常见统计缺陷。方法 阅读2000年《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临床眼科杂志》和《眼科》7种杂志中所有论著及实验研究论文,计算各种统计方法出现的类型、使用频率和统计缺陷类型。结果 7种杂志共发表论著973篇,使用统计方法的文献513篇(52.72%),未使用统计方法的文献460篇(47.28%)。共涉及统计方法14种,主要为t检验(43.37%)、卡方检验(23.78%)、方差分析(15.59%)和直线相关与回归(8.97%)等。在513篇有统计文献中,出现各种统计缺陷290篇(56.53%),常见统计缺陷有仅注明统计方法而不标出统计量(56.90%)、不注明使用何种统计方法(36.55%)和统计方法使用不当(6.55%)等。结论 眼科医师应正确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尽量避免统计错误,以提高文献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12-2016年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的整体情况。设计 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对象  2012-2016年中文的青光眼相关文献。方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联合检索2012-2016年我国的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论文数量及年代、发文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词云和聚类分析,以归纳青光眼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指标 文献的年份分布、作者单位分布、作者分布、所属期刊分布、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青光眼相关中文论文8332篇,自2014年起文献发表呈下降趋势(1707篇,1781篇,1698篇,1611篇,1535篇)。发表文章数量前三的单位是北京同仁医院(205篇)、中山眼科中心(109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78篇)。发表文章前三的作者是王宁利(65篇)、李建军(37篇)、孙兴怀(30篇)。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国际眼科杂志(622篇)。近五年青光眼研究的热点是晶状体与青光眼的关系及青白联合手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及白内障手术在抗青光眼中的应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及临床护理、抗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手术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结论 文献计量学分析可有效归纳我国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的大体状况,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有下降趋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仍是近五年我国眼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13-2015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中英文科技论文。方法 对2013-2015年各年度科技论文发表的分布(SCI、中华、核心、非核心),水平(影响因子),研究类型(临床、基础、流行病),研究方向,第一作者的年龄、职称、学位在各年度和期刊类型的分布情况,科研项目对论文的支持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主要指标 论文数量、论文性质、期刊类型分布、研究类型、研究方向、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和学位。结果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3年间共发表科技论文292篇,其中2013、2014、2015年分别发表论文90篇、92篇和110篇。SCI收录期刊论文120篇(41.1%)、中华系列91篇(31.2%)、核心期刊68篇(23.3%)、非核心期刊13篇(4.5%)。三年间每年发表收录在SCI期刊的论文平均单篇影响因子为3.0~3.1,论文以临床研究类型为主,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光眼和眼底病。<30岁年龄组和45岁以上年龄组是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的主要人群。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发表论文数量最多,121篇(46.9%)。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发表的论文SCI收录比例最高,占67.6%(25篇)。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82篇(31.8%);其次是正高级职称人员,74篇(28.7%)。中级职称人员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9篇(占总SCI论文数的28.7%)。发表论文标注的资助项目出现频次共计288次,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结论 2013-2015年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整体趋势稳中有升,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有待提升。正高级职称人员是发表科技论文的主力。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多渠道基金资助对科技论文的发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Zhao W  Shen XB  Guo WT  Huang YB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44-947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5至2009年刊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提供的资料和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眼科杂志2005至2009年刊出论文被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005至2009年共刊出论文1358篇,共695篇被引2333次,篇均被引次数为3.36次.被引文章作者分布在我国的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还有两篇被引文献的作者来自美国,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居前列,分别有202、93、82、69篇文章被引用.按被引文章作者单位划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被引频次(349次)排第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同仁眼科中心位居第二(265次).除本刊自引外,还被国际眼科杂志、眼科、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300多种期刊所引用.结论中华眼科杂志所载论文质量和被引率均较高,在我国眼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Yang H  Xu 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7):643-647
目的 探讨中华眼科杂志刊出论文作者、机构及地区分布情况,旨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国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及问题.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2000至2009年论文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核心作者、高产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刊10年共发文2495篇,发文1篇作者1091人,占第一作者人数72.68%;核心作者105人(7.00%),发文705篇(28.26%);作者合作论文2238篇,合作率89.70%;平均作者数3.91人/篇,独著论文257篇(10.30%);北京、广东及上海3个地区作者发文分别为726篇(29.10%)、335篇(13.43%)、257篇(10.30%),位居前3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文1853篇(74.27%),省、市医院发文227篇(9.10%),区县级医院发文17篇(0.68%),部队医院发文164篇(6.57%);高产单位16个,共发文1391篇(55.75%).结论 该刊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率高,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活跃核心作者群,北京、广东和上海地区科研力量雄厚,总体分布尚不均衡.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thors, the institution and endemic distribution of these authors of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and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Ophthalmology. Methods Using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authors, the co-authors and the core authors of paper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to 2009. The distribution of institution and region and highly quantitative organiz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2495 papers were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 within 10 years. 1091 authors (72. 68% of total first authors) published only one paper. There were 705(28. 26% ) papers from 105 (7. 00% ) core authors. There were 2238 papers with one or more co-authors,the cooperative rate and degree were 89. 70% and 3. 91, respectively. 257 papers were written by single author, which accounted for 10. 30% of total paper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ovince, Beijing was the first of rank with 726 (29. 10%) papers, the second was Guangdong Province by 335 (13.43%)papers, Shanghai was the third with 257 ( 10. 30% ) papers. The number of papers from affiliated hospital,provincial or municipal hospitals, county hospitals, military hospitals were 1853 (74.27%), 227(9. 10% ) , 17 (0. 68% ) and 164 (6. 57% ) , respectively. 1391 (55. 75% ) papers were from 16 high-productivity institutes. Conclusions Authors of the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are from widely distributed area and have a highly cooperative rate, but the distribution was disproportion. The core authors are active and talented, wh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is journal. The highly-productivity Province are Beijing, Guangdong and Shanghai, even the authors were from widely distributed area.  相似文献   

13.
14.
Purpose: To identify the most published authors on the topics of ‘cataract’ and ‘LASIK’, the journals in which they publish, and the citation patterns of the most‐cited articles by these authors over a 5‐year publication period. Methods: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30 most‐published authors in ‘cataract’ a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2000–2004 inclusive). SCI was subsequently used to analyse the recorded articles for each author in terms of source journal, the most commonly cited articles and citation source. Results: Of the 30 most‐published authors in the fields of cataract and LASIK, the USA was the most well‐represented source country, accounting for 33%; 20% were from Australia, and 17% from Austria. Germany and Japan each contributed 7%. Eighty per cent of the publications produced by these 30 authors (2000–2004) were in 10 journals, of which the 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JCRS) published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three most‐cited articles for each author, the greatest number were published in JCRS (35.6%). The citation count of the articles had a weak correlation to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of the source journal; however, the self‐citation rate of these articles did not. Conclusions: The USA and Australia together were the source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 most‐published authors on cataract and LASIK and the majority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30 most prolific authors were published in only 10 journals.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 publication journals preferred by these autho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article citation counts, not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