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8例(96.0%),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78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1例(82.0%),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64处;DSA检查确诊5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80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MRI,可作为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与MRI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飞鹤  杨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9-100,142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均经DSA诊断确诊,分析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9例(97.5%),主要的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69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5例(87.5%),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58处;DSA检查确诊4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72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核磁检查,可作为DSA检查之前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线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TE)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如果临床医生对PTE有较强的诊断意识 ,善于进行识别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 ,并合理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明确诊断。胸部X线平片常常是首选的初筛检查手段 ,多有异常表现 ,但缺乏特异性。肺动脉造影目前仍为PTE诊断的“金标准”与参比方法。需注意该检查具有侵入性 ,费用较高 ,而且有时其征象亦难于解释。随着无创检查技术如CT检查手段的日臻成熟 ,多数情况下已可明确诊断 ,故对肺动脉造影的临床需求已逐渐减少。一、PTE的胸部X线平片诊断表现多缺乏特异性 ,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确诊为PTE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存在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达72.4%,最后确诊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11例,CTPA 肺核素灌注显像15例,肺动脉造影3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PTE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PTE的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的22例急性PTE病人的临床资料,除4例因病情危重不能进一步检查仅行临床诊断外(其中2例尸检证实),其余18例均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急性PTE诊断阳性率。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行CTPA,诊断肺栓塞12例,阳性率为80%。核素扫描14例,其中肺通气/灌注扫描9例,单纯肺灌注扫描5例,诊断肺栓塞13例,阳性率为92.9%。10例行核素扫描患者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血流受阻,管腔狭窄,瓣膜功能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检查16例,仅1例发现血栓,8例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等PTE的间接表现,2例正常,肺栓塞诊断率为56%(9/16)。10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发现深静脉血栓,1例瓣膜功能不全。结论CTPA对急性PTE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诊断PTE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可靠等特点,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核素扫描的同时行下肢静脉造影,对急性PTE的诊断率也很高,同时减少了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包括Ge-neva量表和Wells量表评分、心电图、X线胸片、D-二聚体定量、血气分析、心脏超声、CT肺血管造影、核磁血管成像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等。有创检查主要是肺血管造影。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2%,已经逐步被认为是取代肺血管造影无创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现代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 死率很高的疾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确立一个准确、无创、简单易行、高效价比和能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O)诊断的不足,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有创性,被近年发展起来的CT和MRI技术所补偿逐步形成了肺动脉栓塞现代诊断策略。电子束CT或螺旋CT被成功作为一线的筛选工具,确诊肺动脉栓塞准确性达90%-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予以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45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采用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中MR检查的设置为对照组,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设置为研究组,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经最终诊断发现,45例患者中有38例肺动脉栓塞阳性,其确诊率为84.44%(38/45),而MR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0.00%(36/45),CT肺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2.22%(37/4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疾病检查诊断中应用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确诊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