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0例SARS患者中 ,白细胞计数正常及降低者 4 8例 (96 % ) ,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者 38例 (76 % ) ,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者 2 7例 (5 4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同时以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多见。动态观察淋巴细胞、白细胞绝对值的变化 ,对于SARS的临床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 3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数据的研究 ,动态监测SARS患者的血象变化 ,探讨血象在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江门市医院 3 6例确诊SARS患者的外周血检查数据 ,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入院时 3 6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均值为 ( 5 2± 3 0 )× 10 9/L随后WBC升高 ,至第4周有 91 6%病例WBC计数恢复正常 ,入院时淋巴细胞值低于 1 5× 10 9/L者占 88 9% ( 3 2 / 3 6) ,均值为 ( 1 0± 0 5 )×10 9/L ,入院 4周后有 86 1%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恢复正常。 1例血小板降低 ,占 2 8%。其他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 结论 白细胞降低或正常及淋巴细胞降低可作为SARS的早期诊断指标 ,淋巴细胞降低可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标准之一 ;淋巴细胞的降低显示SARS病毒严重侵犯患者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是否回升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是否重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出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对79例出院后的SARS患者辨证分型后给予口服中药进行康复治疗4周,用药前后抽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A亚类(IgA)、T细胞亚群抗原标志CD4 (CD4 ),构建数据库,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SARS出院患者在用药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略低于治疗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谷丙转氨酶、IgA及CD4 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除IgA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SARS患者免疫功能的升高可能与中医药干预作用有关,但亦不能排除为患者自身机体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重症SARS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英  刘双  朱小玲  刘静  刘彤 《北京医学》2003,25(4):270-271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象特点 ,掌握其变化规律 ,以利于SARS患者 ,尤其是重症SARS的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 4 6例留院观察的SARS患者 ,分为普通组与重症组 ,对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从发病到留院观察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SARS组与普通SARS组相比 ,血象各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结论 重症SARS患者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通常提示合并二重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跟踪观察,了解它们变化规律。方法对103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月进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查。结果(1)起病后第1周患者外周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加不明显;第2周开始白细胞增加,且中性粒细胞增加;第3月开始白细胞及其比例恢复正常;(2)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从病程的第4周起,没有明显的差异;(3)IgG在病程第3~7月降低,IgM在病程第2、3月减低;而IgA没有变化;(4)补体C4在病程第2~3月增加,C3没有变化。结论SARS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的异常,病程第7月起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患者综合治疗的血象变化,为治疗和防范提供指导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CD3700,检测72例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包括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项目。结果SARS患者患病和治疗过程中观察发现,病人感染后经过2~12d潜伏期后发病,发病3~6d后,血象结果发生变化,出现明显WBC下降(P<0.01),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分类比例出现显著性增高(P<0.01),RBC、HB、以及RBC相关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经抗菌、抗病毒类,并结合升白细胞治疗后,WBC有显著上升(P<0.01),WBC分类中,粒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RS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的血象指标变化可以监测患病后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观察,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效果等提供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疾病进程中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以及疾病危重程度评分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SARS患者,分为SARS组(22例)及重症SARS组(28例),重症SARS组又分为存活组(14例)与死亡组(14例).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和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SARS患者的白细胞在疾病早期无明显变化,中期有升高趋势,晚期恢复正常;SARS组淋巴细胞未见明显下降,而死亡组则从第1周~6周,呈明显下降趋势;死亡组SARS患者在早期、晚期出现血小板下降;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中、晚期的MOD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SARS患者早期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下降预示着病情危重,动态下降则预示着死亡危险的增加;动态评估APACHEⅡ和MODS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 EIIAF)的变化,了解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5组,分别为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EIIAF测定.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P<0.05,P<0.01);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01),其中有37.5%的SARS一线人员的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6位参与重症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P<0.05).结论: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与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亚健康状态可能是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不同特点。方法:比较2003年1月至2003年4月100例(广州市东山区)SARS患者和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100例CAP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放射学表现、转归等方面的特点,总结SARS的发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结果:①SARS患者出现38.5℃以上的发热、胸闷、头痛、肌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②SARS患者白细胞降低的比例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白细胞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CAP患者(P<0.01);③SARS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④SARS患者抗体IgG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结论:SARS与CAP在临床症状、血象、胸片等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应注意区分,尽力作到早诊断、早隔离,避免SARS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以 37 例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一致的治疗方案,定期化验外周血WBC、CD4+淋巴细胞,血培养、痰培养等.对其特点、病情和治疗做统计学分析.结果62.1%患者在病程的(15.67±5.39)d 出现WBC细胞上升,平均为(15.717±3.4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2±10.3)%,其变化与临床分型、CD4+淋巴细胞降低,激素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相关,抗生素治疗与轻、重症患者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WBC升高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或自然病程所致,抗生素治疗主要为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肺损伤(ALI)为特征的多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旨在初步揭示SARS患者的免疫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方法:观察和分析上海地区7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在病程10~14d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淋巴细胞降低,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值增高。结论:SARS患者血液学和血生化变化可能与SARS病毒侵犯骨髓造血干细胞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及二重感染和抗ARDS时用激素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白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对不同病程SARS患者的血涂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分析。结果:SARS患者发病期间,其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而且出现核仁及多核仁现象,随病程进展,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核仁的淋巴细胞也随之减少至消失,均为正常成熟的淋巴细胞。结论:SARS患者发病期间,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减少,随病程进展出现的核仁淋巴细胞减少,血细胞比例、形态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 (AgNORs)染色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意义。 方法 PHA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培养 ,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分析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区的百分比 (I.S %) ,同时观察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I .S %在 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为 7.38± 0 .75 ,8例非SARS肺炎组为 8.98± 0 .91,4例SARS(均为地方患者 )组为 1.6 7± 1.13。SARS患者细胞培养后其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或非SARS组小 ,很少见到被银染的颗粒 ,提示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PHA刺激几乎无反应 ,尤其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更显著。 结论 AgNORs降低对SARS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也可以作为病情加重的指标 ,细胞形态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Xu H  Ni AP  Lu ZH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810-1813
目的制备抗SARS冠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用于SARS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灭活SARS冠状病毒(PUMC01)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及免疫印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克隆进行筛选和鉴定,并用其中一株(M2)杂交瘤诱生的腹水单克隆抗体对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共筛选出6株杂交瘤细胞,ELISA及IFA法证实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SARS冠状病毒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均无交叉反应。免疫双扩散方法鉴定1株杂交瘤细胞(M2)为免疫球蛋白IgG3型,其余5株均为IgG1型。免疫印迹试验显示1株杂交瘤细胞(M2)分泌的抗体与相对分子质量68000的蛋白有特异性反应;4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与相对分子质量27000的蛋白有特异性反应,1株在免疫印迹上未见到结果。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胞浆均可见阳性颗粒。结论我们制备的6株单克隆抗体是抗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SARS尸检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SARS临床治愈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原因,选择SARS临床治愈患者93人,在住院期间并随访3个月,定期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前瞻性观察其变化。发现SARS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极期下降到最低点,呈现一过性免疫缺陷,此后逐渐恢复,在病程的60d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出现CD4+/CD8+比值倒置现象。同时发现在不同年龄组,SARS引起的免疫损伤不同,恢复情况亦不同,差异显著(P<0.05)。T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与SAR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多数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是可逆的,但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较晚并存在恢复后期的CD4+/CD8+比值倒置现象,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 (WHO)命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SARS患者的诊断至今仍以临床诊断为主。该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 ,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本文对SARS患者的早期外周血白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急性期SARS患者和康复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lasma Fibronectin,Fn)的水平变化及输注血浆Fn纠正治疗急性期SARS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急性期SARS组为4名住院的急性期SARS患者;康复期SARS组为111名康复期SARS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随机26名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采用ELISA法测定各族组血浆Fn水平。结果:急性期SARS组血将Fn浓度为(42.2±23.0)mg/L;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为(379.45±93.27)mg/L;对照组血浆Fn浓度为(359.21±52.54)mg/L。急性期SARS组血浆F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SARS组与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0);恢复期SARS与对照组血浆Fn浓度无显著差异(P=0.289)。结论:急性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输注外源性的纤维结合蛋白治疗SARS提供了依据。SARS患者血浆Fn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辅助诊断和判断SARS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 0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 ,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3 、CD4 、CD8 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4 细胞百分数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SARS患者各病程CD3 、CD4 、CD8 ,于病程第一至第三周较第四周下降明显 (P <0 .0 5 ) ,病程第一至第三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离心沉淀红细胞 ,直接加到 15 0 μl定量包装的靶细胞管中 ,充分混匀 ,37℃水浴 30 min,结合 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 1个黏附单位 ,计算黏附率。同时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 1型受体 (com plem entreceptor type1,CR1)数量。结果 :临床诊断为 SARS的 4 7例患者 ,在急性期 EIIAF皆显著下降 (P<0 .0 1) ,部分患者降至正常人群水平的 5 0 %左右 ,因衰竭而死亡的 SARS患者死亡前 EIIAF接近消失 ;病情恢复并出院的 SARS患者 EIIAF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 (部分患者在恢复早期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SARS患者 EIIAF的下降与红细胞膜 CR1数量下降基本平行。结论 :对 SARS患者进行 EIIAF动态检测 ,可有效评估 SARS病情变化 ,同时有助于对 SARS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