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肠小扁平腺瘤、息肉样腺瘤p53、p2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表达,探讨小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小扁平腺瘤(A组)和30例息肉样腺瘤(B组)以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C组)的p53、P2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p21 在A、B、C 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8%、56%;33.3%、36.7%;5%、10%.P53阳性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率:A、B组分别与C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A组高于B组,但卡方检验P>0.05,无统汁学差异;A组进一步与B组中直径<1.0cm的腺瘤的p21阳性率(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息肉样腺瘤有差别,可能更易于恶变.  相似文献   

2.
大肠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扁平腺瘤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1985年由Muto等最早报道。多项研究显示,大肠扁平腺瘤占所有大肠腺瘤患者的12%~42%,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12%,远高于息肉样腺瘤的4%,故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特殊腺瘤类型。本研究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肠扁平腺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Olympus CF240型电子结肠镜及OlympusBX41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其腺瘤旁组织、26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小扁平腺瘤中p53、p21、ER、PR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12%(6/50)、10%(5/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ER、PR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大肠癌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ER、PR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YAP、TAZ在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8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28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32例大肠癌组织及24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两种蛋白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YAP、TAZ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及癌组织的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有蒂无蒂及大小有关(P0.05);二者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7.582,P0.05)。结论 YAP、TAZ的表达率与大肠息肉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检测大肠息肉组织中的YAP、TAZ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大肠息肉一直被认为是其主要的癌前疾病。传统观点将大肠息肉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并认为近80%散发性大肠癌是由腺瘤引起的,而增生性息肉,一直以来认为其不会引起恶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外周血中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1例大肠癌患者、65例大肠息肉患者(其中大肠腺瘤性息肉组41例,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24例)及33名肠镜检查阴性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研究者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大肠癌组、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外周血中G-17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大肠癌组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非腺瘤性息肉外周血中G-17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17与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在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小扁平腺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9例114个内镜下直径≤10mm,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性病灶,黏膜下生理盐水注射后非提起征阴性者行黏膜切除术,全瘤病灶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对腺瘤患者术后进行6~18月随访。结果114个大肠小扁平隆起性病变中,腺瘤21个,分布于大肠各个部位,其中,以直、乙状结肠多见;其他93个为增生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21个大肠小扁平腺瘤大多伴有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共中轻度13个(61.9%),中度4个(19.0%),重度2个(9.5%)。89例11个病灶EMR术中,3例发生即时出血,以病灶周边渗血为主,电凝后出血停止,2例分别在第3d、第6d发生一过性出血,均因过量运动所致,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21个腺瘤患者随访6~18月,原发灶部位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对于大肠小扁平腺瘤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完全彻底,对早期大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就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放大电子结肠镜喷洒靛胭脂对结直肠小息肉的鉴别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内镜下结直肠小息肉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方法 经放大电子结肠镜喷洒靛胭脂地123的直径≤10mm的息肉进行形态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 靛胭脂喷洒后增生性息肉表面呈规则星状乳头样小窝;腺瘤性息肉表面呈管状或树状状小窝。经放大肠镜喷洒色素诊断隆起型及扁平型小息肉,总符合率分别为82.0%和77.1%;鉴别腺瘤性从与非腺瘤性息肉敏感性和特异性,隆起型小息肉分别为88.4%和92.3%,扁平型小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389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腺瘤是息肉的一种,腺瘤的外观表现往往很难与其他息肉相区分,病理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早年曾有报道应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对人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缺乏整段大肠的腺瘤发生情况。我院在10716例大肠镜检查中,检出389例大肠腺瘤,并发现了31个腺瘤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最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