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塞病食管病变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白塞病食管病变的内镜表现,回顾分析了7例临床资料。与肠型白塞病的特征性回盲部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穿凿样溃疡表现不同,白塞病食管病变无特定的内镜表现,可呈表浅溃疡、深溃疡甚至穿孔性溃疡、食管狭窄、弥漫性食管炎、多发糜烂等多种改变。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性疾病,青壮年女性多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全身大、中、小各级血管,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食管BS的临床及内镜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了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食管  相似文献   

3.
肠白塞病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是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疾病,除口、眼、生殖器损害外,还可引起关节、皮肤、心、肺、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的病变。白塞病的消化道病变称为肠白塞病。患者的消化道表现反复出现在白塞病的病程中。消化道早期表现隐匿,以功能障碍为主:腹部隐痛,上腹饱胀、恶心、返酸及纳差,患者对上述症状能耐受,往往不经意.而医生也易忽视其存在。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即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右下腹  相似文献   

4.
食管白塞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因黑便10d,发热5d于2004年6月1日以“上消化道出血,贲门溃疡可能”收住院。  相似文献   

5.
白塞病 (Behcet′s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 ,以复发性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及复发性眼色素膜炎三联征为主要表现 ,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报道较少见 ,但由于在诊断及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 ,现将我们收治的 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 1990— 2 0 0 1年在我院确诊的白塞病 5 8例 ,其中有消化道内镜检查资料的白塞病患者 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89年国际白塞病委员会分类标准 (ISSG) [1]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5 5岁 ,病程 1~ 2…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BD)的临床表现和消化内镜下特征。方法对27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食管和回盲部最为常见,分别为74.1%(20/27)和59.3%(16/27);最常见消化道外症状依次为口腔溃疡(85.2%)、生殖器溃疡(25.9%)、眼炎(7.4%)和皮肤损害(7.4%),消化道症状以胸骨后痛为主(48.1%,13/27);消化内镜下均表现为溃疡,多数溃疡底部不平,溃疡周边有炎性反应,完全型BD与不完全型BD内镜下溃疡特点相似;病理表现以典型小血管炎为主(44.4%,12/27)。结论累及消化道BD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与累及部位不一定完全平行,少数患者以消化道表现为首发和唯一症状,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病变有一定特点,消化科医师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食管、胃隆起性病灶系一形态学改变,在内镜检查时可见病灶向腔内隆起,表面覆盖着正常或几乎正常的粘膜。其可能是由食管或胃粘膜、粘膜下病变或壁外压迫、粗大皱襞所致的隆起,诊断较为困难。由于内镜超声检查(EUS)能清晰地显示食管壁和胃壁及其周围结构,因此能对...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治疗食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乳头状瘤(EP)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良性病变,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目前仍不明确。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证实的13例E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以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人的食管病变在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3个月后的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及以上行食管ESD术后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发生情况,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病变位置、大小和来源,分析软件SPSS17.0。结果共有14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男性86例,女性58例,中位年龄65岁(60—80岁)。食管病灶大小0.4-10cm,中位数2cm。病灶下缘距食管胃结合部0—21.5cm,25%和75%位数值分别为4.1cm和12.0cm,中位数值为8.0cm。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40例(27.8%),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者11例(7.6%)。女性较男性患者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P=0.028),病灶下缘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0cm者较2.0cm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P=0.011)。结论食管病变的ESD手术3个月后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cm以内的病灶ESD术后患者可能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2.
118例食管良性肿瘤(EBT)中,息肉36例,血管瘤27例,平滑肌瘤25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2例,囊肿2例,黄色瘤1例,不明肿物15例。作者认为EBT并非罕见,内镜是诊断EBT的主要手段,部份病人尚可通过内镜获得治愈。EBT虽呈良性过程,但极少数可能复发或恶变,因此有必要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Barrett食管的放大内镜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过去的10年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患Barrett食管可使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最初认为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内出现柱状黏膜上皮。1983年Skinner等将Barrett食管定义为食管远端现出柱状黏膜上皮长度≥3cm。1994年Spechler等研究发现,约18%的患者在食管胃连接处(esophagus-gastric juction,EGJ)的黏膜病理检出杯状细胞,而检出杯状细胞是肠化生上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食管内镜下表现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由于患者血中多种细胞因子如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等升高,可减弱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和食管清除功能,引起食管反流和炎症。本研究用液体灌注测压法和内镜检查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5.
内镜超声检查(EUS)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1],对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隆起病变的检查有着其他现有检查仪器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我院22例内镜检查食管、胃粘膜及粘膜下隆起病变的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7月至12月共对内镜检查提示的食管、胃粘膜或粘膜下病变患者22例进行了EUS,其中粘膜病损9例,粘膜下隆起病变13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6.1岁。12 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 仪器设备为日产PentaxFG36ux/HITACHIEUB555G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超声频率为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技术在食管黏膜微血管形态分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NBI-ME技术对52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形态,并于各不同形态处行活组织检查。结果食管炎的IPCL主要呈Ⅱ型,为88.00%,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呈Ⅱ、Ⅲ型,Ⅱ型为43.75%,Ⅲ型为56.25%,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主要呈Ⅲ型,为83.33%,食管癌的IPCL主要呈Ⅳ型,为100%。结论通过NBI-ME对4种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观察可以推测病理组织学诊断,提高镜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镜下随诊。  相似文献   

17.
<正>白塞病(behcet syndrome,BS)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于1937年首先报道,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葡萄球膜炎以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及附睾等器官。当累及大中动脉和(或)静脉时,即血管型白塞病,常表现为动脉闭塞、动脉瘤和静脉闭塞性疾病[1]。由于此病发病率不高,加之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等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食管黏膜肌层病变的治疗效果,并讨论其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方法 40例经超声内镜小探头证实的食管黏膜肌层病变,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病变大小、超声所见、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40处病变经EMR完整切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5.0%(38/40)。并发症:术中创面少许渗血7例(17.5%),均以氩气刀止血成功,无搏动性出血及穿孔发生。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病理:平滑肌瘤32例,间质瘤3例,炎性肉芽肿3例,血管瘤2例。随访1~12个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术后常规行免疫组化检查,可完整切除食管黏膜肌层病变,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食管异位胃粘膜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1年 5月~ 1999年 5月 ,内镜检查中发现比较少见的食管异位胃粘膜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2~ 62岁 ,平均年龄 39.2岁。所有的患者均有不规则性上腹部疼痛 ,伴有咽感异常 ,胸骨后闷痛 ,烧灼感及返酸症状。少数患者有吞咽不适或不畅症状。发病 7天~ 12年。 18例患者均行食管胃肠钡餐摄片 ,检查结果 ,11例食管炎 ,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 内镜检查  18例患者的病灶均为不规则粘膜暗红或深红色 ,酷似胃粘膜样斑块 ,表面尚光滑 ,分布在食管各段各壁 ,与正常的食管粘膜有明显的界线。病灶直径为 0 .2~ 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3例食管巨大血管瘤患者的内镜下改变及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瘤治疗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