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心肌致密化不全(NVM)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作者单位经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确诊的左室NVM者10例,及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NVM文献99篇报告的520例心电图表现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530例中心电图正常者64例(12%),心电图异常者466例(88%),部分病例心电图并存多种异常,异常类型达40余种。以心电图单项异常改变统计高达797例次,依次为各种心律失常483例次(60.6%)、复极异常及其它改变185例次(23.2%)和房室肥大129例次(16.2%)。结论NVM者心电图异常改变非常普遍,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颅脑CT及临床表现确诊的126例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0例,出血性脑卒中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ST-T变化、Q-T间期改变及心律失常等)、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109例(86.5%)发生心电图异常。脑出血组发生心电图异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90.7%比77.5%,P〈0.05)。靠近基底节及丘脑的病变,其心电图发生异常的几率较高,分别为96.4%、92.3%。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大者(〉40ml,20~40ml)心电图异常率(96.2%,92.3%)明显高于出血量小者(〈20ml,81.0%),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多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在治疗脑部病变的同时,应加强心脏检测,一旦出现心脏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对41例CHD者手术前后和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后CHD者异常心电图率高达87.8%,手术后新发现异常心电图改变27例,占66%。结论心电图检查对CHD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可以做为评价术后心肌损伤的有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心电图特点。方法对96例DCM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DCM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72例(占75%),房室肥大69例(占72%),传导阻滞58例(占60%),ST-T改变40例(占42%),心率改变26例(27%),QRS波低电压15例(占37.5%),异常Q波15例(占37.5%),QT间期延长7例(占17.5%)。结论I)CM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心电图检查无创、简便、经济、快捷。可作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兰州地区1100例中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慧  王媛  蔺婕  孙秀珍 《实用老年医学》2010,24(4):327-328,331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体检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 1100例中老年体检者在安静状态下平卧,采用日本光电十二导心电图记录仪,采集心电图。结果 1100例中老年人群中正常心电图632例(57.45%),大致正常心电图220例(20.00%);异常心电图248例(22.54%),其中心律失常62例(5.63%),ST-T改变89例(8.09%),传导阻滞87例(7.63%),心室肥厚10例(0.90%)。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66岁组,以66~70岁组为最高;ST-T改变中≥66岁各组发生率基本相同。结论中老年干部人群中,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并以传导阻滞和ST-T改变为主要类型,提示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85例甲亢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8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76例(89.4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16例(18.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亢患者心电图改变以窦速、ST-T改变、房颤为主。结论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速、ST-T改变、房颤。  相似文献   

8.
577例健康青年男性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8~23岁年龄段正常男性青年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77例在2008年征兵入伍各项检查合格的男性青年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90例(15.60%),其中伴不齐13例(2.25%);窦性心律不齐40例(6.93%);窦性心动过速11例(1.91%);短P-R间期21例(3.64%);其他10例(1.73%)。结论正常男性青年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短P-R间期为常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0例(71.4%)心电图异常者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16例(28.6%)心电图正常者,P〈0.01;心电图异常者治疗后有改善者预后不良率(病情加重或死亡)显著低于无改善或恶化者(P〈0.01)。认为心电图异常可作为原发SAH患者预后判断的重指标。  相似文献   

10.
100例颅脑外伤引发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100例中有48例重度颅脑外伤,其中27例?56%?并发心电图异常;52例轻度颅脑外伤,其中10例(19%)并发心电图异常。重度颅脑外伤组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例数明显多于轻度颅脑外伤组(P〈0.05);心电图异常组出现死亡或病情恶化的例数明显多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19例恶化或死亡病例中11例(57%)显示心电图异常。结论颅脑外伤者的心电图异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谢晓林  林玎  路长 《心电学杂志》2010,29(6):470-472
目的探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区域性和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方法分别测量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n=35例)和正常健康者(对照组,n=40例)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R—R间期、丁波峰末问期(Tp—e),进而计算Q-T离散度(Q—Td=Q—Tmax—Q—Tmin)、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d/R√R--R),心率校正的最大Tp—e间期(Tp—emax/√R-R)、T波峰末问期离散度(Tp—ed=Tp—emax—Tp—emin)、心率校正的Tp—e间期离散度(Tp—ed/√R—R)。结果尿毒症组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66.3±15.9VS40.2±12.4,681±14.8VS44.5±13.1。均P〈0.05);尿毒症组的最大Tp—e间期及最大校正Tp—e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98.34-14.6VS77.6±12.1,94.2±12.6VS72,54-11.4,均P〈O.05),Tp—e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Tp—e问期离散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48.4±16.3VS32.1±12.3,44.3±12.2VS30.2±12.5,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的Q—T离散度和Tp—e间期及其离散度较正常者明显延长,表明尿毒症患者区域性和TDR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患者的年龄分布与心电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2008年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A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AF患者中60岁以上119例(86.2%),多集中在70~79岁(49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心室内单束支或多束支传导阻滞34例(24.6%),其中伴有单束支传导阻滞的22例(15.9%),以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常见。双柬支以上传导阻滞(包括左柬支、右柬支及其分支)12例(8.7%),心室肥厚18例(13.1%),ST—T改变37例(26.8%),不伴随其他体表心电图改变的AF14例(10.1%),多分布在60岁以下10例(7.2%)。结论AF患病率呈现老龄化趋势,年龄增加伴随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从而促进AF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内酯、多巴酚丁胺、米力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改多巴酚丁胺为左西孟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静脉置Swan-Ganz导管,以心电压力监测仪测定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热稀释心排计算机测定心排血量,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搏动指数(LVgWI)、体循环阻力(SvR)和肺循环阻力(PvR).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48±4)%比(42±4)%,P<0.05)],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6 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相对室壁厚度(RWT)、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增加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RAP、MPAP、MPCWP、LVgWI、SvR、PvR,MPAP、MPCwP下降,CI增加,SVR、PVR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能够更好地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In 12 cases with uremia,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form and amplitude of Bcg (displacement)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hemodialysis. The uremia was secondary to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9 cases), familial nephritis (1 cas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 case) and chronic pyelonephritis (1 case). During the study digitalis was not given to the patients. The ECG and Bcg abnormalities were irreversible in most cases. In 9 cases the VCG showed hypertrophy of the left ventricle. Considering these facts it is assumed that myocardial hypertrophy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rreversible pathological repolarization and hemodynamic troubles in chronic uremia.  相似文献   

15.
马东秀 《内科》2014,(3):266-267,2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ECG)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出现典型心电图变化者56例(67.5%);恶性心律失常7例(8.4%),心源性休克3例(3.6%),心力衰竭3例(3.6%);死亡2例(2.4%)。结论心电图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但利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还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动态变化,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8例(其中心电图ST-T异常526例,异常Q 波52例,同时有ST-T异常和异常Q 波30例,心电图异常伴胸闷、胸痛的446例).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50%定义为冠脉造影正常.结果 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这些疾病为患者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上述疾病有关.结论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与心脏功能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患者65例(心力衰竭组)和不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8例(非心力衰竭组)给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脏的大小、功能以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①心力衰竭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力衰竭组在心电图上的QRS时限、肢导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的比例略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发生率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时心脏功能Ⅲ级、Ⅳ级分别占58.4%、21.5%。两组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时,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并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治疗,除去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特征和原因。方法综合分析2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根据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变化、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报告的心功能指标,探讨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和原因。随访10人的预后,1年内3人死亡。结果20例中,15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5例心肌酶轻度升高;随访1年内死亡率30%,均为糖尿患者;心电图特点: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普遍压低〉0.1mV,尤其V3~V6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心脏彩超:LVEF(40±10)%,LVEF〈40%8例,LVEF〉40%12例;节段性室壁动度减弱或不协调。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1)多合并有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普遍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大多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3)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面积广泛;(4)表现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减弱或不协调;(5)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体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血运重建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54例,对其开通前及开通后12h心电图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I术后,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各有61.1%、76.9%和72.9%在开通后发生相应改变。结论体表心电图可预测CTO病变行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病变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损害时的心电图表现,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对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心电图资料。结果153例患者中79例(51.6%)具有心脏损害的异常心电图表现,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25.3%),ST-T改变25例(31.6%)。9例患者具有心脏病相关症状(11.4%)。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损害组病程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43)个月vs.13(2~25)个月,Z=18.972,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和ST-T缺血性改变最为常见;累及心脏时多属无症状型;心脏损害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