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降胆固醇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对心血管健康研究(1989—1990年美国4个社区基于人群的成人前瞻性研究)的数据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AM D患者(病例)和未患AM D者(对照),对降胆固醇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能够预测晚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病变范围和类型的眼底基本特征。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机构:临床相关专业大学。研究人群:首诊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性AM D的167例连续性患者,随访观察4.8~9.2年(x珔=6.8年)。121例存活者中,74例参加复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后,最终对61例进行研究。检查项目:分别在研究开始和随访时,进行眼底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测量AM D病变的大小和构成。研究开始时,记录眼底出血、色素上皮层分离、典型的CNV、激光治疗以及对侧眼的累及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随访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之间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年龄相关性眼部疾病研究的子项目中,抽取了2个中心的934例受试者,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依据眼底图像,确定547例为AM D组,387例为对照组。采用条件逻辑回归分析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一非洲裔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的9年发病率。设计: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受试者:2793例(有效病例81%)患者共随访9年。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眼底照相分级和(或)临床检查确定AM D相关性特征,由此评价AM D的9年发病率。结果:早期AM D的总发病率为12.6%(95%CI11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假说———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方法:设计一个横断面研究,数据来自心血管健康研究组(CH S),纵向研究纳入了1989—1990年美国4个社区的老年人,调查此人群中AM D和CR P水平间的关系。采用1997—1998年的眼底照片确诊390例AM D患者以及2365例非A M D患者。比较AM D和CRP水平(基线测量水平)间的关系,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相关特点。结果:在2755例有可分级的眼底照片的CH S受试者中,390例确诊为A M D患者。总体来说,AM D患者的中位CR P水平(1.76m g/L)…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散瞳后数码非立体彩色眼底照相技术作为一种筛查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方法用于疾病诊断和分类中的价值。设计:前瞻性病例研究。方法:从安大略省伦敦Ivey眼科研究所的门诊患者中,历时9个月收集AM D患者的数码彩色眼底照片资料。在由经验丰富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外科医生评价照片以前对所纳入患者的眼底照片通过眼别、编目、盲法和随机标记进行分组。根据临床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的金标准检查,计算眼底照片诊断、分类以及处理疑似渗出性AM D病例的精确一致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18例…  相似文献   

7.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对一种罕见的孟德尔遗传性黄斑变性的研究中所发现的fibulin基因,正是该病更常见形式的致病基因。本研究对一大样本AM D病例的5个fibulin基因进行评价。方法:研究402例AM D患者和429例来自同一临床群体的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检眼镜、裂隙灯、眼底照相确诊A M D及AM D的表现型。筛选DN A样本研究fibulin基因家族中五个成员的序列变异。结果:5个fibulin基因皆存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中有很多改变只在A M D患者中观察到。在进化过程中一些改变后的残余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食用叶黄素加玉米黄素和中间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关系。设计:将妇女健康计划研究项目中叶黄素加玉米黄素摄入量持续4~7年、高于基线第78个百分点和低于基线第28个百分点的50~79岁的爱荷华州、威斯康星州、俄勒冈州妇女,经眼底照相证实发生AM D时列入CAREDS。计算潜在的协同变异之后,本研究对1787例CAREDS受试者中AM D患病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年龄校正后,叶黄素加玉米黄素高摄入组和低摄入组的中间型AM D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6,95%CI0.75~1.23)。由于慢性病患者常常有饮食改变,所以对75岁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自发荧光(A F)特征。方法:65例连续AM D病例,对其处于不同阶段的CN V的自发荧光照片进行了分析。20例CNV为近期发病(组1)、8例为CN V确诊后1~6个月(组2)和37例为晚期CNV(组3)。将组1及组2的自发荧光照片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照片进行比较。结果:组1的20例患者中16例A F正常的区域,相应的荧光造影区显示强荧光,邻近区域AF增强的有13例。在其中18例患者中,AF明显异常的区域比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出的异常荧光区域大。组2和组3中,A F减弱的区域对应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为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血脂改变,探讨高脂血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视网膜静脉阻塞且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46例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与病例组无差异的45例健康查体者,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史。检测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社区保健医师对青光眼用药的记录频率。设计:横断面观察研究。方法:回顾了一位青光眼专家诊治的100例患者的综合大病历。记录病例中是否有关于眼药的使用情况。结果:青光眼药物的中位使用数是2.5(极差1~5),55份(55%,95%CI45%~65%)病历中有社区全科医师提到眼药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显示,病历中有关α-激动剂(13%)的记录要少于β-肾上腺能阻滞剂(47%)和前列腺素类药物(44%)的记录。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约有半数的社区全科医师缺少关于其青光眼患者的任何眼药使用记录,其应认识到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眼部用药是降低药物副作用及药物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中国老年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PCV)的连续性病例序列研究中,调查该病的发生频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66例年龄≥50岁确诊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病例进行连续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素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166例患者中,37例(22.3%)被怀疑为渗出性A M D的患者最终被诊断存在PCV。其中,27例(73.0%)为男性,32例(86.5%)单眼被累及。在42只PCV患眼的ICG血管造影中,27只眼(64.3%)表现为息肉状扩张及分支状血管网,其他15只眼(35.7%)表现为散在息肉状扩张,未出现明显的连续分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敏视锐度分析仪PH P检测近期发生的由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 D)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能力,及新发病的CNV和中期AM D引起CNV的能力。设计:回顾性、对照的、协同的、非随机、多中心试验。受试者:符合以下条件,矫正视力不<20/160,AM D和CNV确诊60d且没有进行治疗的患者,或中期AM D患者。方法:患者同意后,对患者施行常规视力矫正、盲法PH P检查、彩色眼底照和荧光造影检查。在不确诊和PH P结果的情况下,对眼底彩照和荧光造影结果进行分级。由读片中心的诊断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中期或新生血管性AM D。主要观察…  相似文献   

14.
自1955年发现烟酸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后,迄今仍为临床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之一。本文采用大剂量烟酸降低血胆固醇的初步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先后选择无甲状腺、肝、肾及明显胃肠疾患病史的高胆固醇血症门诊病例15人(男10,女5)。年龄44~71岁,平均56.6岁。临床主要诊断:高血压病11人(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独生子女及多子女家庭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先证者的表现型,以确定在统一的基因分析中,两组资料是否可以合并。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55岁以上确诊为AM D的患者。记录完整的家族史及检查结果,进行35m m眼底照相和黄斑所见分级。记录黄斑外及其周围玻璃疣、周边视网膜色素改变、玻璃体后脱离及虹膜颜色等详细信息。对比独生子女及多子女家庭的先证者。结果:在411例独生子女家庭及125例多子女家庭的先证者中,其分级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52)。两组间的等级分布亦相同。在两组间玻璃疣存在、玻璃疣程度(大:P=0.7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结合雌激素(CEE)或CEE联合黄体素(CEE P)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效果。方法:在女性健康引导临床试验的附属激素疗法研究中,4262例年龄≥65岁的女性接受了诊断AM D的眼底照相。受试者从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的21个临床点随机抽取,周期平均为5年。受试者随机进行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一项以前的研究中,作者报道中心凹脉络膜血流量(ChBFlow)在A M D及玻璃膜疣患者中降低。为进一步研究A M D患者脉络膜循环的改变,本试验对ChBFlow和眼底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这些眼底特征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方法:本研究包括17例正常受试者的26只对照眼和123例A M D患者有早期A M D表现的163只眼。AM D研究眼依据CNV进展的风险增加分为3组:①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无R PE色素沉改变,对侧眼无CNV;②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有R PE色素沉着改变,对侧眼无CN V;③对侧眼有CN V。采用激光多普…  相似文献   

18.
背景:炎症反应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发生重要途径的观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近期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一种补体调控因子:补体因子H(CFH)的基因与AM D发生相关。目的:评估人群中CFH基因与AM D的相关性以及其他因素如吸烟、血清炎性标记以及C反应蛋白(CRP)基因多态性对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社区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DN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常规型血糖控制性治疗,而观察组病例则在此基础上施加社区干预,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后的血糖情况(FPG、2 hPG、HbA1c)和UMA、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例FPG(7.8±2.6)mmol/L,观察组病例2 hPG(9.1±4.1)mmol/L,HbA1c(7.1±1.3)%,UMA(54.1±51.2)mg/L,胆固醇(4.2±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0.6)mmol/L,较对照组均显著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对于糖尿病肾病有着显著而积极的实施效果,患者血糖及UMA等基本指征都得到良好控制,足见社区干预有应用价值,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龄双生子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可变风险和保护因素。方法:美国双生子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包括国家研究院的科学-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双生子登记册中的老龄男性双生子。为确定AM D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双生子受试者既往是否被诊断为AM D,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