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ng Z  Sun J  Wang L  Zong M  Chen Y  Lin Y  Xu D  Jiang J  Pan Y  Piao J  Huang Z  Yang X 《卫生研究》2012,41(1):51-55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探讨维持育龄妇女正常铁营养状况的总铁摄入量。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年龄21~45岁,按血红蛋白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膳食频率调查及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人数分别为15人(44.1%)和5人(14.3%),P<0.01;血清铁蛋白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35.5%)和4人(12.1%),P<0.05。膳食铁的平均摄入量为14.0mg/d。总铁摄入量(膳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1)。膳食纤维摄入多和月经量多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每日摄入23.2mg铁可维持正常铁储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市育龄妇女、孕妇铁营养状况。[方法]将2002年流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铁缺乏症检出率39.6%,铁减少检出率2.0%,缺铁性贫血患病率17.8%;铁缺乏症妇女铁元素摄入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平衡膳食中的血红素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有利于改善铁缺乏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孕晚期缺铁性贫血妇女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08名缺铁性贫血孕妇作病例对照调查,采用24 h回顾记录法,并对影响因素作问卷调查。[结果]孕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膳食中铁来源不良,植物性食物中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偏低,优质蛋白质摄取不足,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如蛋白质,VitB2)缺乏。动物食品及其血和内脏是IDA的保护因子;而孕妇偏食,低营养知识水平则是其危险因子。[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营养知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IDA)与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春市朝阳区15~49周岁育龄女性共237名,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日24 h个人膳食询问法,血红蛋白(Hb)测定采用氰化高铁法。结果:237名育龄妇女中贫血(Hb<120 g/L)15例(6.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人群贫血患病率(χ2=26.109,P<0.05);高经济收入人群贫血患病率低于低收入人群贫血患病率(χ2=19.972,P<0.05);非贫血者和贫血者薯类、禽畜肉类以及维生素C、钙、铁和硒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朝阳区育龄妇女贫血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化面粉对河北围场县妇女微量营养素缺乏改善效果。方法对河北省围场县611名农村妇女进行为期3年的食用强化面粉生物学效果观察。结果强化面粉显著增加干预组妇女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铁、锌7种微量营养素摄入水平,其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标准或适宜摄入量标准;贫血率下降,铁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血清锌、血清叶酸和血清维生素A水平显著升高,此干预效果在食用强面粉1年后开始显现,并持续至3年观察期末。而试点地区对照组的监测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没有改善。结论通过摄入强化面粉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妇女微量群营养素缺乏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缺铁性贫血与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8个市(县)共2865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日24小时个人膳食询问法;用氰化高铁法测量血红蛋白。结果广西城乡居民膳食中铁的供给量普遍高于推荐量,而钙、钾、镁、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均低于推荐量。另外,农村居民膳食中蛋白质、锌、硒、维生素C等均低于推荐量。结论广西居民缺铁的根本原因是膳食铁的吸收率太低和饮食习惯的不合理,而不是膳食铁的供应量不够。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区居民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向大众传播《膳食指南》的有关营养知识的效果 ,为制订合理的居民营养知识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供的 6种宣传材料为主要内容 ,采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方法 ,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向曲阜市全人群进行营养教育 ,随机选择部分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居民为重点教育人群 ,同时在邻近的邹城市随机选择部分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居民为对照 ,分别在教育前和终期进行有关营养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 ]营养知识、态度正确回答率 ,教育前的基线调查教育组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终期调查教育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教育组终期调查高于基线调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用本方法进行的上述内容营养教育效果明显 ,应该加强营养教育 ,指导人们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以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上海儿童青少年铁缺乏及贫血与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率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市区和郊区6~17岁中小学生948名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贫血筛检;依据WHO标准按病例(贫血)与对照(非贫血)1∶1配对各118例,测定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T)、运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receptor,TfR)、血清铁(serun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VB12、叶酸、血铜、血铅、肠道寄生虫感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膳食备份铁含量。结果:受试者贫血患病率为19.9%,大多数为轻度贫血。贫血组体内铁营养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铅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血清VB12、叶酸、铜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与贫血的关系。膳食调查显示受试者总铁摄入量超过DRI,但是膳食备份测定铁的实际含量为膳食调查方法的71%~85%,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率为19.9%,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实测膳食铁和调查血红素铁的摄入量病例组低于对照组。贫血组血铅高于对照组,铅超载与贫血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贵州农村儿童膳食铁摄入量及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下经济水平县(市)农村4345名0~6岁儿童进行营养监测调查,分层随机抽取355名3~5岁进行膳食构成中铁元素摄入量与缺铁性贫血(IDA)及儿童生长发育关系的分析,应用AST486计算机内存640Kb以上,数据使用软件SPSS/DE儿童营养项目程序处理。结果: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均高达39.1%。低体重儿均达26.6%,儿童身材矮小率高达43.3%;3~,4~,5~岁儿童铁摄入量均达11mg/日。提示:农村膳食与喂养儿童方法尚不合理,植物性食物来源摄入量均占93.8%,加之影响铁吸收的甚多因素,是造成儿童铁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城乡育龄妇女应用铁强化酱油控制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2011年选取本市5个区县(2个城区和3个农村),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1 338名育龄妇女(20岁~60岁)进行铁强化酱油知晓率调查,抽取其中2个区县(城区和农村各1)个812名育龄妇女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和贫血状况的评价。经铁强化酱油营养干预后,进行干预前后知晓率和贫血状况分析。结果干预后育龄妇女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33.0±14.6)mm Hg,高于干预前的水平(124.6±9.7)mm Hg,且各年龄段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育龄妇女贫血率为12.4%,低于干预前的23.6%,且各年龄段贫血率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育龄妇女和城区育龄妇女知晓率分别为55.4%和78.5%,高于干预前的32.4%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村育龄妇女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对育龄妇女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且铁强化酱油知晓率有显著提高,促进自愿食用铁强化酱油,但农村育龄妇女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营养教育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人类特别是妇女、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病。葛可佑等在 1 99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女性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 ] 。为了解和改善山东省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的缺铁性贫血状况 ,我们于 1 999年 5~ 1 1月 ,在山东省莘县燕店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并实施营养教育 ,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选取莘县燕店乡 6个村作为调查点 ,按各村的地理位置将其分为两组 :营养教育组、对照组。每组 3个村 ,每村按户以 3 0 %的比例随机抽样 ,被抽中户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师范学院大学生维生素C及铁的营养状况 ,采用称重法与询问法相结合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显示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维生素C摄入量偏低 ,占推荐摄入量 (RNI) 5 4.6 0 %,铁的摄入量男性占适宜摄入量 (AI)的 32 .2 7%,女性占AI的 141.2 5 %,但大部分为非血红素铁。 4h负荷尿试验维生素C不足率达48.6 5 %,血清铁不足率为 2 0 .2 7%。维生素C正常组与不足组血清铁含量及铁不足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t=3 .92 ,P <0 .0 1,X2 =7.2 1,P <0 .0 1)。维生素C水平与血清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382 5 ,P <0 .0 1)。说明该校大学生膳食中动物性食品及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量偏低 ,维生素C及铁营养状况不良 ,应注意增加这类食品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解医学院大学生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2 4h膳食记录法进行 3d的膳食调查 ,问卷询问法进行营养知识行为态度调查 ,测定HB ,尿维生素C。结果 :该校大学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知识了解较少 ,膳食结构不合理 ,蔬菜水果摄入量低 ,维生素C摄入量男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 6 0 %和 5 6 % ,铁的摄入量男性占适宜摄入量 (AI)的 175 % ,女性占AI的 10 0 %。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 5 .0 %和 14 .6 % ,4h尿负荷试验维生素C不足率男女分别为 15 .3%和 10 .7% ,且贫血患者中尿维生素C缺乏率为 70 %。结论 :改善该校大学生铁营养状况应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高校学生膳食钙、铁、锌的摄入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人,采用双份饭法收集被调查对象3d内摄入的所有食物,实验室测定钙、铁、锌的含量。[结果]大学生膳食钙、铁、锌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10.71mg/d、29.14mg/d、13.57mg/d。其中男性每日锌膳食摄入量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大学生膳食钙的摄入明显偏低,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膳食,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5.
郭秀荣  梁冰华 《中国校医》2002,16(6):513-514
营养性贫血是当前小儿的常见病 ,多数系缺铁引起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相当普遍[1] 。针对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 ,铁强化面粉、铁强化酱油、铁强化奶糖等等 ,使得儿童的铁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半岁以内婴儿的铁营养状况及改善办法报道较少。多数专家认为此期儿童不存在铁缺乏问题 ,理由是胎儿在母亲妊娠最后一个月时 ,其肝脏中已储存足够的铁足够出生后半年使用[2 ] 。至于在此期间母乳中铁含量对婴儿的影响及母亲的铁营养状况对乳汁铁的影响报道甚少。经我们调查发现 ,纯母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包头市学龄前儿童膳食铁营养状况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我们运用血液学分析法和称重法,对本市329名在托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贫血普查和膳食调查。结果: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分别为30.1%和26.7%;88.9%的贫血儿为缺铁性贫血;93.9%的贫血儿为轻度贫血。52.3%的儿童4小时负荷尿中维生素C排出不足。儿童食物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铁摄入量达供给量的150.0%,但其中97.1%为不易吸收的非血红素铁。食物结构不合理和烹调方法不当,致膳食铁利用率低下,是儿童产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缺铁性贫血(IDA)是目前我国急待解决的重要营养问题之一。江苏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个别地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高达65.8%[1],主要是铁缺乏引起[2,3]。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FFO)在江苏南京、徐州、常州采用健康促进的方法开展了“应用铁强化酱油预防和  相似文献   

18.
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膳食铁摄入量远远高于我国推荐的膳食供给量,然而为什么我国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婴幼儿和孕妇竟高达50%以上。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与膳食中许多因素影响了铁的吸收密切相关。铁种类:膳食铁分非血色素铁和血色素铁两大类:非血色素铁主要以Fe(OH)_3络合物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是素食中铁的唯一来源。这种铁必须事先与有机部份分开,并还原成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许多膳食因素可以影响其吸收,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膳食抗氧化剂对老年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 ]选择潍坊市 30名 60~ 75岁健康志愿者 (A组 )与 30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B组 )。对 B组人群进行 1 5个月的膳食营养指导 ,于营养干预前后 ,通过 7日询问法调查两组人群膳食中抗氧化剂的摄入量 ,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视力等。 [结果 ]营养干预前 B组膳食抗氧化剂每日摄入量、血液抗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 A组 P <0 .0 1 )。营养干预后 B组视黄醇当量、维生素 E、维生素 C、硒的每日摄入量明显增加 ,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清硒含量明显升高 ,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 ;视力下降得到控制。[结论 ]膳食抗氧化剂的摄入量不足可能与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关系 ,增加膳食抗氧化剂的摄入能够控制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铁强化燕麦饮料改善儿童铁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学一、二年级6~8岁学生294名,男女各半,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不改变日常饮食,干预组每日饮用250 ml饮料,对照组不给饮料。干预1年后,采用连续3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所有学生的膳食摄入情况,计算干预前后膳食中铁摄入量,用智力测试量表检测研究对象的智力,并检测学生干预前后握力、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结果干预前后膳食中铁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各组铁的膳食摄入量结果显示,女生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男生铁干预后的膳食摄入量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铁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干预试验后干预组的血清铁水平和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间的血清FER水平无显著性差别,干预后干预组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男生血清TFR水平和差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强化燕麦饮料干预明显提高了儿童铁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