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茹  宫圣 《四川中医》2014,(2):135-137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论述首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病机与肝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肝五行属木,乃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气主升、主动,在病理上肝阳易亢,肝气易逆,容易产生眩晕等临床表现。疏肝解郁治晕,往往能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陈华德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躬耕不辍,学验俱丰,对治疗高血压病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今仅就陈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强调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中"眩晕""头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指出各种以眩晕为主要表现之病位在肝脏,气不条达,气郁化  相似文献   

3.
<正>眩晕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指头晕,因二者常并见,故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晄白,甚则晕倒。《证治准绳》云:"眩谓眼黑眩也。"眩晕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历代医家多有阐发。《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为之苦倾,目之为眩"的记载;刘完素主风火生眩论,李东垣谓脾虚生眩;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张介宾力倡"无虚不作眩"。《素问·至真要大论》  相似文献   

4.
陈宝贵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娲 《河北中医》2010,32(10):1445-1446
<正>眩晕一证为《内经》最早论述,《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称"眩晕"、"目眩"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关于病因病机,风、火、痰、虚自古各有所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5.
高秀兰  曹志群 《陕西中医》2007,28(8):1102-1103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众也,在这指“大多”的意思;风,指病而言,风有内风、外风之别;掉,指肢体动摇不安的证候;眩,指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的证候;全句意为肢体动摇不定和头目眩晕大多属于肝的病变。张介宾云“掉,摇也。眩,运也。风主动摇,木之化也,故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中医学谓"眩是眼花,晕是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以致不能站立,有时伴见恶心、呕吐、汗出等症。中医学对眩晕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  相似文献   

7.
眩晕证论治     
眩晕是一种证象,临床上有单独出现的,亦有伴随其他证候同时出现的。眩晕又称头眩,亦作眩运。眩指的是眼发花,甚至发黑,晕是指头旋晕转。《素问·至真要大论》从病机上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篇则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篇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历来医家叙述眩晕之病因,虽说法各异,但总是以《素问》《灵枢》所说为立论之基本。其中突出论眩晕病因的,以刘河间之由于“风火”说;朱丹溪之由于  相似文献   

8.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9.
张晓羽 《新中医》2011,(12):160-16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称之为“头眩”、“掉眩”,《灵枢经》谓之“眩晕”、“目眩”。关于其病因病机之风、火、痰、虚,自古以来论述纷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在中医归属"头痛""眩晕"范畴,究其病情,风、火、痰、虚为患,其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制约关系失常.<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云:"无虚不作眩"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头痛、眩晕的病因、病机.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病的中西药物选用颇有心得.进行分型辨治.  相似文献   

11.
<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属于"病机十九条"之一,对后世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影响颇深,被诸多医家用作"动摇、眩晕、抽搐"等风证的辨证纲要,至今还指导着临床实践。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浅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诸"字,不是"凡是"或"所有"的意思,只作"多数"或"大多数"解。诸风,指多种风证。风,这里用以概括掉眩病证具有风类特点。掉  相似文献   

12.
"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五郁之说是《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郁"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即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  相似文献   

13.
正"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经常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晕倒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景岳全书·眩晕》也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本人在临床上将内病外治中药透皮技术应用在眩晕一病治疗上,  相似文献   

14.
<正>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常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晕倒等症状。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比较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景岳全书·眩运》也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能  相似文献   

15.
正眩晕是眩与晕的总称。眩为眼花,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如坐车船之中,站立不稳或感觉外界景物旋转,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之为眩晕。1病因病机眩晕一证,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对眩晕的论述,认为病因主要有外邪致病和因虚致病;病位在脑,与肝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放在第一条;在汉代医家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做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华佗则认为"胆虚作眩";隋代医家巢元方在《黄帝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补  相似文献   

16.
泽泻汤治疗眩晕7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患。多属慢性疾病,不易根治。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对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如《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目之为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张景岳则认为“无虚则不作眩”,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没有高血压之病名,散于头痛、眩晕、风眩、风厥中。《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当分内伤与外感,高血压多属内伤头痛。关于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认为眩晕主因是“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所论之眩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有关眩晕的论述,《素问》主要有2篇,《灵枢》主要有3篇。由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句,成为"病机十九条"第一条,而对后世影响巨大,形成刘完素、朱丹溪、张介宾二大半学派。而《灵枢》则唯张介宾"上虚则眩"一句,形成《灵枢》半派之局面。《素问》所论之眩晕与《灵枢》所论之眩晕有何区别?我们认为:在病因上,《素问》以"风"、"郁"为因;《灵柩》以"气"、"虚"为因。在病理上,《素问》所论之眩晕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郁化火"和"肝阳上亢"之证;《灵枢》所论之眩晕表现为"上气不足"、"脑为不满"、"髓海不足"之证。在治疗上,《素问》以平肝、潜阳、熄风为治则;而《灵枢》则以补虚、补气为治则。可见同论眩晕,《素问》与《灵枢》在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李学军 《河北中医》2012,(10):1544-1545
费伯雄,清代著名医家,其医学思想以醇正、和缓为特色,用药以轻灵见长。费伯雄学术源于历代各家学术,取各家之长以补偏救弊。善于化裁前人方剂,临床见解独到。眩晕一病,最早见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认为多属于肝的病变,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灵枢·卫气》指出"上虚则眩",费伯雄对眩晕的论治,亦遵经旨,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肝阳上升则头目眩晕,但肾水不足、营血亏虚、痰饮等原因亦可引起眩晕的发生。兹将费伯雄医论医案中有关眩晕的论治分析如下。1滋水涵木法  相似文献   

20.
眩晕证治体会瞿跃华(北京市天坛中医院,100050)眩晕证在《内经》中称为头眩、目眩、掉眩、眩冒等,自清代以后才称为眩晕,一直延用至今。眩晕一证,前贤多从风、火、痰、虚辨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谓:“厥阴之胜,耳鸣头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