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病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IGC),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目前较为认可的胃癌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西医对CAG及PLGC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采用整体调理与个体化用药相结合,不仅能显著改善症状,而且对部分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逆转作用。王垂杰教授早年即参与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胃癌癌前期病变研究》,  相似文献   

3.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rastic cancer, PLGC)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介入阶段,对其干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途径,故探索建立合理有效动物模型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已成为复制胃癌及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常用化学诱变剂,该文整理了相关研究中多种建立PLGC大鼠模型的MNNG复合法,并分别举例论证这些方法在试验中的应用和效果,简要评述各类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加以补充介绍本课题组在探索该法造模过程中的部分经验。希望能够为今后选择以MNNG为基础建立PLGC动物模型的试验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深入开展PLGC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4.
香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指胃黏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及不完全性肠化生.临床和实验观察表明,PLGC有明显恶变倾向,某些类型的异型增生可能演变成胃癌.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PLGC的研究和治疗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2008年,我们自拟香连复胃汤治疗PLGC 85例,并与胃复春治疗6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发展为胃癌的概率为0.8%和1.8%,异型增生则为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定为胃癌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CA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不外乎因虚致实,本虚标实。邓铁涛教授  相似文献   

7.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ner,PLGC)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胃黏膜中出现重度异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肠化生,有可能转变成胃癌的一种病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PLGC范畴,其恶化过程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中度或重度异型增生→胃癌[1].因此,PLGC的有效逆转已成为预防胃癌的重要内容,而中医药在逆转PLGC方面有着较肯定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笔者拟对PLGC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胃癌前病变(PLGC)是一个病理性概念,是指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胃黏膜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2],属于祖国医学中"痞满""胃脘痛""心下  相似文献   

9.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黏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及不完全性肠化生。临床和实验观察表明,PLGC有明显恶变倾向,某些类型的异型增生可能演变成胃癌。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西医尚无公认的特效药物和方法,而中医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研制成解毒和胃汤治疗PLGC,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胃部炎症反复发作、具有癌变倾向的胃黏膜病理学变化,包括胃黏膜的异型增生(Dys)和肠上皮化生(IM),是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的中间阶段,发病模式演变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枳消萎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炎癌前病(PLGC)(肝胃气滞证)转归和血清三叶因子3(TFF3)及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89例PLGC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原则分为对照组44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口服胃苏颗粒,15 g/次,3次/d。观察组采用参枳消萎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16周。进行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前后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FF3和胃泌素-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镜、胃黏膜临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治疗后观察组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FF3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参枳消萎汤能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延缓CAG向胃癌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浊)为患。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现代治疗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开展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成药、针灸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本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制订统一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治疗前后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伴发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前病变(PLGC)向胃癌发展是防治胃癌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此前的研究中,认为毒瘀交阻是发生PLGC的主要病机,采用具有解毒化瘀作用的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本文从"毒瘀交阻"理论探讨辨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以益气活血清热立法的胃祺饮可使部分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减轻和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就胃祺饮治疗CAG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祺饮治疗CAG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俊  张云波 《世界中医药》2014,9(7):895-897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结果,将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的辨证治疗,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滞瘀血型和胃阴不足型的总有效率为75.0%、69.0%、80.0%、62.5%和70.4%,总有效率为71.2%,胃黏膜萎缩积分、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积分均显著下降,但五组类型的总有效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PLG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