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的难点及改良方法的临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12例.改良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6岁,平均48.5岁;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7.1岁.改良组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环抱支撑解剖钢板进行显露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普通L形钢板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定期复查,指导膝关节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未次随访的Rasmussen放射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功能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术中出血量改良组(42.92±15.44)mL与对照组(51.25±14.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51.00±6.80)min vs.(63.58±7.79)min、骨折愈合时间[(10.75±1.48)周vs.(12.75±1.96)周]、末次随访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7.08±2.11)分vs.(12.58±4.38)分]和HSS评分[(88.42±7.69)分vs.(74.83±1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膝关节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良组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4例,良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环抱支撑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3~77岁,平均50.2岁。道路交通伤19例,骑车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Schatzk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7例,Ⅴ型11例。根据罗从风三柱分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16例,后外侧柱合并外侧柱骨折10例,后外侧柱合并后内侧柱骨折3例,累及后外侧的三柱骨折8例。均采用改良Carlson入路结合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柱。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n试验及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即刻、3、6和12个月的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优7例,良26例,可4例,优良率89%。HSS评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及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19例采取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及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2岁,平均38.1岁;左侧10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复位、植骨并钢板固定,同时修复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通过比较术前健侧与术后即刻的胫骨平台内翻角(PT角)、后倾角(PS角)评价骨折的复位质量;通过比较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时的PT角、PS角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稳定性;同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4.2周;比较术前健侧与术后即刻、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时的PT、PS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58、0.143、0.374、0.079);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SS评分为82~94分,平均86.7分。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及后柱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伤1例.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术前根据后外侧主要骨折块的压缩、大小、方位,在直视下复位骨块并充分植骨,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于腓骨头上方尽量偏后放置固定后外侧骨块.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手术时间55~95min,平均72.7min;术中出血量50~125mL,平均75.5mL.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区感染、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2.4周.术后1年随访时未见明显角度丢失及关节面的再次塌陷.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2~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膝关节总伸屈度110°~150°,平均128.6°.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8例,优良率100%.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3D打印辅助下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前外侧组)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外侧组)。前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9例,Ⅴ型22例,Ⅵ型9例;后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10例,Ⅴ型20例,Ⅵ型1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χ2=4.0897,P=0.04310.05。结论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保护后外侧骨折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rosch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8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39.3岁;摔伤3例,道路交通伤5例。采用外侧Frosch入路治疗,骨折复位固定,对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直视下复位,6例采用后外侧钢板固定,骨折愈合顺利,无复位丢失,无感染和神经损伤。2例因骨折线纵裂,超过胫前动脉分叉处,未能从后外侧固定。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优6例(评分>27分),良1例(26~20分),中1例(19~10分),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外侧Frosch入路可以直视观察,有效复位骨折,确切固定,预防术后复位丢失,促进愈合,恢复功能,适合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采用Carlson后外侧、后正中两种入路置入"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外三科收治的9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资料,男性59例,女性33例;年龄25~53岁,平均40.7岁;Schatzker分型:Ⅱ型55例,V型37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4例,钝器挫伤31例,高处坠落伤17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后外侧入路组(n=46例)和后正中入路组(n=46例),均采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手术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后外侧入路组切 口长度[(10.21±2.65)cm、骨折显露时间[(20.53±4.16)min、手术时间[(82.35±6.25)min、术中出血量[(223.15±53.26)mL少于后正中入路组[(16.03±3.74)cm、(32.01±5.26)min、(91.12±8.46)min、(269.54±68.49)mL,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3、6、12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53.26±12.49)、(68.12±15.37)、(79.35±13.05)、(85.12±7.54)分、Rasmussen 评分[(15.12±5.62)、(19.35±6.51)、(23.15±5.11)、(26.31±3.52)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指数(0.71±0.23、0.86±0.29、0.89±0.31、0.91±0.07)高于后正中入路组[HSS 评分:(49.35±10.52)、(61.29±12.05)、(69.03±12.47)、(82.12±6.02)分;Rasmussen 评分:(13.26±4.16)、(17.15±6.09)、(19.24±4.15)、(24.15±3.70)分;EQ-5D 指数:0.65±0.16、0.73±0.21、0.77±0.26、0.79±0.19,P<0.05,视觉模拟评分[(2.05±0.61)、(1.32±0.42)、(0.91±0.32)、(0.54±0.06)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3.95±1.05)、(2.11±0.71)、(1.82±0.56)、(1.53±0.42)分,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lson后外侧、后正中两种入路置入"T"型锁定钢板均可提供稳定的内固定,Carlson后外侧入路操作简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采用改良Carls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笔者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对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1~62岁,平均43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1例。患者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加三维重建,部分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6~29个月,平均16.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全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膝关节活动度100°~130°。结论采用后外侧倒"L"形切口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 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 ~ 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伤,用甲钴胺片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前外侧入路组(改良组)38例,传统前外侧入路组(传统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改良组手术时间[(55.0±5.2)min]少于传统组[(83.0±5.5)min],改良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0例,少于传统组3例(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可清晰显露视野,简化钢板放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且无需常规游离显露桡神经,可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8月—2012年1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78例。结果随访10个月~2年,所有病例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73例骨折完全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经二期髂骨植骨后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舒服,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保护伸膝装置的完整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的 84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42 例) 和对照组 (42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 Henry入路离断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上肢功能 障碍评定量表 (Quick?DASH) 评分、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 (PRWE) 评分、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 (简称 Mayo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 1、6 个月, 观察组患者 Quick-DASH、PRWE 及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Mayo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 1 个月: t = 3.293、4.123?2.902、2.366, P= 0.002、P<0.001、P = 0.005、P = 0.020; 术后 6 个月: t = 4.877、4.136、2.139、2.695, P<0.001、P<0.001、P=0.035、P= 0.009);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14%,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3.81% (χ2 = 4.459, P= 0.035)。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更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促进上肢功能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骨折块位置特殊,且该部位有腓骨小头及血管神经束的遮盖,术中难以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手术方法的改进,一些新的手术入路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多种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作一综述。为临床该类型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倒"L"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9岁。均采取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2.3±3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6.4±52.0)m 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2±4.5)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0.1±7.4)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4.8)个月,术后12个月平均膝关节HSS评分为(83.5±16.2),优良率为85.7%(18/21),术后12个月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126.5±17.3)°。结论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安全可靠,适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8例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不同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138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的优良率为85.51%、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的优良率为86.96%;年龄≤50岁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50岁的患者(P0.05);未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P0.05)。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会对患者骨折后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膝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及前内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同时累及内侧柱和后内侧柱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内侧平台内侧柱及后内侧柱骨折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0~61岁,平均4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联合前内及后内侧入路,分别对内侧柱和后内侧劈裂或塌陷骨折块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4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52±2.07)周(12~18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7.32±2.41)周(13~20周)。术后即刻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6.12±1.04)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平均(87.25±6.39)分,优良率92.9%。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对同时累及内侧柱及后内侧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联合膝关节前内及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暴露充分,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