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拓展训练法、对点习题法、时事跟踪等,并在本校药物制剂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多元化教学方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结论:多元化教学方式是适应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必须模式,也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刘玲  马宇丹 《中国药事》2019,33(5):601-604
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探索。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及体验式教学法在本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四种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术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度。结论: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是翻转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晏英  何讯  崔杏  陈瑞  廖伟科  伍红艳  汤磊 《中国药事》2020,34(5):614-618
目的: 为培养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药事法规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针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评方式进行立体化改革与实践,构建模拟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课程等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态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结果: 立体化教学应用于药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可提高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结论: 立体化教学是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为高等院校在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歆平  梁希江 《中国药事》2017,31(4):389-391
目的:探索热点案例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精选山东疫苗事件等热点案例用于教学。结果与结论:恰当的热点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义来  栾家杰 《中国药事》2018,32(7):979-982
目的:为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方法:从高等院校药事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从2015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对药事管理科目所做修改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结果与结论: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建议药事管理课程教学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跟进实训实践,开展调研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同时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以契合新医改形势下实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以“能力与责任意识培养”为导向的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主题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和引领性,将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药学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担当。结果与结论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将药事管理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相互融合,同时实现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本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改革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罗琼  胡明  杨男  杨舒  周乃彤 《中国药事》2022,36(5):578-585
目的: 评价药事管理学本科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挖掘药事管理学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调研法,以四川大学2019级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调研结果: 挖掘和梳理得到 “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等10个药事管理学中的思政元素知识点。构建了“目标-过程-效果”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概念框架和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调研共计回收207份有效问卷,88.45%的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知识点和对应思政元素的关系都能较好识别并对其关联程度持认可态度,84.00%的学生认为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结论: 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实施效果良好,但尚需开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基因式”融入课程之中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的二次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8.
白庚亮  华东  杨勇 《中国药事》2022,36(5):586-592
目的: 探究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施路径,为高等学校药学相关专业本科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要求,汇总分析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要点与思政元素,结合课堂内外资源,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多维价值框架,并应用于药事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中。结果与结论: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遵循“三结合,两巩固,一推动”的多维价值框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使命感、民族自豪感、中医药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专业课程需起到良好的思政教学作用,但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润物细无声”,有效把握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并重视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以使课程建设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刘颖  杨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220-2221
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建立案例库、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反馈与提高三个环节。该文结合不同类型案例的特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其灵活应用,使药事管理与法规的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导师模式"在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双导师模式"的实质进行分析,提出双导师教学培养模式的框架,用模糊绩效评价法对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评价,证明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把"双导师模式"引入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梁鑫  李莉 《药学教育》2020,(1):32-35
为了适应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的培养需求,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构建新的药物分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重组章节顺序并建立模块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逻辑性;通过不同学科及章节的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掌握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药品标准的理解,拓展教学深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药学实验教学体系.方法 通过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实验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业实践训练以及举办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结果与结论 通过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药学实验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孙娜  舒朋华  刘青  吕春杰 《中国药事》2021,35(7):841-846
目的:探讨“翻转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分析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并借助网络学习通平台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结果:通过“翻转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结论: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翻转式”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研思维在药物分析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法相比,科研思维融于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促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奥尔堡PBL模式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奥尔堡PBL模式为载体,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开展课程教学, 并结合课程考核与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改革后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大幅度提升,优良率由32%提升到64.1%,且有92.86%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奥尔堡PBL模式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值得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