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n=40)和吗啡组(M)(n=40),分别接受术后镇痛治疗,布托啡诺组(B)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布托啡诺8mg+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对两组镇痛的效果(VAS评分、BC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镇痛评分、舒适度评分,B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B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呼吸抑制的影响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度良好,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镇静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患者98例,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8,采用布托啡诺治疗)和观察组(n=50,采用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舒适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RSS)、对术后1、6、12、24 h(T1~T4)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T1和T4时间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时间点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T3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P <0.05)。观察组术后T1和T4时间点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手术后镇静止痛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200例,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麻醉诱导采用微电子注射泵以200mg/min静脉注射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符合手术要求。麻醉维持:于扩张宫颈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或手术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配合麻醉科医师监测病人,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结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和25%。患者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5.8±1.4)min和(8.9±5.3)min。术中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未发现出血量增多者。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围术期加强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防治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A、B、C三组各30例,术后均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用药分别为0.2%、0.15%和0.1%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三组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术后24、48 h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三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A组术后自主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 <0.05),治疗A组按压镇痛泵次数、48 h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 <0.05)。治疗A组术后24、48 h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 <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l 0.2%罗哌卡因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确,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良好,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产科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1550例剖宫产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后采用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观察其疗效。结果:1550例患者,手术结束静脉接上的注射泵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方便。结论: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产科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并发症低,产妇手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醉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麻醉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27±3.28)mL、术后2 h出血量(23.56±8.01)mL均高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0.24±3.17)mL、术后2 h出血量(20.47±7.45)mL,且研究组的镇痛优良率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88.46%,P<0.05。结论对于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进行联合麻醉,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镇痛 (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血浆泌乳素 (PRL)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孕妇 6 0 0例 ,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 ,各 2 0 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评分法测评产妇镇痛、镇静程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及 48小时血浆PRL浓度。结果 :两镇痛组术后 2 4小时、48小时血浆PRL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结论 :术后静脉和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泌乳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40例。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连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镇痛、镇静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5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B组采用中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75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C组采用高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1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记录3组患者术毕入ICU时(T0)、入ICU后2小时(T1)、4小时(T2)、6小时(T3)、8小时(T4)、12小时(T5)、24小时(T6)、48小时(T7)静息及按压宫底时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按压宫底前后平均血压(MAP)、心率(HR),各时点静息时镇静满意者比例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头晕痛等不良反应和子痫、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中静息NRS评分在T2~T7高于T1(P<0.05);在T2~T5时静息和按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HR在T2~T5时点按压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静息、按压NRS评分在T2~T7各时点低于A组(P<0.05);B、C两组间MAP、HR在按压前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镇静满意者例数在T1~T7时点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3组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子痫、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75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48小时内镇痛、镇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药物对产妇乳汁的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吗啡硬膜外镇痛组50例,曲马多静脉镇痛组50例和未镇痛组20例,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开奶时间、72h泌乳不足的比例、术前、术后24h、48h血清泌乳素(PRL)值、泌乳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组的VAS评分、开奶时间均显著优于未镇痛组,P<0.05。各组之间的PRL、72h泌乳不足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镇痛有利于建立产后泌乳反射,泌乳始动时间早,提高母乳喂养率。且曲马多镇痛的不良反应少于吗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麻醉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60例,年龄20~43岁,体重48~100kg,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并随后以0.05~0.1μg/(kg·min)维持、罗库溴铵0.6mg/kg,术中调整瑞芬太尼用量维持心率、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值的20%以内,维持BIS值40~60。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维持术后48h内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I-D间期(给予麻醉药物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新生儿1、5、10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24、48、72h NACS评分;产妇术后VAS评分;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计用药量和镇痛补救情况;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后初乳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积用量降低,镇痛补救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更高,术后48h内嗜睡发生率降低,初乳时间更早(P0.05)。两组I-D间期、术后VAS评分和新生儿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剖宫产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胎儿娩出前瑞芬太尼用量、减轻新生儿抑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及促进产妇早泌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治疗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I—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术中出现寒战的病例,静注布托啡诺1—2mg,观察疗效。结果:100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加用地塞米松后寒战消失,其他患者均在2~10分钟寒战缓解或消失,有效率达98%。结论:静注布托啡诺能有效拮抗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寒战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成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PCIA组和PCEA组患者应用含吗啡20Mg、氟哌定醇5mg的自控镇痛(PCA)泵,根据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自控给药.对照组患者则不用任何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观察3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时间、拔尿管后排尿情况、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和是否有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1)PCIA组与PCE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感,镇痛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则有明显的术后疼痛感.(2)PCEA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51±10.33)h,明显快于PCIA组患者的(28.70±16.36)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PCIA组10例患者发生拔尿管后排尿困难,PCEA组为2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仅有3例,明显少于PCIA组和PCEA组.(4)3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A及PCEA均有良好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应用PCEA肠蠕动恢复快,但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较PCIA为高,这类患者可采用延长拔尿管的时间来避免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布托啡诺与氟芬合剂用于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抑制作用对比。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50例应用布托啡诺术前静滴,对照组50例则采用氟芬合剂术前静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牵拉反应抑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两组患者的对比情况来看,镇静评分均在2~4级,无显著差异(P>0.05);从牵拉反应抑制和血流动力学来看,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手术对于镇静效果的需求,同时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妇科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妇科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一次性吗啡硬膜外镇痛(EPI)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 1999年8月~2000年1月6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PI组与PCIA组,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游离皮质醇含量及副反应。结果 手术后4 h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EPI组与PCIA组术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36);PCIA组恢复排气晚于EPI组。结论 PCIA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水平,较EPI镇痛优良,但排气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副作用小、效果好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药物配方,研究曲马多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病人120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F组-0.012%罗哌卡因+芬太尼0.5mg(2μg/ml),250ml;A组0.12%罗哌卡因+0.1%曲马多,250ml;B组-术毕前30min硬膜外注射50mg曲马多(生理盐水稀释至5ml),余同A组;C组-0.12%罗哌卡因+0.2%曲马多,250ml。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24h随访记录病人VAS、D/D比值(PCAd/PCAa)及病人主观不适感(side-effect)。结果: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总的优良率为60/90(67%),VAS<安静时无痛率29%(VRS=0)。各组恶心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有程度的差异。所有病例无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0.1%或0.2%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0.1%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在手术结束前30min预注曲马多50mg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应用韩氏神经电刺激镇痛仪 (HANS) ,配伍用地西泮、曲马多 ,观察对分娩疼痛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2 70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在宫口开大 2~ 3cm时 ,随机分为 6组 ,即 HANS+地西泮 (10 m g iv)、HANS、地西泮 (10 mg iv)、HANS+曲马多 (10 0 mg im)、曲马多 (10 0 mg im)和对照组。采用 VAS疼痛评分方法分别在镇痛前后不同阶段评分。 结果  HANS+地西泮组镇痛有效率最高为 90 .3% ,其次 ,HANS+曲马多 78.9% ,HANS组 5 9.8%。针药复合组在镇痛后 1h、第一产程末期及第二产程时 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 (P<0 .0 1)。与对照组各期相比 ,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反映产程生理和胎婴儿状态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应用电刺激镇痛仪加少量镇静镇痛药物 (地西泮或曲马多 ) ,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方法简便、经济 ,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氟比诺芬酯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例拟行臀筋膜松解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L组(氟比诺芬酯组)和T组(曲马多组)。均采用硬膜外加氯胺酮分离麻醉。术毕,L组:静注氟比诺芬酯1mg/kg为负荷量,继用1.5mg/kg氟比诺芬酯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T组:静注曲马多1mg/kg为负荷量,继用10mg/kg曲马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PCA泵背景剂量为5ml/h,PCA量为2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记录使用PCA后1h,4h,8h,12h,20h患儿的疼痛评分、对疼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所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儿镇痛治疗评分及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马多组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目明显高于氟比诺芬酯组(P<0.01);两组患者PCA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诺芬酯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小儿术后镇痛治疗的一种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芬太尼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0例妇产科病人,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60岁,其中子宫全切术50例;附件切除术40例;剖宫产术110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为L_2~L_3、L_3~L_4,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将受术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10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肌肉注射组100例,注射强痛定、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PCEA组100ml药液中含芬太尼0.5mg、甲磺酸罗哌卡因357.6mg、枢丹8mg。负荷剂量:首次用药5ml,持续剂量2ml/h,按键锁定时间0.5ml/15min,即15min内按压启动键仅一次有效,病人可根据疼痛情况按压一次有效剂量。镇痛时间为48h,观察术后6h、12h、24h、48h两组间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术后48h内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恶心、呕吐PCEA组低于肌肉注射组。VAS评分:PCEA组低于肌肉注射组,PCEA组镇痛效果最佳。结论:采用PCEA方法由病人参与自控镇痛,能有效的控制术后疼痛,血压、心率平稳,能较好的改善呼吸功能,可用力咳嗽,正确有效的呼吸,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孕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四组;A组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B组为剖宫产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PCA);C组为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浓度,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24 h后,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 h不同时间,C组疼痛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前,C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母乳量充足时间晚、7 d纯母乳喂养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48 h PRL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P0.01);C组产后24 h、48 h,PRL水平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产后镇痛未见对血PRL水平及泌乳等的影响,疼痛是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腹腔内左布比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腹腔内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左布比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结束前,观察组腹腔内注射0.375%左布比卡因30ml,对照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液30 ml,分别在术后的1、6、12、24小时记录患者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时间点内、安静和咳嗽状态下,观察组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对照组好,VAS评分<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背疼痛的发生率16.67%较对照组53.33%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镇痛时间23.6 ±1.2小时比对照组2.3±1.4小时明显增加(P<0.05);术后观察组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率6.67%,对照组8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40.00%,4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在腹腔内给予左布比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