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第12周FEV1%预计值、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第十二周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为主的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并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对象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第12周FEV1%预计值与实验前FEV1%预计值、对照组第12周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第12周FEV1/FVC%与实验前FEV1/FVC%、对照组第12周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第12周6分钟步行距离与实验前、对照组第12周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为主的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要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为55例缓解期COPD患者制订运动处方,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生活质量、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 MWT)测定与肺功能检测。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6MWT、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按运动处方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2组均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运动耐力、HRV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HRV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干预前上升,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6MWT、心率变异性指标高于对照组,CAT、St Georgen's呼吸问卷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提升COPD康复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HRV指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护理对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老年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肺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心肺功能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力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步行试验,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睡眠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生命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EV1、FVC与LVEF、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老年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肺强化间歇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心肺氧合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我院诊治的168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83例)和强化组(85例),前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后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心肺强化间歇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肺氧合能力、运动能力、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评估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改良太极运动对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肌力及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女性KOA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太极组(n=20)和对照组(n=20),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在治疗前后进行表面肌电(sEMG)、心血管功能、肺功能检查和6分钟步行实验(6MWT)测试.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针对COPD患者的疾病状态,制订一系列功能锻炼计划,包括呼吸功能锻炼,6 min步行测试(6MWT)等;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6MWT为(422.84±54.53)m,与对照组(392.15±35.44)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促进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6MWT和肺功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太极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127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干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增加太极拳运动,观察两组心肺功能,血液学指标。结果两组干预2个月末运动持续时间(ED)、最大运动当量(mets-max)、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水平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2个月末血浆脑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通过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调节老年CHF患者的心肺功能,调控血液学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中运动生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中运动是在水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体育运动。由于水的静压力、浮力、阻力以及水的导热性能与陆上运动不同,水中运动将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与陆上运动不同的影响。本文就水中运动时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特点与人体能量代谢规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潘卫  陈江琳 《中国康复》2017,32(6):465-46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全身运动训练对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6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增加运动训练包括踏车运动、呼吸锻炼等。踏车运动每天20min,每周不少于5次,呼吸锻炼选择在卧位、坐位和站位以及行走状态下进行,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0min,共观察8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FVC,forced vital capacity),第1秒时间用力呼出量(FEVl,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和运动耐力水平(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个性化、标准化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改善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51例PCI术后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49例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PCI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由心脏运动康复小组提供的个性化、标准化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心肺运动实验指标、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结果]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最大代谢当量(METs)为(6.64±1.21)MET、无氧阈值为(14.05±1.53)kg·min、最大摄氧量(VO2max)为(1.63±0.36)L/min、最大千克摄氧量(VO2max/kg)为(22.11±3.75)mL/(kg·min)、最大氧脉搏(VO2max/HR)为(12.42±3.12)mL/beat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为(468.34±14.78)m,高于对照组的(435.29±15.65)m(P<0.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有效改善了PCI术后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形态及功能影响的角度,介绍了运动形式、类型、强度及一些相关因素对心脏、血管及心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锻炼效果与合理运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家了解进行运动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切除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手术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1例因患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4例(≥60岁)、中青年组17例(<60岁),分别于术前3~5d和术后3~6个月在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时,采用心肺功能仪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定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氧摄取量(VO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心功能参数LVEDV和SV术后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P<0.01);静息状态下CO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负荷状态下CO降低(P<0.01);静息状态下HR增加(P<0.01),运动负荷状态下H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肺功能参数VT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RR增(P<0.05),而静息状态下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两者均减少(P<0.01).进行年龄分组后,两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SV、VT均减小(P<0.05,P<0.01),CO、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术后两组VO2均减少(P<0.05),但老年组VE减少(P<0.01),C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青年组CO减少(P<0.05),V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切除术后静息状态时CO和VE分别通过HR和RR的增加得到补偿,保证了氧摄取量,而术后运动负荷状态下CO和VE的减少不能通过HR和RR得到代偿,老年组VO2降低主要是VE减少所致,而中青年组则是由CO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开胸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对58例拟行开胸手术的低肺功能患者,指导进行呼吸、有效咳嗽锻炼,观察锻炼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锻炼后患者肺活量、潮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顶峰呼气流速较锻炼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锻炼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锻炼前明显提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运动时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功能变化以及左心室功能改变与运动量的关系。方法  2 8例DCM患者接受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评价运动耐量、运动前和峰值运动量时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峰值运动量时所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运动时心率和血压明显增高。运动前左室射血分数EF(2 7%± 7% )与最大运动量 [(92± 3 7)W ]之间无相关性 ,r =0 .2 9,P >0 .0 5 ;但峰值运动量时的EF(2 7%± 11% )与最大运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r =0 .42 ,P <0 .0 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 ,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速度无论在运动前 [(0 .77±0 .2 3 )m/s]或峰值运动量时 [(0 .87± 0 .3 1)m/s]均与最大运动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 .42~ -0 .70 ,P <0 .0 5。结论 DCM患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运动量 ,运动前的左室EF与最大运动量无明显关系。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在峰值运动量时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峰值功率的80%)间歇有氧运动组(22例)、中等强度(峰值功率的60%)有氧运动组(21例)、对照组(22例)。高强度运动组以3min训练、1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每次训练10组,共40min。中等强度运动组每次持续训练40min,两组患者均训练12周,每周3次,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高强度运动组及中等强度运动组PP、ED、VO2peak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LVEF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有显著差异(P0.05);AT仅高强度运动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