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宗伟 《新中医》2019,51(4):224-226
目的:观察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降逆消瘅汤联合西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54例,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生活质量和肝胃郁热证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后GerdQ和肝胃郁热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SF-36量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疗效确切,优于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各分项症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证候积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RDQ/GERD量表积分: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停药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8%,对照组复发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8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7.4%,对照组复发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傅岳平 《新中医》2015,47(3):76-78
目的:观察和胃顺气汤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和胃顺气汤。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定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评分、肝胃郁热证评分和进行食管黏膜内镜检测,对有效患者进行6月的随访,计算复发率及复发时食管黏膜内镜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联合治疗组胃镜下炎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RD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肝胃郁热证评分和食管黏膜内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25.58%,对照组为68.42%,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时,联合治疗组食管黏膜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胃顺气汤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近期能控制临床症状,远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饮食、规律服药、适当锻炼、作息规律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基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和药物治疗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艾司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4周为1个疗程,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erdQ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8%)明显优于对照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4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郁热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28例GERD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观察组各64例。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早、晚各1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观察组服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同西药组,并采用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肝胃郁热证评分、食管黏膜内镜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及生活质量评价;对痊愈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计算复发率及复发时食管黏膜内镜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西药组的81.25%(P<0.05);观察组胃镜下炎症疗效总有效率为90.62%,优于西药组的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胃郁热证评分、食管黏膜内镜评分和RDQ量表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量表除身体疼痛维度外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西药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3.5%低于西药组的64%,观察组复发时食管黏膜内镜评分也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基础,和胃降逆汤加减能减轻GERD(肝胃郁热证)近期症状,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中健脾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和中健脾方安慰剂治疗,中药组予和中健脾方+奥美拉唑安慰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共85例,中药组43例,对照组42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RD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80.9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GERDHRQL、PSQI、HA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GERD-HRQL、PSQI、HA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中健脾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半夏泻心汤加味辅助吸入抗胆碱气雾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胆碱气雾剂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肺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V%)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上升更加显著(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辅助吸入抗胆碱气雾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有效控制哮喘,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8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肝胃郁热证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 Q)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2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下降(P 0.01),且观察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8周后,2组Gerd Q评分降低(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Gerd Q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9%,高于对照组的83.53%(P 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明显,且能上调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光林 《中医杂志》2005,46(1):38-40
目的:观察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咽喉炎.方法:治疗组40例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金嗓利咽丸治疗.结果:两组咽喉炎并发症疗效、GERD症状疗效、胃镜分级疗效、喉镜检查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咽喉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清胃抑反汤对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抗反酸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拟接受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瑞巴派特胶囊口服,观察组术后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瑞巴派特胶囊及清胃抑反汤口服,2组均治疗至术后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量表(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记录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临床疗效,并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后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内镜分级、内镜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ET-1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1.4%(5/44),对照组为27.3%(12/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吞咽困难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75.0%(33/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清胃抑反汤可有效降低GERD患者经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提高术后抗反酸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胃黏膜NO和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徐光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84-1886
目的:观察以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柴胡陷胸汤加味辛开苦降,理气宽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胸痛42例(治疗组),与麝香保心丸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的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烧心、反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对照组为38.10%;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总有效率治疗组57.00%,对照组为11.11%.以上3个方面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D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江瑞 《新中医》2020,52(17):71-7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食管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停药2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胸胁胀满、心烦易怒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研究组24 h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复发率为11.67%,对照组复发率为2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GER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冬雨  崔鹤  贾菊  苟丽 《新中医》2020,52(15):159-16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风邪伏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2组均服用苏黄止咳胶囊,并给予饮食、生活起居、健康指导、宣教和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后评定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咳嗽症状积分、风邪伏肺证评分,应用莱塞斯特生活质量咳嗽问卷(LCQ)评价生活质量,记录咳嗽消失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主观咳嗽程度VAS评分、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及日间+夜间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咳嗽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风邪伏肺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风邪伏肺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率为58.46%,对照组咳嗽消失率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加快(P0.05)。2组LCQ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LCQ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苏黄止咳胶囊内服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可进一步减轻咳嗽症状,促进咳嗽的消失,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哮喘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支气管哮喘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14天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复查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GERD症状评分及胃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EE患者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左金丸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 114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6 例)给予口服兰索拉唑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58 例)在服用上述西药基础上配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 %,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2 组疗效有明显差异(χ2=8.5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