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干燥综合征治疗组方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文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22篇,包含处方137首,其中涉及中药共271味,使用频数≥20次的中药共有28味,累及使用频次1038次,占总使用频次的51. 28%,其中以补虚药为主。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甘草、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经关联规则分析,药对中最高支持度和置信度为北沙参、麦冬; 3味药组合中最高支持度为玄参、生地、麦冬,最高置信度分别为北沙参、玄参、麦冬,北沙参、麦冬、石斛,麦冬、玄参、天花粉,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白芍,北沙参、麦冬、黄芪,北沙参、麦冬、山茱萸; 4味药组合中最高支持度为玄参、麦冬、生地、甘草,最高置信度分别为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北沙参,生地、麦冬、北沙参、石斛,生地、麦冬、北沙参、甘草。结论:名老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上主要以养阴生津药物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清热、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型与病程、临床症状、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21.0、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所用中药,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各证型的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频率。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显示,各证型出现比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36%)气阴两虚证(27%)阴虚血瘀证(22%)阴虚湿热证(15%)。(2)中药使用频率研究显示,使用最多的前10位中药是白芍、女贞子、甘草、麦冬、枸杞、北沙参、墨旱莲、芦根、丹参、石斛,用药特点以养阴清热为主。(3)肝肾阴虚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枸杞、麦冬、甘草,常用药对为女贞子与枸杞子;气阴两虚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枸杞、茯苓、山药,常用药对为茯苓与山药、太子参与北沙参;阴虚血瘀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当归、丹参、桃仁,常用药对为当归与丹参、桃仁与红花;阴虚湿热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甘草、青蒿、地骨皮,常用药对为青蒿与地骨皮、蒲公英与白花蛇舌草。结论:本病临床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证型;临床用药以养阴清热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配伍补益脾气、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之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挖掘唐教授临床用药特色,提炼其临床精髓。方法将88例临床病例医案标准化建立对应数据库,运用SPSS、WEKA统计学软件,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的方法总结唐汉钧教授用药规律及用药特色。结果唐汉钧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核心处方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玄参、板蓝根、灵芝、仙灵脾、莪术、黄芩、红枣、甘草;常用药对有谷芽与麦芽,半夏与海藻,生地与川芎,郁金与香附,玄参与板蓝根,党参、白术与茯苓,甘草与红枣;二药之间关联规则24条,三药之间关联规则24条,四药之间关联规则9条,五药之间关联规则3条,药物与症状之间关联规则12条。结论唐汉钧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时强调扶正祛邪,以脾胃论治为本,辨证施治、善用药对、攻补兼施是其谴方用药特点。医案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和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98年至2021年5月万方医学网收录的名老中医诊治的PSS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其采用的中药方剂和药味,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PSS文献38篇,涉及中医证型59种,阴虚血瘀为常见证型;方剂59首,以滋阴润燥为主要功效;中药122味11大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生地、甘草、麦冬、白芍、沙参、玄参等,2味药组合常用使用频率依次为生地+麦冬,地黄+白芍,地黄+玄参,麦冬+沙参,3味药组合最高使用频率为生地+麦冬+玄参。结论:初步明确了PSS辨证分型及其方药配伍的主要规律,从而为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阴虚体质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依据自拟体质医案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体质判定标准确定体质医案,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对阴虚体质医案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共发现阴虚体质医案39则,医案中用药共涉及药物110味,用药总频次272次,其中用药频率10%者共22味,如麦冬、甘草、熟地、茯苓、生地等;药物归类分析可知药物类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补虚药(38.23%)、清热药(18.01%)、利水渗湿药(7.7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符合条件规则的共21条,其中形成2联药对11个,3联药对10个。结论:阴虚质者用药以滋阴药配伍清热药,同时注重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利水渗湿药、收涩药、补气药等配伍使用,为阴虚质患者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干燥综合征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加权FP-Growth算法在中药方剂挖掘中的应用,为中医临床用药分析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中医临床疗效作为加权标准,以集对分析为基础计算疗效基数ρ,以w=(ρ对照组实验组)/ρ对照组+δ计算最终加权值,以加权FP-Growth算法为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别计算支持度及提升度,对挖掘结果进行支持度和提升度的分析,综合得出分析结果。结果 最常用中药前5位为:麦冬、生地黄、甘草、白芍、北沙参。综合支持度及提升度分析挖掘结果后提出以麦冬、生地黄、北沙参、甘草为基本底方,丹参、玄参、黄芪为祛瘀,解毒,补气加减方向的代表。并挖掘出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高支持度药团:补脾肾的茯苓-山茱萸-山药-丹皮药团及补气血的白芍-太子参-五味子-当归药团。结论 干燥综合征临床用药以养阴生津药为主,配伍具有经典方特色。加权FP-Growth算法用于组方用药分析可提炼核心组方思路及加减方向,有助于中医药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60-2263
目的:探索当代岭南医家治疗内科痰证方面的用药规律,进一步了解岭南医家的治疗特色。方法:收集当代岭南名医的内科痰证医案,对相关的证候、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疾病名称、临床症状、证型、治法、方药五个字段的数据库,并采用Excel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到医案103则,处方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多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等,同时还配合使用岭南地方草药。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为临床上治疗内科痰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门》中的52个医案中所使用药物,按照频数、配伍频数、以及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叶氏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特色以及用药规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叶氏用药轻灵,寒热平调;喜用滋阴补肾、健脾化痰、咸寒清热之品。滋阴补肾药物如枸杞子、熟地黄、肉苁蓉、石斛、牛膝、当归;健脾化痰药物如半夏、茯苓、生姜、竹沥、人参;咸寒清热药物如羚羊角、玄参、连翘、生地。用药强调辨证,急证以固护阳气为先,缓证以补肾化痰为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医案,采用SPSS22.0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变量间相似性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纳入247案,涉及19种证型、180味药物,共用药1654频次。高频药物有大枣、麦冬、炙甘草、苦杏仁,用药重在健脾益气、润肺、降气止咳。挖掘得到关联规则28条(2味药18条、3味药10条),包括"北沙参→麦冬""生姜→大枣""桂枝-大枣→炙甘草""南沙参-桑叶→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包括"大枣-炙甘草""桑叶-南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白扁豆"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叶氏临证辨治咳嗽尤重肺、脾、胃,善用甘温之品益气补脾,甘润之品滋养肺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广西名中医黄李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并整理黄教授治疗PCOS的291个医案,并从中提取261首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和k-means聚类算法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黄教授治疗PCOS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261首处方涉及98种中药,总频次为3 650次。其中,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名前五的中药分别是柴胡、牛膝、当归、益母草、党参;归经以肝、脾经为多。共得到31条关联规则,其中两药关联7条、三药关联24条;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黄李平教授治疗PCOS注重肝脾肾同调,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气血为主,根据不同的月经周期随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潘建辉  孙星怡  刘畅  董雨蓉  王朔  赵佳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611-1618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阐明核心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专利网治疗糖尿病中药处方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分类作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中药的成分靶点,构建PPI网络、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功能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对药物-靶点作虚拟验证。[结果] 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黄芪、地黄、山药、葛根、麦冬等使用频率较高,平性、寒性药物占比为46.52%,甘味、苦味占比为64.09%,关联规则显示黄芪-地黄,黄芪-山药,黄芪-葛根等置信度较高。新的高频药组为黄芪-葛根-丹参,药物与糖尿病共同靶点为57个,GO功能及KEGG富集通路显示,炎症反应可能发挥重要作用,TNF信号通路等可能为重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IL-6、TNF可能为该药组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靶点。[结论] 治疗糖尿病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效药物为主,新的药组黄芪-葛根-丹参可能通过AKT1、IL-6、TNF等关键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探究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同时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获取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处方数据,利用R语言、SPSS、IBMSPSSModeler软件对专利复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分析专利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核心药对的潜在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及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数据挖掘共纳入中药复方151条,中药352味,其中高频中药共26味,关联规则分析共筛出核心药对76项,包括中药7味,聚类分析共得到7类,包括3个聚类方,3个聚类药对及1个单药,选取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组合核心活性成分10个,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甲氧异黄酮、β-谷甾醇、豆甾醇及毛蕊异黄酮,核心作用靶点14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FOS(FOS)、原癌基因JUN(JUN)、原癌基因MYC(MY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抑制蛋白(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雌激素受体(ESR1)、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平均最低结合能为-6.23kcal/mol。[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多以补益虚损为法,辅以活血通经、舒筋通络等,其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主要通过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机制,作用于突触后膜等细胞成分,影响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发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用,并可能通过靶向EGFR治疗胸腺相关型重症肌无力,可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初步探索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黄文政教授门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数、频率,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运用Gephi 0.9.2软件分析核心子网络、中药群。基于分析结果初步探讨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结果]1)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黄文政教授门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197例,1289诊次。2)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术、萆薢、芡实、金樱子、蝉蜕、生甘草等药物。3)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地锦草+荠菜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柴胡+黄芩、芡实+金樱子等对药,常用黄芪+生地黄+山药、黄芪+白术+防风+防己、黄芪+熟地黄+白术+山药+当归等组药。4)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中药的K-16核心网络共包含62味药物,大体可总结概括为4个模块。[结论]结合数据挖掘结果以及黄教授临证经验,可初步探知黄文政教授常从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湿热内蕴3方面辨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疏利少阳三焦”之法贯穿始终,同时重视虫类药,特别是蝉蜕、僵蚕、水蛭在治疗该病中的运用。方药常以防己黄芪汤、参芪地黄汤或黄芪、党参、白术、生地黄、当归、丹参、僵蚕为基础加减组方。此外,黄教授精确把握了扶正法与祛邪法在组方用药中的平衡,其一在于对某一味药物补益作用与祛邪作用的正确认识和精确把握。其二主张合理配伍,强调必须在足够扶正基础上应用祛邪法,并重视药物的互相作用,以收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是反映内脏肥胖的新型指标,其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及中医证候之间关系的证据很少.旨在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探讨该部分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内脏肥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研究依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改重大专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18.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所有方剂进行整理,利用频次统计与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频次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录符合标准498首方剂,涉及279种药物。清热药与补虚药为方药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天花粉、麦冬、黄连、人参应用频次位居前四位,占总药物用药频次近20%;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按照最低条件支持度5%,最小规则置信度30%,共得出关联规则12项,涉及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炙甘草、知母、黄芪、茯苓8种药物。结论可见明代以前医家对消渴病的治疗以清热药、益气药、养阴药为主。常用清热、益气、养阴治法,重视消渴病火热、气虚、阴虚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要素与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的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166例,根据人院时的四诊信息对证候要素予以赋分,同时检测发病72 hTC、TG、HDL-C、LDL-C、Ox-LDL数值,应用统计软件SPSS研究证候要素与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出现频数最高为风91例次,占55.2%,阴虚阳亢出现最少13例次,占7.9%.单一证候要素31例,占18.8%,相兼证候要素共118例,占71.5%;女性TC、LDL.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TG、LDL.C、Ox-LDL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候要素间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风与Ox-LDL成正相关;火与TG成负相关;阴虚阳亢与TC成正相关.[结论]在中风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现象,各证候要素分值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中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